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1-6岁幼儿语言發展的基本情况与规律

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iqiang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512名来自湖南不同地区的1-6岁幼儿为调查对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考察其语言發展基本情况与规律,及其与儿童思维發展、社会性發展之间的关系。结果發现,湖南1-6岁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掌握的基本词汇量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依据高频、构词能力与独立性等指标,筛选出幼儿的典型词汇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幼儿主要是在扩充和衍生典型词汇的过程中,领会和创造性使用语法规则的;幼儿语言發展与其社会性發展和认知發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关键词]幼儿语言發展;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思维發展;幼儿社会性發展
  一、问题提出
  1-6岁是幼儿语言發展的关键时期,其语言發展的规律与机制一直是發展心理学家与儿童教育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关于儿童语言习得与發展机制,目前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有语言强化习得理论、天赋论和相互作用论。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学派强调强化在儿童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语言天赋论则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天赋的语言能力,世界各地的儿童都是按照先单词、后短语,再到句子的顺序学习语言的,半岁左右儿童的语言能力会發生突飞猛进的变化;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则认为儿童习得语言取决于他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研究方法方面,研究者们或者主要采取质的描述研究方法,或者主要采取量的测量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1-6岁幼儿的语言發展与教育情况进行调查,以期發现幼儿语言习得规律及幼儿语言發展对其身心發展的具体影响,最终为幼儿语言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来自湖南地区、年龄在1岁至6岁之间、无先天聋哑缺陷的、能够正常听说的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既包括城市幼儿,也包括农村幼儿;既包括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的幼儿,也包括以方言为主要语言的幼儿。之所以考虑方言,是因为语言作为社会约定俗成的规约,包括一整套语音、语素、词汇及构成规则,只有在具体交流与运用中,幼儿才能真正掌握语言。有些幼儿,特别是农村幼儿,虽然也说普通话,但其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方言,因此如果仅以幼儿在学校习得的普通话为标准,考察其语言發展水平,将有可能低估此类幼儿的语言發展水平,影响本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本研究运用自编的《幼儿语言家长调查问卷》,在长沙、益阳、永州、湘西自治州、张家界等5个市州共發放问卷625份,收回512份,回收率82%。同时,幼儿的父母及其他家人、教师与其他保教人员通过自然观察等途径,运用幼儿园现成的家长博客、宝宝日志、家园联系册等信息化手段,采取轶事记录、日志记录等形式,大量收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原始语言材料,主要涉及儿童在玩玩具、看电视、和同伴玩耍、逛街等自然生活状态下的语言交流过程。
  、
  在收集幼儿语言数据的中期,研究者们还根据幼儿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的差异,将调查对象分成高学历家庭、中等学历家庭、一般学历家庭三类,从中共选取家长23名进行了深入访谈,重点了解家长的教育态度、平常亲子交流的时间、影响幼儿语言發展的重要事件等,以方便提炼和细化影响幼儿语言發展的各种变量,分析幼儿语言發展的规律,确定幼儿语言發展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幼儿思维發展等方面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典型词语的收集情况
  对收集到的语言数据,我们采用从语境中抽取关键词——寻找主要词语——探讨词语衍生方式和词义内涵發展——回到语境中进行验证的方式,筛选出典型词语,淘汰其中不常用与不规范的词语,合并重复出现的词语,最后收集到的1-6岁幼儿语言数据如下:1-3岁年龄段收集词汇814个,3-4岁年龄段收集词汇1915个,4-5岁年龄段收集词汇2767个,5-6岁年龄段收集词汇3835个。这一数据与前人研究的我国儿童掌握的词汇量基本一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儿童的方言词汇较多,例如嗲嗲、娭毑、姆妈、你克咯、爱姨、糖粒子、拉巴巴、回克、恰饭、搞么子咯、叔嗲嗲、叔娭毑、刮瘦的、末黑的、爱妈妈等。我们在收集过程中对这类方言词汇都做了详细记录,但最后整理时,还是将它们作为不够规范的词汇,未计算在内,因此湖南幼儿掌握的词汇量可能比最后统计的数量要大。
  (二)幼儿典型词语的分类标准
  从海量词语中挑选典型词汇,我们依据的主要是高频、构词能力和独立性三个指标。高频词指在记录中出现最多的词,如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每日应答都会涉及的“我是……,我来自……,我今年……岁了”等;在师幼、幼幼、亲子之间沟通时常用的词汇,如“早上好,他打我,对不起,谢谢,再见”等。构词能力指容易组词的词语,如“打”可以组很多词,包括打人,打蚊子,打屁股,打稻机,在湖南还有打酒、打甘子、打游戏等地方词语。独立性指词语本身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代替某些词语的功能,属于功能强大、幼儿易自行组合搭配的词。如“好”字就可以组成“好漂亮”“好孩子”“好东西”等词汇。
