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中的万能钥匙你知道吗?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是不是常常会遭遇一些谈话场,人不熟,内容领域更不熟?是。
   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在所有的谈话场都表现得游刃有余?有。
   陌生的对象、陌生的知识、陌生的领域、陌生的语境,这些是主持人工作中的家常便饭,对此,我已经很习惯了。如果真碰到嘉宾和内容都极度熟悉的情况,我反倒容易变得懒散松懈。
   碰到自己不知道的事儿,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不行,我得搞懂。一两个知识倒还好,但如果突然碰到一个陌生领域的谈话场,不仅没有时间补课,甚至连从哪儿补、找谁补都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到了现场就得唠。
   无论在什么领域,我们要想真的成为全能专家,太难。换句话说,成为一个好的谈话者,把握一种能够从容应对各种谈话的技巧和心态,就十分关键了。
   这种技巧和心态是什么呢?我们先从我之前在岭南师范学院做过的一个尝试说起。
   当天晚上,我原本是要在岭南师范做一个演讲,后来我发现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也来到了现场。钱教授师从季羡林先生,学识渊博,机智幽默,他讲的《玄奘西游记》至今让他在大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同时他也是我的家庭教师,有什么不懂的事情我经常去请教他。
   原本我对这場演讲没做什么特别的准备,看到钱教授之后,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决定把这场演讲做成一场对钱教授的采访,借机现场培养几个主持人。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同学们肯定会非常高兴,于是我在现场发出了一个口号:“15分钟,我就可以让你变成一个优秀的主持人!”
   同学们果然踊跃参与,有三位同学获得了这个机会。其中有一个女孩,她站在会场二楼的最后一排,当时她只是礼节性地举了一下手就被我叫上台了。上台之后她有点蒙,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在15分钟之后,她整个人的状态就完全变了一个样子。
   这个女孩很内向,刚到台上非常紧张。她采访钱教授,我在一旁协助她,她的第一个问题问得有点儿不太礼貌,大家都笑了,钱教授也笑了,但还是回答了她。接下来,我用了一个非常礼貌的方式提了第二个问题。到第三个问题的时候,这个女孩自己就变得很礼貌了,然后谈话就进入了一个非常友善的氛围。可是进入这个氛围之后,她就显得不是钱教授的对手了。通常来说,在采访之前,双方都会下意识地把对方当成对手,尤其是被采访者会认为对方一定会刁难他,给他挖坑,让他说不愿意说的话,所以这时候这个女孩在钱教授面前自然就接不过三招。
   她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了。或许有人会说,这时候她应该试着走一走防火通道。这个办法当然可以,但是,就像我在前面说过的,防火通道可以偶尔用来应急,但不能总是停留在那个状态,或者一有困难就马上登场,那样是无法完成一次成功的谈话或采访的。我发现很多主持人或是谈话者经常会走防火通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何只认这一条?
   接下来,我就要说到我的绝招了,其实非常简单,就三个字:跟我来。所谓跟我来,就是把你的观众或你的谈话对象的思维拉到你所熟悉和擅长的领域,让他们顺着你的思路来。
   当时,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去引导这个女孩的。我问她学的是什么专业,她说是海洋工程,我说那你可以这样跟钱教授沟通:你把海洋工程的道理讲给他听,他就会告诉你在《弟子规》《三字经》和《名贤集》里是否也做过类似的研究,我们把这个叫比较科学,这样的谈话和比较大家都会爱听。女孩按照我的引导去做了,她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聊了很多海洋工程当中的概念和方法,钱教授一下子就理解了这里面的意图,并从自己的角度和她互动,然后这个女孩又把钱老师的内容放到海洋工程的框里,再次输出。于是,一来一往之中,大家在现场听到了一场特别奇妙的谈话。
   台下的大学生们热烈鼓掌,这个女孩成功了。
   这时候我发现他们的校长坐在台下,眼睛红红的。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我不知道的故事。采访结束之后我找到了这位校长,他告诉我刚才台上的那个女孩是一个孤儿,是学校资助了她,但因为性格内向,所以她一直闷闷不乐。但今天看见她在台上表现得这么优秀,跟钱教授能够如此灵巧地对话,他觉得特别高兴、特别欣慰。
   要找到最好的说话状态,就需要把自己调整到像在家里一样。而在这里,我们再次拓展这种调整方法,不仅是状态上的自我调整,更是在话题内容选择上的自我把控。每个人在与人交谈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领域,这个领域可能是他熟悉的,或是他擅长的。
   掌握了这个技巧,就像手里拿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所有谈话场的锁。
   姜文在圈内是出了名的难采访,很多人想约他的专访都约不上,有人说这是因为他太牛太傲,其实我知道并不是,他只是没有那么自来熟。我前面讲了一件事,就是在《让子弹飞》的首映现场,他对接受采访时的第一个问题特别在意。那么在第一个问题之后,如何还能继续打开他的话匣子,就是每一个采访者或者谈话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他有一个擅长的领域,那就是电影。所以,电影里的音乐和画面就是他用来和观众交流的工具。
   我采访过他两次,第一次的时候他问我要聊多长时间,我说得一两个小时,他说这么长时间真怕没什么可说的,我说我问你什么你回什么就行了。我记得那天我们俩进采访间之前都喝了几口酒,主要是为了略微缓解一下紧张情绪。进了采访间之后,我先给他播放了一段片子,这个片子是我们事先剪辑好的,里面都是他拍过的电影的一些片段。看完片子我问他剪得怎么样,这当然就进入他的专业领域了。当时他是这么说的:“你就是说破大天去,你也没有我剪得好,也没有我拍得好。”他连点评带讽刺地对我们剪的片子表达了一番看法。
