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规范“向左转走”几个问题的探讨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摩各级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比赛时,发现队列队形中“向左(右、后)转走”扣分情况最多。查阅相关资料,对该动作的书写并没有规范统一,且大都只有动作要领或学法指导的叙述,而缺少口令与动作相结合的详细操作说明。笔者对规范“向左转走”的书写和操作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以期获得同仁的认同。
  关键词:向左转走;队列队形;操作;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7-0054-02
  队列队形操练是体育教师的重要基本功,随着全国各地教师基本功比赛热潮的掀起,其操作的规范化问题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从我市举行的几届基本功比赛来看,队列队形中“向左(右、后)转走”这一项扣分最为常见。另外,笔者反复观摩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部分省市队列队形比赛的视频,虽然不知得分情况,也发现“向左(右、后)转走”的差异最大。由于这类动作不常用,再加上相关资料不明确不规范,出现了极为“混乱”的局面,全国比赛中出现多种操作方式也不足为怪了。因此,“向左(右、后)转走”的规范问题应引起重视。
  学校体育工作中,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相关的改动,但其基本要求和操作方式并不能僭越《条令》和教材。就动作名称、书写形式、动作做法及口令和动作相配合等方面的规范化,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走访多名现役部队和退伍军人中的教官,以“向左转走”为例,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
  一、有关统计整理
  通过网络查阅《条令》和6个不同版本的教材或参考文献([1]-[7]分别对应参考文献的[1]-[7]),这一动作的有关内容略作统计(表1)。
  二、有关动作名称
  对于这个动作的名称,笔者认为以“向左转走”为妥。一是源于大多数教材如此。二是该动作属于“行进间队列动作”中的“行进间转法”,只有步伐整齐的状态下才能操作完成,因而表中有“齐步”者都显得多余。
  三、有关书写形式
  队列队形的操练历来倍受重视,大多数动作早已规范统一。但长期的重“武”轻“文”,导致在书写形式上不严谨不统一,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忽视标点符号,如上表部分参考资料就存在这样的瑕疵。笔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GB/T 15834-2011》,对动作名称和口令的书写形式特提出如下看法:
  1.完整记写的形式
  缺少和写错标点符号的动作口令应视为不完整、不规范。本文研讨的这个动作口令是连续口令,预令与动令之间的有拖音(微歇),用破折号“——”符合节奏要求。如果用连接号“-”则不够精确。其次,所有队列队形的口令结束都使用感叹号“!”,相对句号“。”而言,其意义在于显示口令干脆果断等特点,包括“向左转走”概莫能外。因此,动作名称和口令的完整记写为:“向左转走和向左转——走!”这样区别起来也能一目了然。
  2.应用引号的范围
  在教案、教材中可直接书写成,而在有关论文、案例中,如果不是引用部分,则需加上引号“”,表示强调或突出。
  四、有关动作做法
  我们知道预令是动作的做法和方向,是为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动令是命令动作的开始。那么,“向左转——走!”的动令究竟应落在哪只脚?
  1.从资料统计比较
  所统计的资料中,除了《条令》没有说明外,其他都明确指出“向左转——走!”的动令应落在左脚,而只有余卫东[6]与大家相左。
  2.从实际操作比较
  行进间的队列动作,听到口令的动令之后,都有继续上步的缓冲动作,如“齐步走”中听到“立——定!”后,仍需要左脚向前大半步,右脚再靠拢左脚。如果听到动令之后立刻就做停止或转向的动作,显得有些突然不够自然流畅,不易整齐。因此,“向左转——走!”的动令如若落在右脚,立刻就做左转的动作,不但与所有教材上的动作要领不相符,更是与整个行进间的动作操作方式明显不相协调和匹配。
  所以,“向左转——走!”的动令应落在左脚。
  五、有关令动结合
  “向左转——走!”作为唯一动令落在左脚的口令而特立独行,难免给指挥员以及练习者造成一些不适。从有限的资料表明,大都只有对动作要领或学法指导的叙述,而缺少口令与动作相结合的详细操作说明,出现五花八门的操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余卫东提出做“向左转走”时,在喊出“1-2-1”后,停一拍后再下达“向左转走”的口令,动令即可准确落在右脚上[6]。这一方法有一定的补充和借鉴作用,但实际操作稍显冗长。即便暂且抛开动令的落点错误,通过“1-2-1”这么长的一段预备过程,况且中间停一拍的间隔,对初始指挥的人来说恐怕不易把握。笔者经过揣摩和实践,采用了更为实用之法,简单易行。即准备向左转时,指挥员就把“向”字直接落在练习者的左脚,口令和动作便能天衣无缝地有机结合,准确无误地完成动作。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中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7.
  [2]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编.体育教育专业考试参考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219.
