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亲近的人太苛刻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huai1990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也许就是对亲近的人太苛刻,而对不相干的人又过于谦卑。我们把最多的“谢谢”送给了陌生人,而对自己最爱的人终其一生也许连“我爱你”都吝于出口。如果反过来的话,这世界也许会变得很不一样。
  曾经喜欢耍小性子对最亲近的人乱发脾气,把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不顺都一股脑朝他们身上发泄,把家人当做“情绪垃圾桶”。这样的行为持续了二十多年我都觉得理所当然,认为我在外面要那么辛苦戴着面具做人,难道还不允许我用最真实的一面来面对家庭吗?我更自私地认为,既然是家人和爱我的人,自然就要无条件地爱我,迁就我,承受我最坏的一面,否则就不是真的爱我。
  然而我终究是吃了这样任意妄为的苦头。
  我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正是家里生意失败的当口,父母希望我考个公务员,好歹还能有个稳定的生活。然而那时候我依然是不识愁滋味,为了追寻所谓的真爱就孤身一人跑到大连来投奔男友。刚到大连的时候,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也不知道该到什么网站投简历,随便找了一个就投,结果一个多月下来,连份办公室文员的工作都没找到。
  屋漏偏逢连夜雨,我所认定的“真爱”看到我找不到工作,就告诉我房租只帮我付了三个月的,要是到了要交房租的时候还找不到工作,就回家去吧。他原本以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希望我可以说服我爸给他投资做生意,可是看到我的实情才知道没戏了。所以他整天在我面前抱怨说我拖累了他,他的朋友们都是找了有钱的女朋友,女方家给买房买车,我什么都给不了他。
  任何一个清醒的女孩子都知道,这种男人是靠不住的。然而当时我一头栽进去,听他说那些,居然还觉得是我对不起他。因此我把这种怒气一股劲儿地发在我妈身上,每天打好几个电话跟她抱怨,甚至发脾气,怪她和我爸怎么能轻易相信别人,搞得没赚到钱,反而血本无归;怪他们没有为我准备点嫁妆,害我被他看不起……我妈一边被巨大的歉疚感淹没,一边又感到绝望,想她引以为傲的女儿不但被人嫌弃,而且连工作都找不到,她一下子病倒了。
  一天晚上我又打电话想抱怨的时候,没想到是我爸接的电话,他强忍着怒气说:“如果又是和你妈生气的话,你就不要再打电话过来了。她被你气病了。”我一下子惊呆了,结果我妈把电话抢过去,硬撑着跟我说:“没事,没事,你找到工作没有?不行就回来吧,咱家再困难,我也供得起我女儿吃一口饱饭。”那一瞬间我在电话的那头泣不成声,我妈也哭了,说:“小丢,你可要撑住啊,这几天妈妈想到你吃了那么多苦,想想我一点忙都帮不上,往后的生活也看不到什么希望,我都绝望地想自杀。我一晚上一晚上地睡不着,我一手养大的那么优秀的女儿,因为我们的缘故被人家这样嫌弃,都是我们拖累你了,你怪爸爸妈妈都是应该的。”妈妈的这些话,让我一夜长大。
  我知道了,有些苦是只能够也只应该一个人扛的,因为我们受到的每一滴痛苦,在爱我们的人眼中,都会被放大十倍,他们会比我们更痛苦。我们的一颦一笑,我们的喜怒哀乐,关系着全家的幸福,我不可以那么自私。
  从那天开始,我暗暗决定了,我再也不能把情绪的包袱甩给爱我的人,即使跌倒了,受伤了,我也要立刻爬起来。我不允许自己难过太久,因为我还要把我的笑容留给他们,他们也是我最在乎和最爱的人,跟他们相比,小小的伤痛又算的了什么。
  从那天开始,我告诉他们的都是好消息。我告诉他们我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实习期的薪金就有两千,而且三个月转正后就有三千了,当时我妈一个月的退休工资才有七八百块,他们高兴得不得了。我没有告诉他们的是,我租住的房子每月租金要一千元,刨除水電什么的我就几乎不剩什么,刚工作那一个月偏偏还收到了两个同事的结婚请柬,送出四百块之后,我连买双羊毛袜的钱都不够了,在东北的初冬里,我还穿着一条薄薄的丝袜来御寒。我告诉他们上司和同事对我都很好,经常给我带饭吃,我没有告诉他们我连着加班加一个礼拜,晚上一个人回家吓得一边走一边哭。我告诉他们我住的地方在一个风景很好的山顶上,是好几路公交车的终点站,生活很方便,我没有告诉他们的是,我住的小屋没冰箱没洗衣机,我冬天也得用刺骨的冰水洗床单。淋浴的管道坏了,我只能把热水接到洗手盆里,用口杯把水浇到身上来洗澡。
  这样的生活,我过了两年。然而现在回想过去,竟一点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努力地让我爸妈觉得,我生活得很幸福。也许一开始是假的,是装的,但是在我不怨天尤人之后,我的生活,真的开始一点点走向幸福。
  人们总是喜欢忽略掉最重要的事情,高铭在《催眠师手记》中写道:“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无比重视人的心理,甚至为此推出花样翻新的概念广告和千奇百怪的销售行为来企图影响受众心理,希望借此能干预人们的行为。但是人们同时又忽略掉自身言行对于身边人的心理影响……或许人们认为这两个一个是商业行为,一个是日常行为,是有区别的,其实没区别,难道家人就不重要吗?假如能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很多家庭矛盾、家庭纠纷还有日常琐碎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就根本不会发生。”
  摘自《思维与智慧》
其他文献
