从世界大变局中把握政治建设与经济工作的辩证关系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c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政治化和否定党的领导这两种倾向,背离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辩证关系。当前正确认识二者关系,一定要在世界大变局的国际视野中来把握,既要警惕右,更要反对“左”,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发挥党的政治建设对经济工作的保障作用,推动政治建设与经济工作相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变局 政治建设 经济工作 关系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总体向好,稳中有进,表现出发展的极大韧性和回旋余地,但也有隐忧,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中“左”倾主义抬头,出现经济政治化;另一方面是不讲政治,轻视、弱化和否定党的领导、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倾向在抬头。这两种倾向背离了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当前具有重大的意义。

只有处理好本国政治建设与经济工作之间的关系,才能牢牢掌握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在世界利益格局中占得先机


  一定要在世界大变局的国际视野中把握国内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既要警惕右,更要反对“左”,推动政治建设与经济工作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自工业革命以来,每个大国只有处理好本国政治建设与经济工作之间的关系,才能牢牢掌握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国家综合实力也会越来越强,从而逐渐在世界利益格局中占得先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大变局,是以英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相促进为标志的。1640年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其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政治保障。1776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亚当·斯密发现市场经济制度。这些为英国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随着纺织业和城市的扩张,英国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英国经济逐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建立的私有产权制度、市场经济,权力制衡的独立司法体系和竞争性的两党制度,以及以文艺复兴的自由、平等、民主和博爱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思想,开启了英国的科学技术革命。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确立,使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中国在这次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则处于农耕文明,因故步自封、闭关锁国,日益走向衰落。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过长期积累和准备,开启了以内燃机、电气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其超过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霸主。欧洲的异教徒移民、英国优良制度的移植、世界顶尖人才的“淘金”等,都为美国实现经济和政治的融合、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创造了条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随后,美苏两级争霸的国际冷战秩序形成,世界主要矛盾由资本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转变为以美苏为首的資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之间的抗衡和摩擦。经过军备竞赛,苏联被拖垮。
  进入20世纪中叶,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又经过半个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工程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搭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后,通过确立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过短短40多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秩序,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东西方文明互鉴更为频繁,世界重心正向太平洋转移、向亚洲转移、向中国转移。比如,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因掌握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而让美国感到恐惧与不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和政治体系,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政治建设和经济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转变,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判断、新情况、新特点。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处理好政治建设和经济工作的关系,尤其是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有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使中国实现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彻底转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关键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决抛弃不重视经济基础的“空头政治化”思想和做法。
  一要坚决反对只抓政治、不抓经济的“左”倾主义。我们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问题导向,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思想,有利于纠正过去轻政治、重经济的思想。但有些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我们党突出政治,是用政治代替经济,以政治为中心,既然经济建设不惟GDP了,那就是要弱化经济,所以他们在做经济工作时能抓不抓、能拖就拖,不作为、不担当,无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化解过剩产能,要么“一刀切”,要么“一边粗”。这些做法颠倒了政治建设和经济工作的辩证关系。

  二要坚决纠正对民营经济的错误认识。社会上有的人提出民营经济退场论,不能正确地把握“两个毫不动摇”基本经济制度的涵义,认为接触民营企业家不安全,对待民营企业家,不敢接近甚至避而远之。也就是,这些人口头上说是要对民营企业家做到“亲”和“清”,但行动上却宁可与民营企业家“清”,也不与他们“亲”。有的领导干部思想也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国有企业实力雄厚、资金有保障,发展经济理应依靠国有企业,所以应将大的项目与国有企业合作,这样就不用担心承担政治责任;与之相对应,在经济发展下行的形势下,民营经济资本困难、发展缺少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而不能依靠民营企业发展经济。这些片面认识对民营企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困难,或停产、或破产,也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要避免民粹主义倾向抬头。“和为贵”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美关系是世界格局和政治秩序中最重要的关系。美国在贸易中的霸凌主义,伤害的不仅是两国利益甚至是全球利益。因此,在中国与美国的谈判和斗争中,中国不能也不会在经济领域搞民粹主義,会努力在互惠互利中实现与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努力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坚决不把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他国,不与他国进行不平等贸易。

