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如何造出众多“世界一流”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red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人做过调查,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却创造出2300个世界名牌。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光学,直到厨房用具、体育用品等都成为世界上质量过硬的产品,“德国制造”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从不一味追赶潮流,从不盲目创新,搞实业的德国,如何创造出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品牌?
  打好基础,慢就是快
  几个月前的一个雨夜,我驾驶某德国品牌汽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突然遇到前车刹车。在10多米距离内,我赶紧踩刹车,车就笔直地停了下来。是奇迹?当然不是。德国人给这辆车装上了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ABS防抱死刹车系统、ASR防侧滑系统以及超宽轮胎,让汽车在湿滑的路面没有甩尾、侧滑,迅速停了下来。
  其实,从一辆车就能看出,德国企业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发动机和刹车是车辆最核心的部件,如果刹车不过关,诸如电动车窗、表皮喷漆等无关紧要的东西,弄得再花哨也没用。
  再来看一条路。德国人修补一条路居然要花6年时间,路面的厚度让人震惊,修好之后可以用100年。在国内,同样的工程可能两个月就能完工,但有时修补之后不出两年就再次变得坑坑洼洼。又比如,德国人建4层楼的房子,有时要花4年时间。面对外国人的惊讶,施工队答道:“建好后能用400年!”
  做好基础工作,抓住事物本质,这是被时间证明了的成功的经营之道。
  在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极少有“差公司”,也绝没有“假公司”。它们大多是拥有百年以上历史、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世界著名公司,也被称为“隐形冠军”。德国有家葡萄酒作坊,经营快400年了,“二战”中,很幸运没被美国战机炸毁,得以保留下来。德国的马牌轮胎公司是1871年成立的,现在我国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它的分店。德国的阿迪达斯公司是1920年创办的,至今也有90多年的历史了。
  从国家层面来看,10年前,英国、西班牙、爱尔兰以其金融优势风光一时,GDP远超德国,但这些年被欧债危机搞得险些破产。反倒是踏踏实实搞实业的德国,不但笑到了最后,而且创造了一大批世界一流品牌。德国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热销全球,在光学工业方面有徕卡、蔡司,医药工业方面有拜耳,医疗保健领域有费森尤斯,这些无一不是值得信赖的业界王者。谁还能说德国慢呢?做好了基本功,慢就是快。
  挑最难干的事干是德国人的智慧
  也许有人会说德国人适合干制造业,然而现在已经是信息技术与金融的天下了,企业发展要依赖不断的创新。我们很多人光看到了美国人做的互联网公司,但并没有关注在过去100年,德国人发明了电视机、磁悬浮列车、芯片、保温瓶、直升机、阿司匹林、隐形眼镜等等,他们甚至会在一个小小的指甲钳上动足脑筋。
  有一次,我和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一起喝咖啡,聊到了指甲钳。德国双立人指甲钳,真正做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刃口部位采用特殊的不锈钢材质,既节约了成本,又减轻了重量,还增加了美观度。此外,它的双弧度设计,也是专门针对指甲的两个弧度,而普通指甲刀刀口只有一个弧度。后来,周其仁教授在很多场合都举了这个例子。德国制造业的精髓,不单单是高科技,更在这些细节上。小东西,大智慧,市场广。
  硅谷著名投资人、《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需要能飞的汽车,结果却得到了140个字符——技术含量不高的推特。”美国经济学家泰勒·考恩在其2015年的新书《大停滞》中,也表达了对当下美国创新的不满。他认为,现在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是周期性的经济动荡,而是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技创新的停滞。计算机和互联网至今没有让所有人受益,更没有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这个世界,需要人们将目光转向那些真正改变人类命运的大问题上,干那些最难干的事情,这是德国人的智慧。德国人将工业思维演绎到了极致。在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时代之后,德国在2012年正式向工业4.0进发,利用CPS(简称信息物理系统)进行大规模定制。这对传统的工业模式将是又一次极大的改造,智能工业将为人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产品。
  德国制造曾是劣质代名词
  其实,在19世纪下半叶,德国制造也曾是低质廉价的。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国际市场不易进入,在夹缝中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依靠廉价销售冲击市场。德国产品曾因偷窃设计、复制产品等行为被扣上不光彩的帽子。
  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in Germany”。“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用来区分“英国制造”,以此判别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但这只是历史的一个片段。
  由于德国有基础科学上的雄厚根基,很快就建立起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队伍、工程师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结合在一起,领导了“内燃机和电气化革命”,使德国经济获得了跳跃式的发展。
  到1894年,德国制造业已经可以骄傲地宣称,“德国制造”比“英国制造”还要强。仅仅不到30年的工夫,他们就改造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
