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扩招的新时期下,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以往各高校馆图书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改进与优化。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加工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开始扩招并加大校园建设力度,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随之被带入了一个新时期。许多图书馆从馆舍面积到功能设施等硬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馆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再加上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促进作用,为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和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这几年,由于各种资源尤其是纸制图书数量的迅速增加,给许多高校图书馆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问题。下面,从图书加工的几个方面来谈谈在图书采购数量聚增的压力下,如何才能既要保证加工质量又要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得到大家的共识。
一、图书加工辅助设备的改进与优化
(一)条形码的改进。条形码相当于是图书文献的身份证,每本图书都有着属于自己条形码。很多图书馆过去使用的条形码都是用喷墨打印机打制的,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对底纸进行认真、仔细的剪裁,以便使每张条形码的规格都相同,这就给加工人员增加了许多的工作量,造成了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裁纸这个工序上。而且墨迹易磨损,底纸的胶质也会因为进货的时间地点、保存的时间长短而经常发生变化。造成了在图书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条形码不清晰甚至脱落的情况,给读者的借阅和图书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为了进一步加强图书的加工质量,我认为购置条形码打印机对于各图书馆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是与原来喷墨打印机比提高了打印速度,而且条码清晰不易模糊,色带的成本也较低。其次是有现成的条形码打印纸,无须裁剪,这样就节约了加工人员的大部分时间,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是因为打印纸采用进口胶水而且包装完好,使得胶质不容易发生变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减少了图书在流通过程中发生条形码脱落的情况。
(二)书标的改进。书标承载着图书的全部分类信息,是图书上架排序的重要参照,更是读者检索图书必要的信息依据。所以方便快捷的打印书标以及熟练的粘贴书标都会使图书加工的效率得到提高。使各高校图书馆尽快的适应发展的新时期。过去的书标大多数都是要靠人工来写的,由于每位加工人员的自身原因。必然会给图书加工的效率与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原来的书标纸也是十分不规范的,由于进货渠道的不同,进货时间的差异都会影响到书标纸的质量,胶水质量的好坏更是直接造成了书标的不固定性,尤其是贴在书脊上的宽书标会经常脱落。自从各馆购置了书标打印机以后,已经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机打的书标规范、清晰,进口的书标纸容易粘贴而且不易脱落。再有经过培训的图书加工人员熟练的操作,使得各馆基本能跟上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
(三)关于盖馆藏章和贴磁条的方法改进。以上两种工序看似简单,但我们经过仔细考虑还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是盖馆藏章,过去我们使用的是陈旧的盒式印泥,由于其不容易干燥定型,所以在图书放置的过程中就回弄的纸与纸之间蹭的字迹模糊,而且也给加工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在有了最新的吸墨油印盒,就基本解决了以上问题。章的位置也是要很规范的,题名页的正中,第十一页的下方以及书的最后一页,总之馆藏章要以尽量不遮挡文献内容,并保持端正美观为主要原则。其次,贴防盗磁条也是加工工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贴过磁条的图书在没有经过正常的借阅手续而被携带通过阅览室门口或图书馆大门口的磁条检测机时,检测系统就会发出报警声,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文献资源的遗失率。磁条的粘贴一定要以隐蔽、牢固为主要原则。200页以内的图书我们一般采用在书的中间页位置贴一根磁条,对于200页以上的图书原则上每增加t00页就要加贴一根磁条,而且所有磁条的粘贴位置一定要尽量靠近书脊,以增强其隐蔽性,从而最大程度的杜绝文献资料丢失情况的发生。
二、对图书加工工序上的改进与优化
