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采取合理的方式设置疑问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呢?首先,设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其次,设疑要在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维能力的互相促进上多下功夫。再次,设疑要有意识地在数学与现实的结合点上下功夫。有疑设问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任何人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青少年在这方面表现更为强烈,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疑问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思索、尝试,释疑解惑。
  关键词:设疑;认知心理;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与现实
  【中图分类号】G633.6
  正文:
  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面对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效率低的现状,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就成了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数学教学中,设疑情境创设的好,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抽象、概括、推广等思维活动,探索规律,得出新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课堂上,教师创设疑问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疑问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疑问情境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以旧引新,创设疑问情境教学
  理想的新课导入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欲望,从而才能顺利的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就像一场戏,在戏的一开始就必须有精彩的、引人入胜的序幕,才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才会更佳。
  二、利用直观性创设疑问情境
  物体的直观形象本身,能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性是一种发展注意力和思维的力量,由于同时能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并进行思考,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情感记忆。所以形象化的疑问情境适合学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讲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我让学生把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后,它与另一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发现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三、利用联想法来创设疑问情境
  在数学中,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让学生较多的接触,适当的总结,是有利于学生的提高的。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再如:学完解一元一次方程,再学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就知道是用“降次”的方法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用“代入法”与“加减法”来解,到学二元二次方程组时就可由学生自学来完成,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习兴趣。
  四、利用数学故事,创设疑问情境
  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疑问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故事。把“问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疑问情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不仅有利于使学生理解疑问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如讲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节时,授课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根据身高测得金字塔的高度。这一故事的引入,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急于释疑,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况中去。
  五、利用矛盾式创设疑问情境
  人总是力图使自己的思想协调一致,不自相矛盾。在教学中,能精心设计、巧妙揭露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数学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制造矛盾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去思考,那一定能逐步引入教学的佳境。如:在讲“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确定一个圆时”由于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去证明?此时我就提示学生,我们能不能先假设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顿时有部分学生就感到疑惑,便问:“老师,这个结论不是错误的吗? 你怎么说它是正确的。”我觉得此刻已激起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让他们产生了疑惑,感到前后矛盾,还有部分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我觉得已经是时候了,就顺势提出了反证法。我们能不能用反证法来证明?学生不知所措,我又提示他们,我们可以先假设这个结论是成立的,然后再通过推理论证,得出自己的设想是前后互相矛盾的,从而得出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这种方法就叫反证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尽可能创设疑问情境,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点燃起思维火花,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需要,产生急不可待想获得有关知识或尝试一下自己能力的愿望,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教师在设疑时,不但要注意把“疑”设在新知识的重点处,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一节课开始前,可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制造悬念,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中,进行情境设疑,使疑惑逐步得到解决;巩固练习时,可通过情境设疑,使问题不断深化,知识得到扩展和引伸。这样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一、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  读主要是指阅读数学课本。课本是落实新课程标准,是实现教学计划的载体,是教师
期刊
[摘要]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电工实作技能被认为是指导学生学习电工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实作技能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技能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现就中职电工实作技能方面的问题,探讨在以模块化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下,分析现行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思路与课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有效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操作技能。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中职教育;电工实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5  
【中图分类号】G62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正确使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方法,就能够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好的课堂评价,对学生
期刊
Genetic diversity of 1680 modern varieties in Chinese candidate core collections was analyzed at 78 SSR loci by fluorescence detection system. A total of 1336 a
中图分类号:G424.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情境
期刊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就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本文教学实践出发,来浅谈自己对教案中课后反思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反思性;合理性;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  一、通过课后反思形成自己
【中图分类号】G420  教育教学改革中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而合作学习方式是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新课程提倡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深入学习和钻研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寻找合作学习问题及其原因,并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构建合作学习组织,加强合作学习的管理,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完善合作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就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创新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物理学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等都需要大量的物理实验来进行解释和总结,而实验作为物理学中不可
期刊
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CT在老年人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肺癌筛查项目中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病灶小于2厘米的肺内微小结节或磨玻璃样病变被发现,而且双肺多发的肺内微小结节或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