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率增长背后折射了什么社会问题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O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连年升高的离婚率是过去几十年来巨大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和转型的历史产物。成功的社会转型应该促进对婚姻家庭的持续保护。国家和政府要注意保护性力量的成长,引导并促进新生代中国人“爱人”之能力的提高,同时抑制破坏性力量的蔓延,维护社会和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离婚率 独生子女 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离婚率上升成为一种引人瞩目、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1万对,离婚结婚比为38%;2013年,全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346.9万对,依法离婚350万对,离结比是26%。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我国离婚登记数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北京离婚登记率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于前列。可以说,中国的高离婚率是过去几十年来巨大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和转型的历史产物。

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增加了新生代婚姻的不稳定性


  首先应该追问的是,现在的婚姻主角是谁?在婚姻破裂的年轻人群体中,人们总能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看到“独生子女”的身影,要么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独婚姻”,要么单方是独生子女的“单独婚姻”,而双方都是非独生子女的“非独婚姻”在“80后”“90后” 群体中就比较罕见。这是1980年以后“一孩化”为主导的迅疾的人口转变的人口社会学后果之一。要知道早在1979年,我国的独生子女人口就已经超过5000万。
  毋庸置疑,独生子女婚后包容度低、离婚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独生子女新生代的婚姻稳定性要明显低于他们的“50后”“60后”的父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难以企及的婚姻之梦。
  从婚姻心理学角度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是婚内冲突的根本。不争的事实是,新生代婚姻的主体人口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长生态使其多少具有“唯我独尊”的特质,这似乎注定了独生子女的婚姻(无论是“独独婚姻”还是“单独婚姻”)内在的脆弱性风险。很多新生代婚前并没有做好心理上的“角色准备”,不知如何为人夫为人婿为人父、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不太明白婚姻家庭经营之道,婚后还停留在未婚的心态甚至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生活在激情过后往往归于平淡琐碎,冲突频仍,婚姻失语,最终成为两个熟悉的陌生人,不再浪漫甚至不再相爱。
  独生子女化的婚姻形态似乎天然具有某种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以亲子关系为轴心,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独生子女一般是备受宠爱和关注的。毋庸讳言,俗称“小皇帝”“小公主”的一批又一批的独生子女不少是在宠溺的环境中长大的,成为一个个心理上没有断乳的“妈宝孩”。有些独生子女成人后缺乏独立的责任意识却有较强的自我个性,非常不利于婚姻家庭的融洽幸福。独生子女的婚姻之所以相对脆弱,是因为他们的个性和习惯或许适合谈谈风花雪月的恋爱却不一定适合走进需要责任和奉献的婚姻。害怕婚姻、放飞单身,这大概也是城市大龄“剩女”产生的原因之一吧。
  而且,独生子女特有的培养和成长模式也使得他们容易成为生活中的“低能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会也懒得做饭做菜做家务带孩子,习惯于啃老,生活上过分依赖父母长辈。独生女可能因为“作”“公主病”和“女王病”而不自知,独生男则可能是“妈宝男”,懒惰不懂生活,不负责任而不自省。“婚姻脆弱风险”当在必然,高离婚率可以说是独生子女人口占新生代主体的中国潜在的风险代价,现在到了大面积爆发的历史节点而已。

可婚年龄段男多女少的人口生态失衡产生了婚配的“女方市场”,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也使得婚姻缺乏内在聚合力


  高离婚率的背后可能还有“看不见的推手”,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发现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偏高以来,性别失衡风险不断累积,近年开始顯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婚姻市场的供需均衡性。可婚年龄段男多女少的人口生态失衡产生了婚配的“女方市场”,女性在婚配中拥有更大的优势和话语权。这一方面导致女权的崛起,主要表现在,现代女性普遍有一份职业甚至属于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不再像传统家庭妇女那样依附于丈夫。另一方面,部分未婚女性容易被物质所诱惑,过度追求物质化、高彩礼、高成本婚姻,也给男方家庭造成很多压力,由此导致感情基础不牢,给婚后冲突留下祸根,这一点在我国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就是现实生活压力增大(如理财观念不同甚至投资失败都是诱因)可能导致婚后争吵不断甚至发生家庭暴力。每一次争吵都是对感情和婚姻的一次伤害。
  再者,现在的婚姻模式不少是“外表光鲜型”,讲颜值讲物质讲排场,缺乏内在的定力和聚合力。婚姻牢靠稳定与否不在于对方是“白富美”抑或“高富帅”,而在于彼此对婚姻家庭是否有责任担当、互信互爱和理解包容。随着欲望爆炸时代的来临,个性主义、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甚嚣尘上,金钱拜物教不幸成为“社会流行病”,婚姻成为个人谋取幸福的工具,而不再具备传统的神圣信仰——生儿育女、光耀门楣。婚姻包容度下降,现实中的冲突和矛盾往往不期而至,婚姻有时甚至变得不堪一击,一点小事就可能酿成冲突。“纸婚姻”增多,推高了离婚率。只重颜值、了解不够、性格不合、三观不一致这种草率任性看走眼的“夹生饭式”婚配模式也是高离婚的原因之一。在近几年的离婚人群中,年轻人“闪婚”“闪离”呈逐渐增多态势,结婚不到三年就离婚的人群中,“80后”“90后”占绝大多数。
  此外,急剧的社会变迁导致了文化和价值多元化。“离婚”变得非常容易和常态化,人们习以为常、不以为耻,这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流行病”。爱情杯水主义成为“时尚”,说起“前任”泰然自若不脸红,仿佛是在说别人的故事,爱情的纯洁度和专一性大打折扣。性的解放使婚外情、婚外性增多,加速了婚姻“围城”的瓦解风险。事实是年轻一代的婚姻不再像父辈那样牢不可破、坚如磐石,小众人口为购房假离婚则另当别论。