一本新书入馆,我们原来的加工工序依次是盖馆藏章、贴磁条、贴条码、著录、辅助加工、审校、对出现著录错误的图书再次进行辅助加工,上架。经过我馆文献部门的考虑,发现上述工序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审校与辅助加工工序的顺序有问题。因为辅助加工后的图书一旦在审校中发现错误,就使得整本书的书标都会有所改变,包括宽书标和窄书标。这样就造成可书标纸、打印机油墨等诸多资源的浪费,而且还给加工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把审校工作放在辅助加工前面,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另外,我建议把贴磁条和盖馆藏章工作放在最后一道工序上架之前进行,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保持馆藏章和磁条的清晰和牢固。为,了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加工工序,经调整后我们的文献加工顺序是贴条码、著录、审校、辅助加工、贴磁条、盖馆藏章、上架。这样从新书进馆一直到上架流通。工作得到了最大的优化,以适应高等教育扩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量大增的实际情况。
三、辅助加工具体操作的改进
在加工设备以及加工工序得到改进与优化后,我们还对人员的具体加工操作也做了一定的改进。下面我主要就加工工序中条码、书标、磁条和馆藏章在图书中的具体位置做一说明。
(一)条型码好比每本图书的身份证,可见其对于文献资料的重要性。我们采用的是为每本书贴三张条码的方法。分别在题名页,正文第十一页和最后一页。题名页的粘贴位置益正中居下。这样既给管藏章留有余地又方便翻阅借还流通。但要注意不要遮盖图书出版社。正文十一页的条码应该尽量粘贴在位置居中比较显眼的地方,以更好的保护条码不易磨损。最后一页同样应该贴在稍微靠下的地方,也是为了便于流通。最后还要在每张条形码上加贴条码膜以保护条码。
(二)书标分宽书标和窄书标两种。窄书标同样也是贴三张,粘贴页数同条形码是一样的。但位置都应该是居中偏上的,这样就能够避开与条码的互相遮挡。宽书标是图书外部唯一的分类记号,也是唯一贴在书脊上文献标识。所以宽书标贴的质量好坏不但关系到书籍的美观问题更直接关系到以后流通借阅中文献资料的查找速度。我们在保证书标纸的质量的过关字迹清晰的前提下,贴在每本图书书脊的下方距底部三厘米处(相当于一个书标的宽度),这样就给日后图书底部的磨损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且粘贴的左右位置也一定要居中。尤其是对于比较薄和比较厚的图书要更加认真比照,以方便日后的查找工作能顺利进行。最后同样要给每张书标加贴书标膜。
(三)关于磁条的粘贴前面已经说到,这里就不再赘述。
(四)馆藏章是用来标示文献所属单位的。我们给每本图书加盖两个馆藏章。题名页和正文第十一页。题名页要求盖在题名的正下方,十一页的则要在当页的空白处盖章,如果没有更多的空白也要尽量以少遮挡书中字迹为好。看似简单的盖章工作我们也同样要求加工人员认真仔细。馆藏章首先要盖的端正,其次油墨的用量多少要掌握准确以使印章字迹清晰不易模糊。这都是衡量一本书辅助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图书文献加工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关系到文献整个使用期是否可靠、方便。看似简单的工作其中却蕴涵了许多业务知识、技巧和技术。我们的原则是在图书本身装订质量不出问题的前提下做到一次加工终身使用。同时要达到最优化的加工工作流程。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实践与改进,我们的文献加工质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改进与提高,更好的适应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时期。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加工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开始扩招并加大校园建设力度,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随之被带入了一个新时期。许多图书馆从馆舍面积到功能设施等硬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馆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再加上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促进作用,为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和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这几年,由于各种资源尤其是纸制图书数量的迅速增加,给许多高校图书馆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问题。下面,从图书加工的几个方面来谈谈在图书采购数量聚增的压力下,如何才能既要保证加工质量又要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得到大家的共识。
一、图书加工辅助设备的改进与优化
(一)条形码的改进。条形码相当于是图书文献的身份证,每本图书都有着属于自己条形码。很多图书馆过去使用的条形码都是用喷墨打印机打制的,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对底纸进行认真、仔细的剪裁,以便使每张条形码的规格都相同,这就给加工人员增加了许多的工作量,造成了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裁纸这个工序上。而且墨迹易磨损,底纸的胶质也会因为进货的时间地点、保存的时间长短而经常发生变化。造成了在图书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条形码不清晰甚至脱落的情况,给读者的借阅和图书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为了进一步加强图书的加工质量,我认为购置条形码打印机对于各图书馆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是与原来喷墨打印机比提高了打印速度,而且条码清晰不易模糊,色带的成本也较低。其次是有现成的条形码打印纸,无须裁剪,这样就节约了加工人员的大部分时间,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是因为打印纸采用进口胶水而且包装完好,使得胶质不容易发生变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减少了图书在流通过程中发生条形码脱落的情况。