   一正一反,万能钥匙不仅可以解锁陌生的话语场,同时也能让对方回到舒适的话语场。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当遇到陌生的话语场的问题,从容些,想想我说的万能钥匙。
   进一步说,万能钥匙不仅是让我们驰骋各种陌生的谈话场的绝招,更是一种对思维的培养,从没底气到有底气,从被动到主动,从限制到自由,这把钥匙让我们懂得:别总想着要把“不知道”变成“知道”,更重要的是要把“你知道”变成“我知道”。
其他文献
我一直非常喜欢一张特别简单的平面广告,那个广告只是一个素色的背景,然后中央写着一句文案:   Cancer cures smoking.   这句话直译过来是“癌症专治吸烟”。   如果揣测这则广告的背后逻辑,则其策略idea其实平淡无奇,“希望大家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但如何表述吸烟对健康的损害?这个问题已经被无数人回答过无数遍了,有人只是将“吸烟有害健康”白纸黑字地陈述出来,有人是展示各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十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踏
米友仁(1074-1153年),一名尹仁,字元晖,小名寅哥、鳌儿,晚号懒拙老人。山西太原人,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南宋书画家,系宋四家之一米芾之子,世称“小米”。书法绘画皆承家学,与其父米芾并称“大小米”。早年以书画知名,南渡后备受宋高宗优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工书法,虽不及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自有一种风格。黄庭坚戏称他为“虎儿”,并赠古印和诗:“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虎
当你专注于阅读一本小说时,在你大脑的想象中都看到了些什么?对我们许多人来说,不管小说本身写得有多么生动,在脑海中只不过形成一种模糊的、低对比度的场景???????????????????。但对有些人来说,他们大脑中生成的图像,却可能如身临其境一般逼真???????????????????。   对于这种超想象能力的研究,揭示出了有关人类意识的一些奥秘,包括我们的想象力如何塑造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以
不久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谈到日本是适合孩子生活的国家。许多人读完文章之后,都产生了一個共同的疑问:“既然日本这么适合孩子生活,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面对这样的疑问,不想生孩子的日本人,最简单的回答应该是两个字:“面倒。”  “面倒”,是指“麻烦、费事、棘手”的意思。  “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句话,许多中国人都早已知道了。因为在介绍日本的公共秩序为什么那么好时,这
早六点半,闹钟响。五分钟后会再响一次。儿子今天却迟迟不肯起床。  我叫了两次,他熟睡如定。才三岁呀,要不要多睡一会儿呢?有一种恐怖叫“开始上学”。一想到往后十几年的时间已经被安排:几点起床,上学,做功课,几点上床。是,有星期六星期天,寒暑假。但基本上就像闹钟一样被设置了程序,动弹不得。直到上班,才觉得虽然也是程式化,但多了些许灵活。孩子不起床,要给他请假吗?学校老师的警训回荡在耳边:那会影响他日后
筷子是世界上所有进食器具中较难掌握的,也是少见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訓练才能使用的工具。为什么中国人要使用如此复杂的工具吃饭?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学者。目前,有关中国为何要用筷子还没有一个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解释。   筷子古代称为“箸”。除了箸外,古代的食具中还有一种叫“梜”。“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礼记·曲礼》中的这句话说得非常明白,但这个梜并非筷子,而是有一端相连、用
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我脚下的流沙裹着我四处漂泊,它也不淹没我,它只是时不时提醒我,你没有别的选择,否则你就被风吹走了。我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所有热血的岁月,被裹到东,被裹到西,连我曾经所鄙视的种子都不如。  一直到一周以前,我对流沙说,让风把我吹走吧。  流沙说,你没了根,马上就死。  我说,我存够了水,能活一阵子。  流沙说,但是风会把你无休止地留在空中,你就脱水了。  我说,我还有雨水。  
有时候我想想挺纠结的,严肃音乐不是用来表达和反思人类命运的吗?读者却总是问我,喝茶开车听什么、失眠头痛听什么。这样听音乐真的好吗?或者说,这个听法实在大材小用了,拿花梨木当柴烧。   在古代,人们迷信音乐的力量,把它当作一種巫术,用来求雨和占卜。在古希腊的传说中,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传说有一位名叫俄耳甫斯的男神,他是太阳神阿波罗和缪斯女神卡利俄珀的儿子,一位天生的艺术家,诗歌、音乐都是由他首创。
这个周末全国大降温,成都也非常冷。和几个朋友吃了耗儿鱼之后,大家决定去酒吧放松一下。我们来到某家著名夜店,那里就像一个景点,有很多人等着进去,也有人不断出来。位子是没有的,不过大家也不在乎,找了一个吧台,准备站着喝酒(也像孔乙己那样穿着长衫)。   接下来的场景是这样的: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看了酒水单子,对一位在BAT工作的朋友说:“你们点吧。”那位朋友看了一下单子,几个人思考了一下,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