  [3]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五~六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4]黄燊.体操(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3.
  [5]童昭岗.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8.
  [6]余卫东.从安徽省第三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看体育教师队列操练和评课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1,(07):72.
  [7]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http://www.mod.gov.cn/policy/2010-06/09/content_4164499_10.htm/2012-10-14.
  [8]李锋.浅谈在队伍调动过程中教师口令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2013.01.
  表1 “向左转走”的有关统计
  序号 动作名称 口令 动令落点
  [1] 没有注明 向左转——走! 动令落在左脚
  [2] 齐步向左转 向左转——走。 动令落在左脚
  [3] 向左转走 向左转—走! 动令和预令都落在左脚
  [4] 齐步向左转 向左转——走! 动令落在左脚
  [5] 向左转走 向左转——走! 动令落在左脚
  [6] 向左转走 向左转走 动令应落在右脚
  [7] 齐步向左转 向左转——走。 没有说明
  说明:将动作名称和口令的引号均省略
其他文献
对象:水平一至三  目标:发展腿部力量和协调能力,体验学习加速跑技术。  方法:  1.在平坦的场地上依次间隔6~8米、6~8米、20米划上四条平行线。2.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人扮演赶鸭人,其余同学扮演鸭子。3.游戏开始,在第一个间隔区赶鸭人赶着鸭子走,在第二个间隔区赶鸭人赶着鸭子慢跑,在第三个间隔区赶鸭人赶着鸭子快跑。看哪位同学学得像、学得快。4.学生都学得比较像以后,可分组比赛,看哪个组学
【山东肥城市陆房中学·董富秋】:我们先听一个故事:某校有一位教师,不但在工作上任劳任怨,而且积极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各类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学科知识、经典教学案例、教育名家
一、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在组织学生进行台阶练习时,要充分考虑练习的安全性问题,否则很可能在学练中发生学生小腿胫骨和腓骨受到伤害、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疼痛、前脚掌疼痛等症状。针对这些可能在学练中产生的伤害,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就非常必要了。可进行针对性的踝、膝和髋关节及韧带专门性拉伸动作,让学生在台阶上走运篮球、走上和走下活动、台阶慢跑、台阶柔韧性活动等熟悉台阶过程。  二、课前认真细致检查  并
学校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现素质教育必然需要一批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那么,体育教师资源的发展现状如何呢?他们能否担当目前现实教育的重任呢?鉴于此,我们
目标:在使用拓展活动器材中,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双向发展。  活动名称:穿越秋千桥(图1)  图1 秋千桥  方法: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可以站成一路纵队,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根据移动习惯,侧身横跨移动到另一侧。以个人或小组间成功率或看谁最短时间完成为胜者,也可根据主题要求设计方案。  教学建议:侧向移动时,手脚要协调配合,手要紧
一、乳胶管在初三体育锻炼中的优势  1.价廉物美,耐用易储  从学校采购体育器械的角度出发,初三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普及性器械要满足价格适中、耐用和易储存等要求。按目前的市场采购价格,1米乳胶管与1公斤手铃的价格相当,但1米普通的乳胶管可以获得三倍左右的拉伸长度和10公斤左右的拉力,而1公斤手铃的训练价值甚至还不如一颗实心球。另外乳胶管耐腐蚀不易断裂,其耐用性明显优于其他材质的体育器材。每次使用过后
一。青少年趣味性集体锻炼项目研制的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我国的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的国民体质近20多年不断下降。2010年初公布的国民体质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再次下降
摘 要:建立健全体育档案,对于学校体育工作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它是学校各项体育教育活动的见证和历史还原,是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整理时,应根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有序地整理,充分利用电子、网络的保存方式,保证档案长期完整地保存。同时,加强档案整理规范性、创新性,形成本校特色。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档案;高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组合式游戏的三种运用技巧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发现,单独使用游戏法,只要恰到好处,其效果犹如中医中的“单方”和“偏方”,是管用的。如果能够再深入一步,对难点教材采用“复方”或“大方子”,则会取得更佳的效果。我们把这一类游戏,称之为组合式游戏。  通常组合式游戏有三种运用技巧:  一、游戏法与其他教法相结合。例如:快速跑教学这样设计步骤:跑的诱导练习→跑的专项练习→结合游戏的快速跑:⑴《
2012年第11期本刊刊登的李志勇老师的《高抬腿教学的设计片段》,设计简单易行,教学重难点表述简洁准确,并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游戏,借助竹竿检验动作的正确度,有效解决了重难点,学习效果明显。但在笔者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不足之处,现提出个人看法。  竹竿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习的帮助是值得肯定的,但竹竿的固定与选择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满足的,因此在辅助工具的选择上,器材应尽量简单、实际,确保每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