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氧抢救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

来源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是临床急诊急救中常遇到的一种以严重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危重症。如若不能在最短时间内纠正缺氧,常引起猝死或者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1],导致严重并发症,如CO中毒迟发性脑病[2]。常规的抢救方法起效慢、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迟发性脑病发病率高[3]。 Acute severe carbon monoxide (CO) poisoning is a critically ill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severe hypoxemia, which is commonly encountered in clinical emergency services. If not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to correct hypoxia, often causing sudden death or heart, brain and other important organ damage [1], leading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CO poisoning delayed encephalopathy [2]. Conventional rescue methods have slow onset, un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and high incidence of delayed encephalopathy [3].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MIE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全组1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于每周期化疗前1天应用.第2天开始MIE方案化疗:异环磷酰胺(IFO)2.0 g,第2天至第6天;IFO静脉滴注后0、4、8 h分别静推美司纳(mesna)400mg;依托泊苷(VP16)100 mg第2天至第6天.每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不断面临着挑战。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三种“观”出发浅要谈谈笔者对新课程化学教学的感悟。  关键词:新课程;新教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102  一、新的教材观  人教版系列化学教材与之前的化学课本相对照,
文章由职业技能培养出发,从金融实验教学地位、师资、经费、实验软件、实习基地建设等角度来探讨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有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中自主学习是三种学习方式的核心.但从教育现状观察到,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存在
摘要:实施“走班选项”教学模式是目前高中体育课教学改革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既能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合理调配场地、器材,发挥体育教师的专项特长。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走班选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104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下,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仍然在
目的:探讨CT定位与B超定位方法对肾活检应用的精确性,以提高诊断性穿刺的成功率.方法:24例肾活检患者分成二组:18例CT定位(CT组),6例采用B超定位(B超组).结果:18例采用CT组均
为探讨厌氧消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泥在园林方面利用的可行性,采用盆栽实验研究城市污泥与锯末不同配比作为绿化基质对黑麦草种苗生长的影响。经过测定,厌氧消化处理后污泥中重金
摘要: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教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密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10
目的:观察微调整脊配合治疗颈胸结合部脊椎早期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18例颈胸结合部脊椎早期退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9例,观察组采用微调整脊手法与夹脊电针治疗;对照组则
本文依据“教学案”在学校推行多年的前提下,结合英语教师使用“教学案”的一些经验和体会,阐述了“教学案”在英语学科使用中的优势以及产生的困惑.笔者针对新生事物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