婚姻的破裂不仅仅是感情的失败,而且是对家庭和社会的打击,对自身、孩子和双方父母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社会的急剧转型伴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和家庭关系的震荡。不平衡的社会转型会导致各种对抗性力量的产生,进而产生社会的裂变。我国目前真实不虚的高离婚率一定会导致其他社会问题的发生,产生连锁效应,须提出预警。
  离婚率的上升和家庭关系的震荡会殃及孩子,这是最大的负面影响。很多调查发现,不良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环境是青少年自私叛逆、甚至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婚姻的失败、家庭的破碎极可能使孩子失去父母的正常关爱和家庭的亲情温暖,缺乏管教不能正常成长,留下看不见的心灵伤害,形成错误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顺利度过叛逆的青春期。残缺的原生家庭会给孩子的一辈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当然,我们也会注意到相反的一些案例,父母离异之后孩子在挫折中自强不息、超拔有为。显然,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夫妻的冲突到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收场,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缺失,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关怀,将离婚事件对孩子的心灵创伤和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婚姻的冲突源自夫妻双方个性、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矛盾。在一般意义上,婚姻的破裂不仅仅是感情的失败,而且是对家庭和社会的打击,对自身、孩子和双方父母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没有孩子的家庭,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有了孩子的家庭,婚姻就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了。为了孩子,为人父母者要自省、深思、慎行。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遮风挡雨的伞、就是指引方向的灯塔。
  爱情简单,婚姻复杂,很多人在婚姻中缺少爱人的能力。婚姻面对的不仅仅是夫妻关系,而且是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夫妻关系也不同于恋爱时的情侣关系,所以最重要的品德是包容、负责和信任。爱情并不一定需要婚姻,但成功的婚姻一定要有爱情来保鲜。爱情需要在同舟共济、相濡以沫中升华和巩固。爱人心就是拥有一颗“同理心”。爱护好婚姻的轴心关系,就是在缔造家庭的幸福。提高爱心爱能,才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包容性的大爱突破了“我”和“你”的对峙和分别,创造了属于“我们”的求大同、存小异的世界。用爱去迎接和化解挑战,才能在包容中成长,在和谐中幸福。
  家庭是一个亲人生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血浓于水、互信互助、同舟共济和相濡以沫的社会基本组织。“家庭之爱”有两类:一类是分别之爱,小我之爱;一类是共同之爱,大我之爱。“我”可以理解为我自己、我家属、我家庭、我长辈等等。一般来说,在和谐中收获幸福的家庭是因为彼此对爱的维护、坚持和升华——从对自己的爱扩展到对家人的爱以及爱屋及乌;家庭里面有很多的社会关系,都要细心处理好。只有用大爱、仁爱、同爱来维系和促进家庭关系的夫妻才可能享受到爱的甜蜜,“共同之爱”促成爱的成长和升华。
  只有准确理解爱、实践爱,家庭的和谐和睦和美才可能达成。你之所爱也是我之所爱,我之所爱也是你之所爱,这就是志同道合,这就是“爱同和合”。同爱可以通过顺从和理解来实现,就是将我的爱放进你的爱当中,就是虽然我有不同看法但能理解你的做法。不计较,不比较,将小爱放进大爱中。培育共同之爱,是维护家庭幸福的可靠法门。

