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写意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85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寒意犹存,但显然已属强弩之末。冬天的大势渐去,仅靠几股冷空气做徒劳的挣扎,已无法阻止春天欢腾的脚步如期而至。
  该来的一定会来,该去的一定会去。在季节的舞台上,从来都不存在兼容并蓄,总是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独角戏:有你无我,有我无你。冬天曾用自己的凌厉酷寒,驱逐了秋天;而今春天又用自己几许温情,蚕食与消解着冬天。节令到了,冬天即使再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黯然退隐。
  春天是一年当中最令人欢喜的季节,尽管比之朴实而沉实的秋天,花枝招展的春天,显得过于滥情而虚浮。诗人青睐于春天的松懈,恋人钟情于春天的暧昧,就连那些蜷缩于冬天的墙角,被冻得僵硬的乞者,也因贪图春日的暖阳,大摇大摆于市井的繁华地带。对于农人而言,春天是播种的节气,他们纷纷扛起农具,走向田畴,疏松板结的土地,为播种未雨绸缪。对于商人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本年度能否大有收益,捷足先登至关重要,于是他们拖着拉杆箱,行色匆匆地奔走于高铁站和飞机场之间,蜜蜂采花似的忽东忽西,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抓到手的,却常常非己所愿,也许是一个美丽的画饼,也许是一页迷魂阵般的欺诈合同——骗局无所不在,那些精心伪装的陷阱,犹如搔首弄姿于下三滥酒店门口,专事挑逗过往行人的性感女郎的性感红唇,商人稍有不慎,就会飞蛾扑火,赔个彻底,输个精光。无所事事的闲人对春天也颇为钟情,他们把自己从罐头瓶般狭小密闭的屋子里释放而出,要么吆五喝六地蹲在马路边下象棋喝啤酒,要么百无聊赖地在公园里东张西望,要么独坐于马路边的空椅上呵欠连天。过完一天是一天,过完一年是一年,空洞洞的乏味日子,仿佛富翁保险柜中层峦叠嶂的钱钞,多得似乎永远都挥霍不完。闲人的目光颇为耐人寻味,或像纷飞的灰烬那般凄迷,或像飘拂的柳丝那般游移。
  春天宛若大众情人那般,动物撒欢,植物沉醉,其情其景,仿佛一曲正在演奏的交响乐,能调动起所有的乐器进入吹拉弹唱的状态。驴兴奋得打滚,猫扯长嗓子叫春,蝴蝶迷恋于花香,苍蝇追逐于腐臭,就连那些母鸡,孵蛋的频率比冬日都要高出几许,下蛋后自我显摆的报捷声,也格外地激昂嘹亮。
  然而春天的面目并不单一,人对春天的感受亦很多样。春天是多情的,又是薄情的;是妩媚的,又是荒芜的;是奔放的,又是拘謹的;是急躁的,又是懒散的;是衣冠楚楚的,又是不修边幅的;是精神抖擞的,又是昏昏欲睡的……心境各异,春天投影于每颗心的表情,就会千差万别。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当雪莱在咏叹“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的时候,很多衣着褴褛的中国饥民,其实对春天的步步逼近,却是心怀恐惧和抵触的。树绿了,花开了,种子埋进土中渐次发芽,但粮仓的粮食经历秋冬地蚕食,已所剩不多;柴垛上的干柴历经日复一日地拿取,眼看也要消耗殆尽。缺吃的,短烧的,很多家庭陷入了面临断炊的困顿,而由困顿衍生的,则是人情绪的恐慌,于是“春荒”一词,就定格于汉语的词典,也晃悠于忐忑不安的人心。所幸的是,“春荒”已遥遥远去,成为了“过去时”,反倒是原本就与“春荒”并存的“春困”,却依旧长生不老,甚至伴随人饥腹的愈加饱满,更加地变本加厉。空腹的人,想睡也睡不着;饱腹的人,却极易犯困。当然,“春困”并不是由腹饱腹空决定的,而是由季节的转换诱发的。“春困”是与春天捆绑在一起的嫁妆,若想迎娶春天这位新娘,就必须连同嫁妆一并接纳。
  “春困”属于生理问题,强撑一阵子,就会过去。真正需要警惕的,是自己易于恍惚的春心。恍惚的心,惆怅而迷惘,看不清来去的路径,又难以找到摆脱困境的出口,仿佛一叶在茫茫海涛中挣扎的小舟,既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行驶,又也不知该在哪个口岸停靠。
  春天是植树的节气——那就把心当作一棵树苗而植入土中,让那颗恍惚的心扎下根去吧!如此,树绿了,地绿了,心也就绿了。
其他文献
夏 屋  那屋子,筑在一条河的岸上。灰旧,破败,像是早已被废弃多年。夏日的早晨或黄昏,屋子静谧的影子倒映在河面上,有种不真实感。倘若有风吹过,水波一皱,那屋影就全被揉碎了,只剩下河水对屋子的追忆。  许多年以来,那屋子的门都关闭着,阳光照不进去,只能照在那两扇褪色的灰白的木门上,以及木门上雕刻的同样褪色的残朽的左右门神上。早些年,或许是出于好奇,村里人上坡干活或收工回家,路过那屋门前时,都要习惯性
期刊
