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edaishu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方圆 女,1993年8月生,籍贯陕西铜川。2016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曾获2017年陕西省高校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反邪教文艺征文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等。作品散见于《八九点钟》《宝鸡文理学院报》等。
  
  余光中先生也写过散文《听听那冷雨》,他写的是惊蛰时节的杏花雨,小街远巷,江南别致,温柔飘逸,陪衬着思乡的愁绪。余光中先生是台湾人,台湾又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水的滋润,难免更加让人细腻温柔。而在北国的三秦大地上,正飘落着一股浓烈的思绪,北国的雨来去促然,或是打破枝叶的萧瑟,或是艳阳过后的阴郁,而这样似如琴瑟之间的连串像是斟酌过的烈酒,时而让人回味,时而让人思绪万千。又像是一万个音符的狂想曲,惹来了万马奔腾的思绪咆哮。画意般的细雨恐怕只有江南处才可以描绘的入木三分,北国的雨是用来聆听与回味的。
  北国的寒冬,一场冷雨过后,除了凄凉我再也无法渲染出任何的诗情画意。瑟瑟的冷雨落在这个略过秋日直逼而来的寒冬,这个季节里所有的色彩开始落幕,灰暗的世界只有雨声演奏着一份独特的凄婉。像是为谁诉说着他的不幸或是我的迷茫,或是为谁演绎着跳动的心绪或是我不安的思量。行走在一条熟悉的小路上,暗夜里远处的路灯投来昏黄的光线,透过朦胧的雨幕,我看到身边一些隐约熟悉的面孔仓促而过。像独自穿梭在世间的蜉蝣,带着一身光芒,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栖息的驿站。一场冷雨,晕黄了一片翠绿,太急了,嫩叶还未经历风吹雨打,旧叶还未忠言于最初的守护,一切开始走上新的轮回。行人走过的时候,飘零的落叶开始尽情地铺展,或许只为上演在世间最后一次的华丽。对于行人,曼妙的路途更像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场奢侈。
  在这个别人都盼望飞雪的季节里,我却格外地盼望一场冷雨。似乎每过一场冷雨,觉得身边的一切,甚至世间万物都有焕然一新之貌。还记得夏日的林荫小道在一场冷雨过后,开始氤氲着金黄的柔光。独自寂寥的思绪在窗口,一阵冷雨过后,脑海里各种想法开始像野草般疯长。往日的平淡,笔触摩擦下的白纸,一切的一切开始成为前行中的阻碍,厌倦了朝五晚九的循环往复;而又是这样一场冷雨,滴答在我的耳畔,时而伴着打在芭蕉叶上的节奏,淡然的思绪就这样被扯开,一丝丝地刻画着过往里的斑驳。三年前伴着一场大暴雨各路辗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从胆怯无知到挥洒自如,白日的艳阳有多明媚,暗夜的星光就有多璀璨。匆匆之间,白驹过隙,看了三年的雨,也听了三年的雨。余光中先生说,其实雨还可以闻一闻、尝一尝,甚至可以舔一舔落满青苔的旧石,都是挚爱里的凝香。
  一路行走,一路用一个未经世事的眼光审视着我眼里充满善与恶的世界。 不曾走过千山万水,却期盼拥有诗人般的情怀。不曾奔赴天涯海角,却渴望流年里最美的邂逅。或许诗人们都在写情怀,音乐家们在写思想,可是只有流浪者写着生活,他们走过每一个贫困的村庄,只是想再多活一天。比起流浪者,一个二十多岁刚出头的年轻人却总感觉有一种看破红尘的意味,也总想写出一些连自己都看不懂的句子。这不是情怀,更不是才华,是对现实无知的看似高雅的叙述。这场冷雨淋湿了外套,聆听中的冷雨却也触破了内心一个无知的寓言。也许真正的艺术还是属于生活的,淳朴自然,民风民俗,一切抑扬顿挫饶舌的口语才是最真实的生活。