  此外,我们發现在1岁到6岁期间,儿童的部分语言会退化,有的词汇甚至彻底消亡,被别的更准确或更简洁的词汇所替代。这类词语因为不符合幼儿语言發展的方向,因此我们在筛选时也予以了淘汰。
  (三)幼儿典型词语的發展规律
  从幼儿典型词汇的發展来看,幼儿在不同成长阶段热衷于模仿特定的词语。通过模仿,幼儿逐步完成从理解到使用的过渡。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够根据现成听说的句子發现和掌握内在的语言规则,从而举一反三地说出很多句子来,如果有人专门教幼儿这些规则,幼儿倒似乎很难弄懂。那么幼儿是如何归纳出语言规则的?他们形成的语言规则又是怎样不断得到修正的呢?我们通过分析幼儿典型词语的發展,發现幼儿主要是在扩充和衍生其典型词汇的过程中,领会和创造性使用这些语法规则的。
  幼儿典型词语的共同特点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部分词语不但不会消亡,而且能够生發出更多的词语,衍生出更丰富的内涵。如2~3岁的儿童把各种形态、各种颜色、各种物体發出的光都统称为光;3~4岁幼儿关于光的词汇则有了灯光、星光、月光、火光的区别;4~5岁幼儿的言语中更是出现了阳光、时光、紫光、蓝光、红光、闪光灯等词语;6岁儿童关于光的词汇就更多了,如:光彩、光芒、光亮、光速等。与此类似,2~3岁幼儿对颜色的描述一般很简单,只有少数颜色词汇,如白色、黑色、红色、绿色等,到了4、5岁,随着孩子感知能力的發展,儿童对颜色的描述往往更加生动、形象,如黑漆漆、绿油油、红彤彤等。
  根据幼儿语言涉及的词语内涵,我们将幼儿的典型词语分为如下类别:第一类是名词,包括人物称呼、日常用品、玩具名称、食品名称、交通工具、动物、植物、人体器官、抽象名词、方位名词、地理名词;第二类是动词,包括动作动词、心理动词、行为动词、方位动词;第三类是形容词,包括形容自然景观的词、形容人的词、形容物品的词;第四类是数量词;第五类是代词;第六类是关联词,包括介词、连词等;第七类是拟声词;第八类是语气词;第九类是方言词。   根据幼儿语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我们将上述类别归为思维建构和社会性發展两个大类。在每一类别中,儿童的词语都会遵循树型的發展路径,即从某几个典型词语开始,逐步衍生出新词或新义,随着儿童自身对语法规则的掌握与完善,有的词语被淘汰,有的词语得到巩固,或者继续衍生新的词义,进而發展成庞大的词汇库,最终基本掌握母语。
  四、讨论
  (二)幼儿语言的發展能够促使其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幼儿语言的發展与其社会性的發展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行为习惯、团队意识、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發展,都与幼儿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紧密相关。行为语言学将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在幼儿语言發展过程中,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幼儿洗手习惯的建立就需要依赖其语言能力的發展,其建立过程通常遵循如下模式:1岁多的幼儿举着粘了脏东西的手指头,对妈妈说“巴巴”,意思是手脏了,需要洗手,这时妈妈会领着他到水龙头下冲洗,并教他“手脏了,要洗手”。發展到2、3岁时,幼儿开始会自己说:“妈妈,我要洗手”,同时往洗手台方向走去。3、4岁的孩子则一般都学会了独立洗手,并自己取毛巾擦干,同时形成饭前洗手的习惯,会主动提醒要求自己去吃饭的大人说:“我还没有洗手,怎么吃饭呢?”至于5、6岁的孩子,其洗手习惯更加稳固,还会自觉监督同伴:“你刚画完画/玩完沙子,还不快点去洗手!”讲卫生的习惯伴随着幼儿对洗手的目的、作用与重要性的认识和语言表达而逐步建立起来。
  幼儿入园后,其团队意识、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通常会得到很大的發展,与此同时,幼儿的语言也将获得长足的进步,显示了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从语言發展的角度来看,3岁幼儿入园的过程实质也是幼儿从家庭语言环境进入幼儿园语言交流环境的过程。幼儿的语言意识会随着交流对象的改变而發展,其语音、语义亦会随之丰富,加之幼儿园教育通常都要求幼儿在语音与语义方面获得准确而清晰的發展,更是加快了幼儿语言的發展。对使用方言的儿童来说,还要尽量避免使用那些从家里带来的或从其他地方学来的、但在幼儿园不被认可的语言。此外,在幼儿园,“要轮流玩”“大家都要玩”“我们一起吃”等语言表达都会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与他人有明显区别的、相对独立的个体,这种界限意识的形成对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将促使幼儿适时掌握策略性语言,一方面能够较好地区分“我的”“我们的”等词汇表达的确切涵义,另一方面主动学习一些融化界限、和平共处的语言策略,如“我们换一下吧”“你让我玩一下好吗”,由此幼儿的合作意识、交际能力得到了發展。
  (二)幼儿语言随其认知能力的發展而發展,而语言發展得当,也会促进思维的發展
  幼儿思维發展的核心是概念体系的形成和不断丰富,而幼儿建立典型词语库的过程,正是幼儿建立概念的过程。幼儿最初是通过直接感知来了解周围世界的,他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甚至通过拆卸、敲打等动作来了解事物的各种特征,如其颜色、形状、声音、质地、结构、功能等。如果事物不在眼前,不在身边,幼儿就很难认识事物的特点。这说明幼儿语言是随幼儿认知發展而發展的。不过,当成人开始用语言向他们描述周围的世界,孩子也能通过语言来间接认识世界时,儿童就能通过语言的学习扩展对世界的认识,即儿童语言的發展会反过来促进儿童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时,应按照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语言构词的基本规律建构幼儿语言教育体系,通过發展幼儿的认知来促进幼儿语言的發展,同时通过丰富幼儿的语言来促进幼儿认知的發展。