闫文盛是一位有着很高辨识度,或者说有着高度个人风格的作家,其奥义大概在于他以殊异的视角和身份在观望、感受和思考自身与世界。    闫文盛的文字难以被某种确定性的文体所涵盖,或许由于其复杂的维度和丰富的阐释空间,又或许由于作者自觉地突破文体界线的意识。《主观书笔记》并非一般意义上以对外部世界描画为中心的文本,也不是自我经验的单向度呈现,作品中渗透的超越性的思考,那些超越自身经验的、蕴含宗教感的,甚至
期刊
一  六月份,如果你站在巴芬岛博登半岛北岸的海崖边缘,连续数周,每日二十四个小时,你都能看到大群大群的迁徙独角鲸,几乎是连续不断地在阳光下的海水里穿越而过。你会惊叹于其动作的敏捷性,一起游泳潜水时动作的一致性,警惕却沉着、似乎能应对一切的品质。其部分魅力在于,它们在三维空间中运动动作强健却优雅,就像鸟儿在无风天气里凌空滑翔。其动作协调一致的最突出表现是,它们能成群结队地同时潜入深水。它们像一个整体
期刊
美国人亨利·富兰克弗特写过一本书叫《王权与神祗》,他论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原始君主制,引用了一首诗:  在那些日子里,没有蛇,没有蝎子……  没有狮子,没有野狗,没有狼,  没有害怕,没有恐怖,  人类没有敌对。  在那些日子里,土地舒布尔(东方)……  不整合的苏美尔(南方),“王权赦免”的土地,  乌里(北方),土地有需要的一切,  土地马尔图(西方),安然休息,  整个宇宙,人们和谐地  用
期刊
雨伞与母亲  《花园》,载于1945年6月第二卷第三期《文艺》杂志,汪曾祺写道:“荷叶上花拉花响了,母亲便把雨伞寻出来,小莲子会给我送去。”  这么一句,让我遁入回忆。  南方的雨,说来就来,不打招呼的。小时在老家上学,出门天气好好的,上课中途,往往雨就开始下了,铺天盖地,不由分说。这个时候,“母亲便把雨伞寻出来”,小莲子换成了我两个姐姐中的一个,“会给我送去”。  姐姐们说,天一落雨,母亲神色就
期刊
「简在主义」 来自专栏作家南桥文章,语出英国作家格雷戈·麦吉沃恩。“简在主义”(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也被译为“精要主义”,它“认定工作生活中的诸多存在并不合理,需删繁就简”,“‘简在主义’哲学则让人对事务、计划、策略甚至关系去断舍离”。对大部分安全感轻微或极度缺失者而言,物质层面的“简在”已难上加难,再在哲学层面删繁就简,怕更
期刊
猪,十二生肖行尾,配以地支的最后一位“亥”,名曰“亥猪”。亥时,是指晚上九点至十一点这段时间。古人日落而息,此时夜色已深,人们都安眠睡去,所以此刻也称作人定。亥,在甲骨文的字形与“豕”的写法基本一样,豕即猪。“亥”与“豕”很容易写混,成语“鲁鱼亥豕”就是形象相近容易混肴的意思。“亥、豕”二字不仅字形相近,其本来意思也一样,二字意义相同(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慎行论》。 亥,豕也。《论衡·物势》。
期刊
父亲,似乎一直陪在我身边,却又似乎隐隐约约的,因为他总是匆匆忙忙地要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奔波。父亲的话很少,爱观察爱思考,他是母亲嘴里的“烂好人”,他的一生经历坎坷。19岁的时候自己贷款办起了养鸡场,就在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之际,一场车祸将他卷入了昏迷,也彻底把他拖垮到人生的低谷,还好老天眷顾这位善良的少年,让他活了下来。可是虚弱的他却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因为医疗费用拖欠了巨额欠款,因为家庭贫困,兄弟姐
期刊
齐一民 笔名“齐天大”。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出版《妈妈的舌头》《爸爸的舌头》《马桶三部曲》《自由之家逸事》等文学作品十余部以及学术著作《日本语言文字脱亚入欧之路》。    这个题目,需要跟读者交代一下。这里的马,既不是《马氏文通》的“马”,也不是《马桥词典》的“马”;这里的新,既不是《新笑林广记》的“新”,也不是《庄子新编》的“新”。这里的“马”是马来西亚,“新”是新加坡。201
期刊
一面泼着断续白漆的灰墙隔绝了小城夜晚的喧嚣,一人多宽的窄门后又是另一个世界。除却墙角盆栽瑟缩地挤在一隅,院里仅剩几栋立着的灰房和树边栽种箱中的小菜。这是老家的风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堆砌成童年的日子。  日子是什么?是某一固定时间的日期,抑或是时间的坐标,还是生命的计数单位?“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许渊冲如是说。如此而言,定义日子的内涵便简单许多:可以说平淡是日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