发挥好党的政治建设对经济工作的保障作用


  经济是最大的政治,但绝不意味着经济可以代替政治,可以离开政治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因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需要把党自身建设好。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和政治保障。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弱化党的政治建设的错误倾向,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不讲政治,不讲发展的性质和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四个坚持’。没有这‘四个坚持’,特别是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会出问题。”由此,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的优越性是“四个坚持”;“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自成体系,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上。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不偏离。
  发挥政治建设对经济工作的保障作用,就要使经济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要求,不能背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偏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就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来实现,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这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本质的区别。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完成以后,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以保障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唯利是图、享乐主义,利用权力寻租,大搞利益结盟等消极现象,我们党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反腐败斗争,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学习教育等教育实践活动,这为经济发展建立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进一步端正了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发挥政治建设对经济工作的保障作用,就要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为党和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在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40多年发生历史性变迁,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市场经济解决了活力和效率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解决了公平和正义的问题,二者的统一就是实现了政治建设与经济工作的辩证统一。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当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迫切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治建设与经济工作的辩证关系,迫切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中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可能一路平坦,但任何力量都不能,也无法阻止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我国开始由中期老龄化社会快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以医代养、医养不分增加了医养服务“有需求、缺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亟需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医养关系。新型医养关系应着力发展“以养促医、以医助养”。“以养促医”,就是要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调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医助养”,就是要以医疗为支撑,完善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医养关系 老龄化 “医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C
期刊
【摘要】对于“90后”来说,其所处社会环境、接受教育质量以及家庭环境的巨大改善,使得他们的人力资本和就业状况相对于前几代出现了明显的差异。“90后”普遍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最好的主观评价,身高体重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由此,这一群体在就业中更具优势。同时,“90后”受雇比例和就业于高端服务业的比例高于前几代,对于未来家庭经济状况有着最乐观的预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 就业 代际差异
期刊
【摘要】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极富时代内涵的科学理论、实践方法和价值理念,凭借自身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成为把握时代、掌握群众、直抵人心的科学真理。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抵人心 科学性 实践性 人民性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理论只有具备时代性、真理性和彻底性,才
期刊
【摘要】创新党建工作是高校高质量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党建工作搭建了新平台。因此,高校要在科学定位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找准创新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拓宽师生创新党建工作的路径,不断强化党建工作在“双一流”建设中的积极功能。  【关键词】“双一流” 高校 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增强高校办学治校实力的重要环节,创新党建
期刊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内蕴从总论到分述、从思想到行动、从任务到保障三重逻辑结构,这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的话语优势、动员优势和实践优势,为我们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遵循。  【关键词】“八个明确” 阐释逻辑 贯彻逻辑 落实逻辑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围绕新时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连年升高的离婚率是过去几十年来巨大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和转型的历史产物。成功的社会转型应该促进对婚姻家庭的持续保护。国家和政府要注意保护性力量的成长,引导并促进新生代中国人“爱人”之能力的提高,同时抑制破坏性力量的蔓延,维护社会和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离婚率 独生子女 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离婚率上升成为一种引人瞩目、令人不安
期刊
地方科协(包括省、市、县科协)是中国科协的地方组织,是地方同级党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近年来,浙江省科协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协系统应当“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科协组织要“接长手臂、形成链条”“坚持眼睛向下,拓展组织覆盖面、传导工作影响力”的要求,以加强基层群团组织综合改革为龙头,在进一步提高全省科协基层组织覆盖率的基础
期刊
【摘要】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国家治理实践中,中国古人形成了关于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赈济、粮价调控的系统性思想,并以这些思想为指导,制定推行了一系列粮食政策和规章制度,体现了高水平的思想成就和制度文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继承历史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隋朝和唐朝时期推行实施的义仓和常平仓制度以“备凶年”“平谷价”作为明确的制度目标,较好发挥了保障民生和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职能与功用。  【关
期刊
【摘要】每到“黄金周”或节假日,由于存在群众消费潜力急遽释放、门票经济依赖等因素,部分旅游景区总会出现人满为患现象,这不仅不利于游客旅行体验,也会给自然环境及环境设施带来破坏。我们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监管,改变旅游者的旅游观念,让游客不再“遭罪”。  【关键词】风险管理 旅游景区预警 保障机制  【中国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旅游景区预警是旅游景区研究的前沿,亦是预警分
期刊
【摘要】做干净的人民公仆,是新时代对基层干部的党性要求和执政要求。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党性自律上,基层干部要立党为公,担负起政治责任;一是在公共责任上,基层干部要清正廉洁,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因此,对基层干部腐败的源头治理,集中于党性修养和执政理念的制度建设上。  【关键词】基层干部 腐败 党性自律 执政理念 【中國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干净的人民公仆,是要求基层干部在执政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