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容忽视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bi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风”盛行起来了,甚至已是“读”占鳌头了。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既可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感。因而,教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借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借读激趣,感染学生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极大地激发起来,学习劲头才能大大地提高。在这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超常的毅力和智慧才能得以表现。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呢?如何才能杜绝在语文课堂里只见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只是静坐其中,鸦雀无声呢?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里使师生产生共鸣呢?相信只有朗读!朗读首当其冲!朗读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最顶点,让课堂效果达到最高点,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当然,教师在设计朗读时需有明确的目的,适当点拨相关的技巧,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演……使学生加快进入意境。
  1.读,要富有目的性
  在以往不少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流于形式,虽说读得充分,但总感觉质量不高,总不能达到预定目的。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前,必须先设立目标,让学生带着要求去完成练习。学生有了期待,那么自然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劲,有了探究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时,老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抓住课题来质疑,再根据问题,围绕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感受祖国人民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如此,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凭借着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去悟出课文之意。这样,无论是认识,还是情感,都达到了读书体验的最高状态。
  2.读,要注意技巧的点拨
  不少语文课堂上,读书声时而拖拖拉拉,平淡无奇;时而响彻云霄,却兴致索然。我认为,如此朗读只会减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失去学习的冲动。要知道,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词发”,我们读文章则要“披情入文”。因而,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有选择性地(或急或缓,或轻或重,或喜或忧,找重点词、句、段……)慢慢地去咀嚼,细细地去品尝。
  3.读,要使形式多样化
  读,应从“悦读”开始。让学生对读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在读中思,读中悟,读亦才能有所得益。因而,朗读要避免孤独一味,要讲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就是说,朗读需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如精读、领读、评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表演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调动自己多种感官乃至全部心灵去朗读课文。同时,读间教师还应适时引导学生抒发感情,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文章的真情真意自然流露。
  二、以读代讲,理清文意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阅读教学中的朗读逐渐代替了空洞烦琐的分析,让学生潜心于读书,从中分析、理清文章。
  1.读中感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读通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强化阅读的整体性;同时,教师在要求学生朗读时不能单是蜻蜓点水,不需急着让学生去分段分层,或将注意力“聚焦”在某个局部上,而是要将全篇文章作为一个知觉整体去感知,从而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琅琅上口。因为读通、读顺文章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2.读中感悟
  古人常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选读、精读、多读是理解课文的捷径。理解文章,弄懂问题不能漫无目的地在文中漫游,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强加给学生,也不是学生死记硬背的结果。只有让学生通过有所目标地择段、择句、择词地反复多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聲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才能去体会作者的用意,感受作者的感情,才能废止老师无休止的分析,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同时,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还应给予适当的指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读后见解,悟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正如语文课标里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閱读。”如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罪恶的子弹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应让学生在抓住重点语段来反复阅读,理解“娇嫩”一词,重现战争的罪恶,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残酷战争的看法,很容易学生就能领悟到孩子对和平的呐喊、对和平的渴望。
  3.读中升华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单是满足于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还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库存,从文中的字、词、句的朗读中发挥想像,联想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发出我想说,我要说……的冲动,借此加以补充,举一反三,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文章的主旨也得到升华。
  4.读中积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对此老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熟记在心,变成自己的财富呢?这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构建一个语言仓库,引导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使他们把这些好词佳句据为己有,终身受益。同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以致用,是读书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见“缝”插“针”,善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为灵活运用提供良机,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用语言,让学习紧靠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学得更多,想得更深,看得更远。
  因而,注重阅读中朗读的训练,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快学生与作者、老师间产生共鸣……所以我们说,朗读,是上好语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接近我们生活的高考状元也这么说:“我的最大秘诀就是热爱学习,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爱学习,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学习。而养成良好的学
期刊
一、制定规则,建立良好秩序  建立合理的、必要的规则是孩子能自律地开展各项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以往在区域活动时,总会看到孩子一窝蜂地往自己感兴趣或新增设的区域挤,出现争抢现象。为此,教师讨论:怎样解决拥挤、争抢现象?进过研究决定,在各个区域做插卡区,规定每个区域的人数。插卡区做好了,又为小朋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名卡,贴上自己的照片,贴上可以容纳的人数。规则制定好以后,幼儿游戏时争抢、拥挤的现象明显得
期刊
安全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近几年,校园安全频频响起警钟,让校园安全教育成为热点话题。校园安全教育与学科教育教学已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安全教育内容涉及面广,对于消防、卫生、食品、防暴防自然灾害等专业指导的要求更精准、更严格到位。但沉闷的说教并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既需要专业性的指导,又要寻找适合幼儿兴趣的学习方式。2015年9月,在幼儿园立项研究的课题“《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与家庭社
期刊
每个幼儿都是在其以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走进阅读世界的,都是在与书的对话和互动中逐步发现、欣赏和品味书的——幼儿走进阅读世界的过程就是幼儿与书的主动对话、主动构建的过程。  我班小朋友思敏从不喜欢读书到爱上书,逐渐品味了书的乐趣,走进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到能积极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书的理解,大方自信的讲故事的转变,让我想到很多。当我们走进幼儿,和幼儿们一起阅读并分享书的快乐时,令人感
期刊
幼儿园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最基础的作用,当前对幼儿社区实践活动的研究正在成为各方研究的重点。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活动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此为研究内容,就当前社区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社区资源利用的建议。  一、实践活动中社区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区资源的主动参与意愿不强  当前,社区资源承担着较强的社会公共服务的属性,作为
期刊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捧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创立了崭新的教育学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为我们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事幼儿教育14载,我也深有体会:幼儿对社会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培养,就应从他们所熟悉的环境出发,只有让幼儿积极与人的交往、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认识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初中教师对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许多探索,学生的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语文综合素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有些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高谈阔论、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谷之事,没有一点新鲜感。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对“写作難”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细心观察,鼓励他们积累与思考,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促进
期刊
我园在2013年启动了省级《指南》实验区基地园的实施方案,省级课题《重身心素质,轻技能训练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于2014年11月在省普教室立项。一路走来,我们以《指南》为背景,课题为依托,体育活动为切入点,结合“快乐精彩,自信成长” 的办园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一、打造开放、自主、多元的活动环境  (一)合理渗透体育文化,培育体育精神  注重体育文化氛围--“软环境”的
期刊
“幼小衔接”是让幼儿能顺利地从幼儿园生活过度到小学生活的保证。如果“幼小衔接”不当,孩子会形成不主动与人交往、合作。从而导致不合群、自私的现象。到了小学以后或许会出现: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孩子回家以后不愿意说;上学的兴趣不大;部分孩子比较胆小,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告诉老师,例如上课尿急,情愿尿裤子也不举手上厕所;有的孩子听不明白老师的话,也不会问老师;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得特别自私,别人碰一下他的东西就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是: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爱护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等。从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以及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