(二)书标的改进。书标承载着图书的全部分类信息,是图书上架排序的重要参照,更是读者检索图书必要的信息依据。所以方便快捷的打印书标以及熟练的粘贴书标都会使图书加工的效率得到提高。使各高校图书馆尽快的适应发展的新时期。过去的书标大多数都是要靠人工来写的,由于每位加工人员的自身原因。必然会给图书加工的效率与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原来的书标纸也是十分不规范的,由于进货渠道的不同,进货时间的差异都会影响到书标纸的质量,胶水质量的好坏更是直接造成了书标的不固定性,尤其是贴在书脊上的宽书标会经常脱落。自从各馆购置了书标打印机以后,已经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机打的书标规范、清晰,进口的书标纸容易粘贴而且不易脱落。再有经过培训的图书加工人员熟练的操作,使得各馆基本能跟上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
(三)关于盖馆藏章和贴磁条的方法改进。以上两种工序看似简单,但我们经过仔细考虑还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是盖馆藏章,过去我们使用的是陈旧的盒式印泥,由于其不容易干燥定型,所以在图书放置的过程中就回弄的纸与纸之间蹭的字迹模糊,而且也给加工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在有了最新的吸墨油印盒,就基本解决了以上问题。章的位置也是要很规范的,题名页的正中,第十一页的下方以及书的最后一页,总之馆藏章要以尽量不遮挡文献内容,并保持端正美观为主要原则。其次,贴防盗磁条也是加工工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贴过磁条的图书在没有经过正常的借阅手续而被携带通过阅览室门口或图书馆大门口的磁条检测机时,检测系统就会发出报警声,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文献资源的遗失率。磁条的粘贴一定要以隐蔽、牢固为主要原则。200页以内的图书我们一般采用在书的中间页位置贴一根磁条,对于200页以上的图书原则上每增加t00页就要加贴一根磁条,而且所有磁条的粘贴位置一定要尽量靠近书脊,以增强其隐蔽性,从而最大程度的杜绝文献资料丢失情况的发生。
二、对图书加工工序上的改进与优化
一本新书入馆,我们原来的加工工序依次是盖馆藏章、贴磁条、贴条码、著录、辅助加工、审校、对出现著录错误的图书再次进行辅助加工,上架。经过我馆文献部门的考虑,发现上述工序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审校与辅助加工工序的顺序有问题。因为辅助加工后的图书一旦在审校中发现错误,就使得整本书的书标都会有所改变,包括宽书标和窄书标。这样就造成可书标纸、打印机油墨等诸多资源的浪费,而且还给加工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把审校工作放在辅助加工前面,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另外,我建议把贴磁条和盖馆藏章工作放在最后一道工序上架之前进行,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保持馆藏章和磁条的清晰和牢固。为,了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加工工序,经调整后我们的文献加工顺序是贴条码、著录、审校、辅助加工、贴磁条、盖馆藏章、上架。这样从新书进馆一直到上架流通。工作得到了最大的优化,以适应高等教育扩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量大增的实际情况。
三、辅助加工具体操作的改进
在加工设备以及加工工序得到改进与优化后,我们还对人员的具体加工操作也做了一定的改进。下面我主要就加工工序中条码、书标、磁条和馆藏章在图书中的具体位置做一说明。
(一)条型码好比每本图书的身份证,可见其对于文献资料的重要性。我们采用的是为每本书贴三张条码的方法。分别在题名页,正文第十一页和最后一页。题名页的粘贴位置益正中居下。这样既给管藏章留有余地又方便翻阅借还流通。但要注意不要遮盖图书出版社。正文十一页的条码应该尽量粘贴在位置居中比较显眼的地方,以更好的保护条码不易磨损。最后一页同样应该贴在稍微靠下的地方,也是为了便于流通。最后还要在每张条形码上加贴条码膜以保护条码。
(二)书标分宽书标和窄书标两种。窄书标同样也是贴三张,粘贴页数同条形码是一样的。但位置都应该是居中偏上的,这样就能够避开与条码的互相遮挡。宽书标是图书外部唯一的分类记号,也是唯一贴在书脊上文献标识。所以宽书标贴的质量好坏不但关系到书籍的美观问题更直接关系到以后流通借阅中文献资料的查找速度。我们在保证书标纸的质量的过关字迹清晰的前提下,贴在每本图书书脊的下方距底部三厘米处(相当于一个书标的宽度),这样就给日后图书底部的磨损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且粘贴的左右位置也一定要居中。尤其是对于比较薄和比较厚的图书要更加认真比照,以方便日后的查找工作能顺利进行。最后同样要给每张书标加贴书标膜。
(三)关于磁条的粘贴前面已经说到,这里就不再赘述。
(四)馆藏章是用来标示文献所属单位的。我们给每本图书加盖两个馆藏章。题名页和正文第十一页。题名页要求盖在题名的正下方,十一页的则要在当页的空白处盖章,如果没有更多的空白也要尽量以少遮挡书中字迹为好。看似简单的盖章工作我们也同样要求加工人员认真仔细。馆藏章首先要盖的端正,其次油墨的用量多少要掌握准确以使印章字迹清晰不易模糊。这都是衡量一本书辅助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图书文献加工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关系到文献整个使用期是否可靠、方便。看似简单的工作其中却蕴涵了许多业务知识、技巧和技术。我们的原则是在图书本身装订质量不出问题的前提下做到一次加工终身使用。同时要达到最优化的加工工作流程。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实践与改进,我们的文献加工质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改进与提高,更好的适应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