  听听那冷雨,听出了思念,离人的悲怆或是思乡的愁绪。听听那冷雨,熟悉而又陌生,我想起了家乡田野间的瑞雨滋润着嫩绿的小麦,一片朦胧的薄雾中带着希望的绿意。一场春雨过后,麦苗开始吸足了水分拼命地拔高。短短几个月后,漫山遍野的金黄寓意着丰收,等待最后的收割。北国的冷雨除了送走秋日的凋零,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北国的冷雨让人厌倦也让人沉醉,冰冷凄瑟中带有一份厚重的浓郁。在回忆响起的时候,每一滴雨都变得格外的沉重,那些转瞬而过的欢笑或是苦涩,被浓墨重彩地粉饰。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的路旁有一条窄窄的水渠,每逢大雨水渠便会涨满,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纸片叠成小船,然后在小船上写上自己的愿望或是想见的人,小纸船载着一群孩子天真的梦开始在水渠里崎岖的前行,而我们目送它到看不到的地方,以为这样愿望就能实现。雨声有时候是淅淅沥沥的,又是滴滴落下,每一次不同的节奏都能搭配一段回忆,一种心情。
  我本不是一个喜欢雨天的人,可是在这样一个季节,一个充满浮躁的时段,我常常告诉自己要静下来,整理思绪。而能够让人静下来的最好的良药莫非就是静静地听一场雨,一场充满萧瑟与浓厚的冷雨。你可以边行走边聆听,听它落在伞上的优雅。也可以静静地坐在窗前,像聆听一首古典哲理诗一样虔诚地期许。静静聆听,雨滴没有整齐的节奏感,一会儿落在房檐,一会儿落在地面,每一个响声都拉扯着呼吸的匀度。人们都喜欢看雨,看雨景里朦胧清透的一切,看雨景里曼妙的各姿各態。而我喜欢听雨,就像看雨的时候看的更多的是雨中的景色,听雨的时候听的更多的是雨里的故事,思绪的蔓延。不必愁肠烈酒,听一段雨也会让你回味无穷。无需多少乱入的言谈,细细聆听一场雨,徘徊于心怀的是排山倒海的千言万语。
  穿梭巷弄,听惯了人声嘈杂。游历尘世,听惯了人世喧嚣。丝竹琴弦也不能了断的绵绵愁绪,在一场冷雨里落幕,不是给故事画上句号,亦不是作别,而是学着去沉静地思考,宁静地接受世间万态。心静,则无敌。不一定要历经沧桑,堪负一身荣辱才能收获沉静。可以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冷雨,听觉的饕餮,晕黄的灯光……
其他文献
雨伞与母亲  《花园》,载于1945年6月第二卷第三期《文艺》杂志,汪曾祺写道:“荷叶上花拉花响了,母亲便把雨伞寻出来,小莲子会给我送去。”  这么一句,让我遁入回忆。  南方的雨,说来就来,不打招呼的。小时在老家上学,出门天气好好的,上课中途,往往雨就开始下了,铺天盖地,不由分说。这个时候,“母亲便把雨伞寻出来”,小莲子换成了我两个姐姐中的一个,“会给我送去”。  姐姐们说,天一落雨,母亲神色就
期刊
「简在主义」 来自专栏作家南桥文章,语出英国作家格雷戈·麦吉沃恩。“简在主义”(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也被译为“精要主义”,它“认定工作生活中的诸多存在并不合理,需删繁就简”,“‘简在主义’哲学则让人对事务、计划、策略甚至关系去断舍离”。对大部分安全感轻微或极度缺失者而言,物质层面的“简在”已难上加难,再在哲学层面删繁就简,怕更
期刊
猪,十二生肖行尾,配以地支的最后一位“亥”,名曰“亥猪”。亥时,是指晚上九点至十一点这段时间。古人日落而息,此时夜色已深,人们都安眠睡去,所以此刻也称作人定。亥,在甲骨文的字形与“豕”的写法基本一样,豕即猪。“亥”与“豕”很容易写混,成语“鲁鱼亥豕”就是形象相近容易混肴的意思。“亥、豕”二字不仅字形相近,其本来意思也一样,二字意义相同(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慎行论》。 亥,豕也。《论衡·物势》。
期刊
