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异常现象的研究处理与探究实验的对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化学教学实践中,面对学生的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有的时候在所难免,换个角度看“异常现象”有时其本身就是科学的正常现象,我们应该努力克服以往教学惯性的影响,不要急于当场否定,而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实证的精神引领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查阅资料等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因为这本身就是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实验探究;研究对接;三维目标的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3.8
  1 研究的背景
  在新课标新课改之前的旧考纲旧教材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不太爱组织学生实验,对于非做不可的实验,也往往以演示实验代替。后来的新课标新课改因为对实验化学和探究实验有了硬性的要求,很多教师才开始较多的组织学生实验,但也常常是为应该探究什么举棋不定或只是按照自己事先拟定好的方案和步骤去展开。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和课本上的叙述不一样的异常现象,也几乎都视为“洪水猛兽”而急忙加以掩饰、转移话题或只是根据教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当场加以否定。
  有调查表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探究实验的评价、管理、后果等方面心存忧虑所致。比如担心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担心学生探究意愿和能力不强、担心课堂秩序混乱、担心耽误太多讲课时间延误教学进度等。其实,除了以上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科学实证精神的缺失。
  2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研究处理应考虑与探究实验的对接
  2.1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处理的原则
  其实,对于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我们大可不必神经过敏,而应该实事求是的平静面对,师生共同探究,分析查找原因。也就是说,对于实验中异常现象的研究处理本身就是另一个探究实验的开始。
  2.2实验中异常现象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验操作不当;二是实验所用药品有问题;三是实验方案不合理;四是未知新物质或反应的干扰。
  经过师生共同探究,如果发现“异常”是因为实验操作不当,那么就会使学生切身认识到: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实验操作是否规范不仅会影响试验结果的精确性,甚至决定实验的成败,因此,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必不可少。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今后多接触实验、多观察演示实验、多自己动手做实验。如果发现“异常”是因为未知新物质或反应的干扰,那么有实验条件的可以继续探究找出该物质或反应,没有实验条件的可以通过师生共同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查询来解答,如果还没有解决问题,那也可以很自然地把这个问题留下来,以此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继续思考,有兴趣的同学上了大学可以就此问题继续探究,甚至专项研究。而这一点也恰恰是现在我们教育和科研上的很大不足。
  2.3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研究处理与探究实验的对接也是三维目标的体现
  化学探究实验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化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不管探究的结果属于以上哪一种,甚至不管探究是否获得可靠结果,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学生通过鲜活的案例、亲身的经历深切感受到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而科学必须要有实证精神,基于事实的实验是科学定律和理论的最终源泉和检验的最高标准。而这也正是我们新课标下三维目标的一个具体体现。
  2.4实验中异常现象的研究处理与探究实验的对接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袖手旁观,学生的自主构建也不意味着教师的撒手不管,学生的自由思维更不意味着教师的无所事事。缺乏教师指导的探究实验过程必然是具有盲目性、随意性与低效性等不良特性,其学习结果也必然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思考和把握哪些“异常现象”适合用探究实验查找原因,哪些“异常现象”在实践中还不适合用探究实验的方式去查找原因。对于适合用探究实验查找原因的“异常现象”还应该在实验探究活动设计中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对于在实践中还不适合用探究实验的方式去查找原因的“异常现象”,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师生共同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查询来解决,因为这也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3 案例
  笔者曾经在一次中学有机化学的银镜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就遇到意料之外的异常现象:非常熟悉的银镜反应实验在课前准备时非常成功但在课堂上演示的时候,居然没有出现银镜现象。讲台下的学生睁大了眼睛,一脸的困惑,个别学生有强抑的窃笑和低低的嘘声。笔者没有慌,略微思考了一下认为这个异常现象适合用探究实验找出原因,然后平静地向学生坦承:本次实验确实失败了,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失败的原因找出来。学生一听来了兴趣,伸长了脖子听笔者往下说。我首先分析了几个最有可能但学生不太容易能想到的可以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
  (1)试管不够洁净;
  (2)氨水浓度过大或所加氨水过量;
  (3)乙醛浓度过大或本身发生了聚合。
  然后,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了另外几个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
  (4)水浴过高或过低;
  (5)溶液混合后,振荡不够充分;
  (6)银氨溶液有问题;
  (7)硝酸银溶液有问题;
  (8)实验操作不当。
  接着,笔者根据提出的8个问题,把全班学生分成了8个实验小组,每个组指定了小组长和一个实验课题,并布置各实验小组在课后通过组内讨论拟定出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在下节课去实验室做实验探究验证。
  下课后,笔者及时联系了实验员老师安排好了学生分组实验,并通过调查了解和多次实验,搞清楚了演示实验失败的真正原因,原来笔者在准备好实验器材并成功试验离开之后,实验员老师发现硝酸银溶液有点少,就另外放进了一瓶硝酸银溶液,这瓶溶液配制有问题,酸过量。第二天的化学课,笔者不动声色,按原定计划组织学生进行了分组实验。经过整整一节课的分组实验,结果终于如期而至:硝酸银溶液有问题,重配硝酸银溶液后问题解决,漂亮的银镜出现了,清晰的映出了周围师生灿烂的笑脸。
  4 结语
  总之,在化学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有的时候在所难免,换个角度看“异常现象”有时其本身就是科学的正常现象,我们应该努力克服以往“控制性”教学惯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态度,实证的精神引领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查阅资料等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因为这本身就是教育的内涵。至于哪些适合探究、具体怎么探究、探究到什么程度、探究的结果如何评价等诸多问题仍有待于与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许应华.文化视角下化学探究教学案例的反思.化学教育,2010,31(11):25–27
  [2]陈献忠.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的调查.化学教育,2010,31(11):30–33
  [3]沈理明,刘丽丽,韩杰,杨东移,盛永娟.苏州地区化学教师对实施探究实验忧虑的调查分析.化学教育,2010,31(11):54–58
其他文献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就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本文教学实践出发,来浅谈自己对教案中课后反思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反思性;合理性;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  一、通过课后反思形成自己
【中图分类号】G420  教育教学改革中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而合作学习方式是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新课程提倡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深入学习和钻研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寻找合作学习问题及其原因,并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构建合作学习组织,加强合作学习的管理,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完善合作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就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创新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物理学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等都需要大量的物理实验来进行解释和总结,而实验作为物理学中不可
期刊
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CT在老年人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肺癌筛查项目中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病灶小于2厘米的肺内微小结节或磨玻璃样病变被发现,而且双肺多发的肺内微小结节或磨
内容摘要: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采取合理的方式设置疑问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呢?首先,设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其次,设疑要在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维能力的互相促进上多下功夫。再次,设疑要有意识地在数学与现实的结合点上下功夫。有疑设问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任何人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青少年在这方面表现更为强烈,教师可利用学生的
目的研究滤蓝光人工晶体对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3-5代用于试验,设滤蓝光人工晶体组,普通晶体
摘要:数字化的产生和出现是人类科技历史和信息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新,并因此引起了一场影响广泛并巨大的产业革命和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本文阐述了数字化时代与人文精神的概念,并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对人文精神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0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蒂(N.Negroponte)所著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宣告数字化的
西部峡湾这是美国陆地卫星-7号拍摄的图像中选取的部分真彩色照片,这幅图像看起来就像是相互交错的珊瑚礁,这是冰岛北部的一系列半岛,被称为“西部峡湾”。兰伯特冰川它看起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不能简单地按部就班地把实验做完,而应当有所思考和钻研,带着探究问题、寻找答案的科学心态面对实验,在实验中注意观察、讨论、分析、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只有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实验,学生才能真正从中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