  综上所述,幼儿的语言發展与其思维、社会性等方面的發展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应根据幼儿领悟词语,特别是典型词汇的路径,在语言教育中系统渗透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关注幼儿实际语用能力的發展,通过改革和创新幼儿语言教育体系,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认知与社会性的协同發展。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语法比较抽象,长期以来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学生学起来困难重重。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精选材料、精心提问等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语法知识、应用语法知识,从而加深理解,最终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观察;归类;发现;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要]以《今天我值日》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认知;体验;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8002  《今天我值日》是泰山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的第一单元中的一课,本主题活动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好值日;二是展示了打扫完卫生后的
[摘 要]虽然《教育法》等法律文件早已明确规定发展学前教育是政府的责任,然而,在学前教育发展改革与探索过程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政府责任落实不力、不到位的现象十分突出。政府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健全、政府举办的公办园发展不足甚至减少、政府长期投入不足等已经成为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阻碍。在此背景下,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责任由此具有重
[摘 要] 大班是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重要准备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提高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言作为人际交往和思维加工的重要工具,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幼儿园大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幼儿参与兴趣不高,语言活动材料与语言互动不足,教师相关认识及能力欠缺等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其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积极作用。早期阅读是
[摘要]《红绿灯在站岗》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真实体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多元体验,把课堂和生活相联系,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认识交通标志,了解交通规则,铭记交通法规,增强安全意识,做到学知法、懂法、守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创设情境;多元体验  [中圖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7202  《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教学《九色鹿》一课,教师可通过趣味朗读,借助交流和复述来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能力;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4001201  《九色鹿》是苏教版四
[摘 要]2020年3月20日,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对目前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等现象进行纠偏扶正。学校可以活用校园文化,思想引领小学生;活用校园生活,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活用学科资源,进行全科育人;活用生活实践,在特色活动中整体育人;活用人力资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利用网络资源,寓教于乐。多渠道拓宽劳动
[摘 要] 游戏素养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之一,是教师关于游戏的态度、知识、能力相互联系与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高级、复杂、综合的心理结构。其中,游戏态度作为内隐的价值与情感向度,主要包括游戏精神、儿童视角、伦理敏感等要素。游戏知识作为承上启下的基础养分,主要包括关于游戏的本体性知识与方法性知识及幼儿发展知识。游戏能力作为外化的行为与技巧,主要包括分析与解读幼儿的能力、创设游戏条件的能力、师幼互动的
2010年7月26-30日,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第14届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举行,这是国际音乐教育学会自1953年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的盛会。围绕会议主题——“构筑桥梁,培育儿童的音乐生活”,来自澳大利亚、巴西、韩国、荷兰、肯尼亚、拉脱维亚、美国、日本、西班牙、以色列、英国、中国的近200名代表通过论文、工作坊、最佳实践研究、专题讨论、海报展示、音乐会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
[摘要]现代生活,我们一方面生活在原子分子的真实空间,另一方面我们一刻也离不开数字信息技术所构筑的虚拟世界,所以说,学好信息技术必须从生活开始。也只有从生活开始的课堂,才是有趣味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  [关键词]快乐课堂;学生生活;小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48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谈生活教育》中这样定义教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