父亲,似乎一直陪在我身边,却又似乎隐隐约约的,因为他总是匆匆忙忙地要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奔波。父亲的话很少,爱观察爱思考,他是母亲嘴里的“烂好人”,他的一生经历坎坷。19岁的时候自己贷款办起了养鸡场,就在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之际,一场车祸将他卷入了昏迷,也彻底把他拖垮到人生的低谷,还好老天眷顾这位善良的少年,让他活了下来。可是虚弱的他却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因为医疗费用拖欠了巨额欠款,因为家庭贫困,兄弟姐
期刊
齐一民 笔名“齐天大”。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出版《妈妈的舌头》《爸爸的舌头》《马桶三部曲》《自由之家逸事》等文学作品十余部以及学术著作《日本语言文字脱亚入欧之路》。    这个题目,需要跟读者交代一下。这里的马,既不是《马氏文通》的“马”,也不是《马桥词典》的“马”;这里的新,既不是《新笑林广记》的“新”,也不是《庄子新编》的“新”。这里的“马”是马来西亚,“新”是新加坡。201
期刊
一面泼着断续白漆的灰墙隔绝了小城夜晚的喧嚣,一人多宽的窄门后又是另一个世界。除却墙角盆栽瑟缩地挤在一隅,院里仅剩几栋立着的灰房和树边栽种箱中的小菜。这是老家的风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堆砌成童年的日子。  日子是什么?是某一固定时间的日期,抑或是时间的坐标,还是生命的计数单位?“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许渊冲如是说。如此而言,定义日子的内涵便简单许多:可以说平淡是日子
期刊
尽管寒意犹存,但显然已属强弩之末。冬天的大势渐去,仅靠几股冷空气做徒劳的挣扎,已无法阻止春天欢腾的脚步如期而至。  该来的一定会来,该去的一定会去。在季节的舞台上,从来都不存在兼容并蓄,总是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独角戏:有你无我,有我无你。冬天曾用自己的凌厉酷寒,驱逐了秋天;而今春天又用自己几许温情,蚕食与消解着冬天。节令到了,冬天即使再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黯然退隐。  春天是一年当中最令人欢
期刊
人 民  在上世纪60年代有许多热火朝天的大事情。我那时候刚刚开始记事。世界是新鲜的,充满了神奇和激动人心的场面。大人们在那个年代再一次投身于“革命”;青壮年,不分男女则被送往军队或是全国各地的农村。我们那座城市的大街、广场、公共建筑被用来当作“革命”的场所和阵地。老人和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也卷了进去,他们参与这一历史的发展进程,更多的时间是在自家的小院和居住的巷子里。  那是个纷乱的年代,又是让人一
期刊
孔庆武 祖籍山东,1980年出生于辽宁岫岩, 满族。曾在航空兵某部服役。音乐文学作品散见《词刊》《歌曲》等全国几十家报刊。文学作品发表在《民族文学》《文艺报》《北京文学》等报刊。曾获散文华表杯一等奖,《人民文学》征文二等奖等。现为《岫岩作家》编辑部主任。    一  老虎不上山,下水。  豹子和狼同样不上山,他们也下水。  山,是他们住的地方。水,则是他们睁开眼就去的地方。  赵家湾三兄弟,靠山不
期刊
这个小区老了。  很多年前,这里还是城中中产阶级聚居的地方。  那时候,公寓外墙上一片光亮,阳光会照亮每一片角落。到处都是我父母认识的人,每次外出,他们总能聊上半天,总需要我低头说:“叔叔阿姨好。”那时候,我的很多同学也住在这里,我一有空就跑出去找他们玩,下午两点、三点、四点,一直到五点,都是我们玩闹的时候。那时候,小区还很大……  有时,我们带着玩具去串门,一坐下来便“唠嗑”唠上半天;有时,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