黄永玉是中国画院院士、画家、作家,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著有《黄永玉木刻集》《黄永玉画集》,书画代表作品有《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  12岁独自外出谋生,14岁发表作品,32岁享誉全国,50岁考驾照,80岁上时尚杂志封面,93岁飙车……这个人的名字叫黄永玉。  黄永玉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400多年前的老祖宗到现在,黄家一直没有离开过笔墨
期刊
在美国,有一些慈善组织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他们建立了一些穷人居住的避难所。  西雅图最大的“无家可归的避难所”,在港口一条很偏僻的路上,那地方原来是海军一个空仓库,依据西雅图法律,空下来的仓库都要给慈善机构用的。  西雅图的穷人经常光顾仓库,这儿已经成为他们临时的家,但是穷人太多,来晚的人只好在外面等候。一天,天下着雨,仓库外面站着很多人,警察过来问:“你们在这儿干什么?这么多人不能站在这儿。
期刊
针对足球的赌博,叫做赌球,那么针对科举考试的赌博叫什么呢?比赛用球,考试用笔,算赌笔吧。清朝年间,广东有种赌博的方式,就是赌科举考中者的姓氏,人称“闱姓”,又称“卜榜花”(因为参加科举考试,叫入闱,闱是科考的代称)。跟花会,白鸽票一样,都是广东大赌盘,火的时候,人人着迷。  都说,美国人好赌,见什么赌什么,看见驴子打架,也会赌一把,看哪个赢。其实,中国人之好赌,一点也不亚于美国人。凡是有胜负,而且
期刊
泾渭分明的青春,像鸡尾酒,被一路上记得住又记不住的调酒师把弄在手中。晃动晃动,透过玻璃,最终能看得到清晰的走向。  从中文系毕业,不懂新闻,做东西只有一个原则——自己感不感兴趣。  大多数孩子觉得自己很特别,其实在外人看来他们都一样。从事传媒的孩子却恰恰相反,每个人都想做出令全行业人士为之膜拜的作品,一个比一个自我,却打心底里认为自己能代表所有的观众,比如我。  那时我做出来的自以为特有水准的新闻
期刊
创业者如何取得重要的第一桶金?下面介绍掘第一桶金的四种方法:  一、一门手艺  都说拥有万贯家财,不如有一薄技在身。就凭这身薄技,最低目标是能养家糊口,最高目标是能发家致富而创下万贯家财。  张果喜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把自己的姓名写到行星上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木匠,在上海艺术雕刻品一厂学会了生产雕刻樟木箱。凭着这门手艺,他在广交会拿到不少订单,20个樟木箱,赚了一万多元。 
期刊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南京,开基立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人才缺乏:曾在元朝做官的人不愿服侍新朝,隐逸在山林的讀书人又对这位暴发户皇帝没有好感,至于那一群开国功臣,不但武多文少,而且不易驾驭,都不是治国安邦的理想人选。  朱元璋网罗人才的手段以恐吓为主。避居上海的秦裕伯不愿出仕,皇帝亲笔写一道手谕给他:“坚守不出,恐有后悔。”秦裕伯只好从命。高启曾参与修撰《元史》,后辞官不做,朱元璋十分不满,寻了个由头把他
期刊
曾有人做过调查,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却创造出2300个世界名牌。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光学,直到厨房用具、体育用品等都成为世界上质量过硬的产品,“德国制造”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从不一味追赶潮流,从不盲目创新,搞实业的德国,如何创造出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品牌?  打好基础,慢就是快  几个月前的一个雨夜,我驾驶某德国品牌汽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突然遇到前车刹车。在10多米距离内,
期刊
参加商务活动,主人在川味饭店请客。不过,他很挑剔,认为那里的川菜不够正宗,对服务也不满意。他像个考官,不时提意见,弄得餐厅服务生很紧张,小心翼翼地应答,唯恐得罪了这位神仙。席间,主人问在座的人:“你们说说,这黄辣丁儿少了什么作料?”有人说了几种答案,都被他否定了。最后,他自己揭开谜底:“缺黑花椒和仔姜!”众人一哄声地夸他“对川菜在行”,他很得意。也许是因为受到了鼓舞,对接下来的每道菜,他一一进行点
期刊
品牌是网站成功发展的必修课  网络产业蓬勃发展,网站的数目现今已多到令人难以想象。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一个崭新的网站要脱颖而出,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树立网站的品牌。  在现实世界,商家要推出自己的品牌已相当不易,更何况网际网络有着非常微妙的虚拟环境。这正是网络上树立网站品牌的最大挑战和最高难度。  在传统的商业世界,商家推出的新产品或新品牌,消费者可以接触到,而品牌就在这些产品的质量与服务的成效中
期刊
“天冷了,多穿点衣裳,不要又受凉了”。闹钟响结束后,我听到信息提示音,点开一听,是母亲的声音。  这样的提醒,每到秋深,母亲都会提。母亲也真是神了,昨夜我的确有些轻微咳嗽。看看日历,今天寒露。  半辈子跟草木打交道的母亲,对二十四节气记得清清楚楚。我知道,再过一旬,母亲会提醒我加背心了。其實啊,就算母亲不提,我也会主动加上背心。说起背心啊,起初我是十分不情愿穿的。不知是北国深秋的空气太过干燥,还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