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师主导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le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双向的,一方面需要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也要主动地配合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主动配合老师的学生不多,老师就更加要发挥起主导作用,想方设法让课堂活跃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本文将从新课标小学语文课本出发,探讨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资料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主导 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35-02
  我们经常说,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语文这个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怎样识文断字,更是对学生自身品格的塑造、价值观念的提升。现在的语文课本都是按单元教学的,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主题都不一样,比如低年级课本中设置了识字、游戏、语文园地等单元模块,高年级课本中设了拓展、习作等单元模块。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设定的,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点,分单元教学,有侧重点地安排课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感受
  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小学语文更是如此。小学生内心单纯,可塑性强,而且都比较听老师的话,认为课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就都是对的。所以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努力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从各个方面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老师应该尽量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上敢于发言、乐于思考,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在正式讲课之前可以先带学生去看爬山虎这种植物,让学生认识爬山虎,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孩子们一般也会喜欢这种实践的教学方式。再比如学习《触摸春天》这一篇课文,该文短小精悍,文字并不多,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悟,就要精心创设课堂情境。学习这篇课文可以采用蒙住眼睛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盲女的生活,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珍惜健康的身体,体会到文章的用意。
  二、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语言的教学不能只采取输入的模式,还要有输出的环节,口语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要渗透这种练习。对话式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让学生紧随着老师的思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老师要将自己的观念表达出来,学生也要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有情感的碰撞和交流,实现真正的互动。比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篇课文时,一定要先介绍诗人王维送别友人的背景,然后配合音乐朗读古诗,让学生深刻体会诗人的情感,最重要的是要互相交流,分别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再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感情非常真挚。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在小学阶段是最亲密的,要让学生学会感恩、体会亲情的温暖可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父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锻炼学生发言。比如某位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结合了汶川地震中母亲保护婴儿的例子,课文与现实故事相互对照,深化了歌颂亲情的主题。
  三、加强引导,鼓励分组讨论
  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采用前后桌或者小组讨论的课上实践形式。相对于全班讨论来说,小组讨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小组成员讨论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尤其是男生和女生在很多问题上思考角度不一样,这个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表见解、相互学习。在学生分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对各个小组巡视,引导他们的思考方向,另外,讨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之后教师要进行结果总结,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然后老师再进行点评,这样能够提高讨论的质量。比如说《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某位语文教师让同学们结组讨论亡羊补牢是为时不晚还是为时已晚,学生们各抒己见,没有被书本束缚。有的同学联系了很多现实中不可挽回的案例,阐述了保障措施要提前做好,未雨绸缪。而有的同学结合了一些悲剧重演的事实,说明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不做改变就会继续损失的道理。简单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之间相互辩论,相互学习,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不固定答案,培养发散思维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适度的引导非常重要。一个成功的教学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创新教学方式,首先需要思想前卫的教师,一个好老师不会千篇一律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更不会否定学生特殊的观点。相反的,在课堂上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应该受到鼓励,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比如在教授《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一位教师提问学生更喜欢哪个罐子,言之有理即可。大部分的学生都说陶罐子谦虚谨慎,不和他人计较,不和别人比。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学习的内容,以往的老师和学生都一直认可的固定答案。但是有一位学生提出喜欢铁罐子,原因是铁罐子敢于表现自己,富有斗争精神,在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敢于表现自己是一个优点。对于这样的观点,老师不应该一味去否定,而是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这样学生能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独辟蹊径,不拘于课本,敢于独立思考,这也是当前的教育方针所提倡的。
  五、结语
  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把课堂完全留给学生,老师的主导地位还是要深刻把握的。堂课的好坏不能仅仅根据老师讲的内容多少来判定,要把握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怎么讲课。比如有的课就需要老师多讲,有的课就需要学生讨论,有的课文需要课外实践,有的课文需要课上练习。总而言之,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江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241-242.
  [2]缪莉丽.试论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1):35-36.
  [3]刘宗宝.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75+77.
  [4]马艳艳.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01):7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48-02  一、课程思路  1.教材分析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的第一个课题。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这节课的侧重点是“如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着重阐述事物普
【摘 要】写作对于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西藏地区的初中藏文教育也同样如此,虽然说这是一个难点,但只要藏语文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积极参与,一定可以促进初中生藏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继承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进行综合培养,还要注重指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藏文;写作
<正> 根据梨的分布区域和它的经济意义,全苏可以划分为五个地区:南部、过度地带、中部、东北部、中亚细亚(г.A.鲁布佐夫1937年)。南部地区(摩尔达维亚;乌克兰的西部、西南部
【摘要】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引起了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的多方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自我、突破自我,最终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成为一名高素质、全能型的建设人才,这是地理教师们值得深思的一个关键问题。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传授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有机会
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PA)患者30例,并与单纯抗生素治疗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正> 一九八八年我们选用不同品种、苗令,栽培密度,留果穗数等四个因素,对大棚番茄产量影响进行试验,以探索影响大棚番茄产量主要因素,筛选出高产最佳栽培模式。现将试验结果
【摘要】新课改以后,“多元化教学”这一概念被提了出来,教师基于这一概念去授课,能使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同时还能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空前发展,从而能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本文从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出发,对微课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这三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同行带来一些启示与参考,以便能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 初中 数学教学 应用策
【摘要】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根本特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现状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学效率无法得到保障。本文将针对如何建立和谐的农村小学师生关系展开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 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为了充分挖掘古诗词育人元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笔者主持“初中生古诗词读写与品鉴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该课题立足古诗词多维度吟诵与五层次写作,以“主旨——构思
【摘 要】新课改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培养学生迫切学习的意愿。课堂情境创设可以很好的引发学生的迫切学习意愿,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中来。小学数学有一定的抽象性,更应该通过情境的尝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意义与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