提高新生代中国人“爱人”之能力对于婚姻稳定至关重要,成功的社会转型应该促进对婚姻家庭的持续保护


  经营好婚姻需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三重关系。夫妻关系突出一个“情”字(爱情要真挚),家庭关系突出一个“和”字(亲情要包容),社会关系突出一个“度”字(友情要适度,特别是与异性交往要有度)。总之,要提高新生代中国人“爱人”之能力。
  任何维系“死亡婚姻”的做法都是有悖人性的不道德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开放、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对个体生命尊严的肯定,对于离婚的包容就越多,离婚率也就越高。离婚率升高是社会转型与变革的产物,老一辈的婚姻之所以牢靠,部分是因为婚姻“死亡”了但家庭还“存活”着,爱情没有了但亲情和责任尚在,所以有些人维系的是“形式婚姻”,实际上夫妻已经感情破裂、形同陌路,婚姻质量可想而知。然而,离婚毕竟是感情破裂的结果,会带来亲情撕裂、家庭破碎和人際冲突等社会问题。成功的社会转型应该促进对婚姻家庭的持续保护。国家和政府要注意保护性力量的成长,同时抑制破坏性力量的蔓延,应该有所作为:
  第一,离婚前冷静一段时间和劝和是必要的。有些离婚属于冲动式、情绪性离婚。有些非原则的婚姻小矛盾是可以化解的。政府和社会对婚姻维稳负有重要责任。如果双方决意分开,也可法律规定必需冷静一段时间再做决定;相关部门需要组织爱心人劝解劝和、重归于好甚或化干戈为玉帛,就像浙江宁波的“老娘舅”电视节目。当然,不排除有些根本不合适的“痛苦婚姻”“无情婚姻”“死亡婚姻”和“婚内离婚”名存实亡,解体比苦熬对双方都好。
  第二,构建学习型婚姻文化。年轻一代缺乏风雨苦难的磨练,他们的婚姻缺乏应对挑战和危机的能力,缺乏同甘苦共患难的心理准备。婚姻是一所学校,需要在学习中成长。婚姻幸福取决于 “婚前恋情”能否叠加“婚后爱情”。婚姻经营又是一门艺术;俗话说,婚前要睁大双眼,婚后则要睁只眼闭只眼。婚后要多换位思考、多关心对方,平时多沟通,遇事多商量。多点包容,少点计较;珍惜缘份,难得糊涂;和为上,爱为贵;少抱怨、多自省。现代婚姻要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重视婚姻的内涵建设和两性合作。
  第三,可成立婚姻家庭指导师志愿者小组。 化解婚姻风险与家庭危机,弘扬“婚姻道德”和“婚姻责任”,促进婚姻和谐与家庭幸福。帮助提升“青春期婚姻”和“年轻型家庭”的包容度和凝聚力,有关部门可考虑开设有公信力的婚姻家庭课堂和道德法庭,邀请一些专家、有威望的社会人士和婚姻经营成功者来组成一个个志愿小组,成为婚姻冲突的灭火器和家庭幸福的安全阀。
  第四,开展创建中国幸福家庭评比活动。幸福家庭一定是学习型家庭、团结型家庭、互助型家庭,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涵养心性,交流提高爱心爱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遇到不同意见,要冷静温和,要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观点。语言和行为的粗暴有很大的杀伤力,要避免和克制。爱护好婚姻的轴心关系,就是在缔造家庭的幸福。
其他文献
亿吨级大油田的雄伟气势 李学仁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体现,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
期刊
理论一旦拥有真理的力量,就能历久弥新、直抵人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揭示了强党之路、强国之路、复兴之路的历史趋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叮嘱,“学习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急于求成,每
期刊
【评述由头】1月11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对存在腐败问题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金融领域深入推进廉政工作,使“金融反腐”成为2019年度热词。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位高权重、资历深厚的央企高官纷纷落马。“金融圈儿”的“风起云涌”释放出怎样的信号?人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该思考金融反腐纵深推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反
期刊
【摘要】7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最伟大成就,也是中国经济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根本原因。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国家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关键词】政治建设 国家制度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面对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探索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引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道路决定命运,目标指引未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跃成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开始由中期老龄化社会快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以医代养、医养不分增加了医养服务“有需求、缺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亟需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医养关系。新型医养关系应着力发展“以养促医、以医助养”。“以养促医”,就是要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调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医助养”,就是要以医疗为支撑,完善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医养关系 老龄化 “医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C
期刊
【摘要】对于“90后”来说,其所处社会环境、接受教育质量以及家庭环境的巨大改善,使得他们的人力资本和就业状况相对于前几代出现了明显的差异。“90后”普遍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最好的主观评价,身高体重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由此,这一群体在就业中更具优势。同时,“90后”受雇比例和就业于高端服务业的比例高于前几代,对于未来家庭经济状况有着最乐观的预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 就业 代际差异
期刊
【摘要】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极富时代内涵的科学理论、实践方法和价值理念,凭借自身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成为把握时代、掌握群众、直抵人心的科学真理。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抵人心 科学性 实践性 人民性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理论只有具备时代性、真理性和彻底性,才
期刊
【摘要】创新党建工作是高校高质量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党建工作搭建了新平台。因此,高校要在科学定位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找准创新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拓宽师生创新党建工作的路径,不断强化党建工作在“双一流”建设中的积极功能。  【关键词】“双一流” 高校 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增强高校办学治校实力的重要环节,创新党建
期刊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内蕴从总论到分述、从思想到行动、从任务到保障三重逻辑结构,这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的话语优势、动员优势和实践优势,为我们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遵循。  【关键词】“八个明确” 阐释逻辑 贯彻逻辑 落实逻辑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围绕新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