  我们总说我们是勤劳的民族,但我觉得和德国人比起来,我们还是有些懒惰。要向德国人学习,企业家和员工都要自我激励,督促自己追求完美,做到极致。人类只有拥有反自然性的思维和态度,才能进步。企业也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超越同行。
  工业创新文化的精神为根
  德国民富国强,不仅体现在工业与创新方面,更体现在孕育这种文化的精神层面。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是根,没有粗壮发达的根系,任何枝叶的繁盛都是不可持续的。
  有一张关于德国建筑物的照片,名叫“不变的德国”,展现的是“二战”以后德国人修的房子,完全是中世纪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二战”结束后,德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了一片废墟,那些古老的房子基本上都被战火摧毁。德国人把当年的照片找出来,把当年的设计图找出来,按原样一座座地重建。今天你到德国去看,大多数城市都没有什么现代式建筑,几乎全是巴洛克、洛可可风格。
  我是学哲学的,同时也是古典音乐爱好者,这恰恰都是德国人占优势的领域。
  德意志民族历来被称为“哲学的民族”,康德、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尼采等哲学巨匠,无一不是德国精神的代表。德国哲学的群星璀璨,也依赖于德国人古登堡所开创的活字印刷术,它引爆了一次媒介革命。另一个德国人马丁·路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启了欧洲宗教改革,建立了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现代社会学奠基人、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古典音乐亦是如此。德国人所擅长的领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开创了浪漫主义的黄金时代。浪漫主义对于人类精神境界与主观情感的关注,古典音乐对于音乐结构的重视,达到了人类文化的巅峰。时至今日,柏林交响乐团、德累斯顿管弦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依旧是国际顶尖的交响乐团,如同汽车业的奔驰、宝马。
  回过头来看很多国家,即使数得出几个世界知名品牌,又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贡献了什么?这值得我们思考。
  摘自《黨政论坛》
其他文献
读书有没用?面对这个问题,平时不摸书的人也会大喝一声:当然有用。政治正确的答案在这里似乎只有一个。  我有个堂哥,大我一岁,是二伯父的第二个儿子。他只上了一年学,就再也不愿意读书。二伯父的大儿子读书成绩不错,全家指望他考上大学,跃出农门,光宗耀祖,所以并不在乎小儿子的选择,乐得他回家帮忙干活。  我记得几年之后的寒假,有一晚,我和小堂哥一起睡,席子下垫着香喷喷的干稻稈,我们聊到了一个严肃的话题:读
期刊
秦武王嬴荡长得人高马大,身体壮硕,有不少蛮力没地方使,就经常与一些勇士摔跤、打斗。一些大力士因此受到了重用,还加了俸禄。有点蛮力就能当大官,这自然吸引了不少大力士,齐国人孟贲就是其中之一。  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儿。孟贲以力大无穷而闻名于世,据说他在水里不怕蛟龙,在陆地上不惧虎狼,在野外看见两头牛打架,他就去劝架,用手一分,一头牛倒地不动了,但另一头牛还不停止。孟贲大怒,左手按着牛头,右手用力
期刊
很多美学方面的学者都认为艺术家是有些先天与人不同的禀赋在,这种禀赋并非人人可以求得的,应该承认,它是上天的一种宠遇。  不过,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我们虽无法求得宠遇,却可以借培养后天的兴趣来弥补这种遗憾。也就是说,就算我们的孩子不能在成人之后成为一个很伟大的画家,我们却可以让他在一生之中都具有很好的艺术修养以享受作为一个欣赏者的乐趣。  我们有的父母付得起很昂贵的学费,送孩子去学画、学钢琴、学小提琴
期刊
看了《清明上河图》,我们知道北宋的首善之区开封,是个繁华的城市。  有一位身居乡野的士大夫,薄有赀财,向往首都的声色欢娱和排场气派,不甘为土佬的他,总有一种怏怏然的遗憾。有人提示:何不到相国寺的花市,觅一都市女子,讨回来做妾,让她侍候你,你不就过上京城人的生活了吗?  果然,这位老土央媒婆撮合,花了若干银两,用一顶小轿,将一位原是蔡太师府上的美娇娘抬回来,心里自然十分高兴。那女子很看不上乡间的土里
期刊
黄永玉是中国画院院士、画家、作家,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著有《黄永玉木刻集》《黄永玉画集》,书画代表作品有《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  12岁独自外出谋生,14岁发表作品,32岁享誉全国,50岁考驾照,80岁上时尚杂志封面,93岁飙车……这个人的名字叫黄永玉。  黄永玉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400多年前的老祖宗到现在,黄家一直没有离开过笔墨
期刊
在美国,有一些慈善组织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他们建立了一些穷人居住的避难所。  西雅图最大的“无家可归的避难所”,在港口一条很偏僻的路上,那地方原来是海军一个空仓库,依据西雅图法律,空下来的仓库都要给慈善机构用的。  西雅图的穷人经常光顾仓库,这儿已经成为他们临时的家,但是穷人太多,来晚的人只好在外面等候。一天,天下着雨,仓库外面站着很多人,警察过来问:“你们在这儿干什么?这么多人不能站在这儿。
期刊
针对足球的赌博,叫做赌球,那么针对科举考试的赌博叫什么呢?比赛用球,考试用笔,算赌笔吧。清朝年间,广东有种赌博的方式,就是赌科举考中者的姓氏,人称“闱姓”,又称“卜榜花”(因为参加科举考试,叫入闱,闱是科考的代称)。跟花会,白鸽票一样,都是广东大赌盘,火的时候,人人着迷。  都说,美国人好赌,见什么赌什么,看见驴子打架,也会赌一把,看哪个赢。其实,中国人之好赌,一点也不亚于美国人。凡是有胜负,而且
期刊
泾渭分明的青春,像鸡尾酒,被一路上记得住又记不住的调酒师把弄在手中。晃动晃动,透过玻璃,最终能看得到清晰的走向。  从中文系毕业,不懂新闻,做东西只有一个原则——自己感不感兴趣。  大多数孩子觉得自己很特别,其实在外人看来他们都一样。从事传媒的孩子却恰恰相反,每个人都想做出令全行业人士为之膜拜的作品,一个比一个自我,却打心底里认为自己能代表所有的观众,比如我。  那时我做出来的自以为特有水准的新闻
期刊
创业者如何取得重要的第一桶金?下面介绍掘第一桶金的四种方法:  一、一门手艺  都说拥有万贯家财,不如有一薄技在身。就凭这身薄技,最低目标是能养家糊口,最高目标是能发家致富而创下万贯家财。  张果喜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把自己的姓名写到行星上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木匠,在上海艺术雕刻品一厂学会了生产雕刻樟木箱。凭着这门手艺,他在广交会拿到不少订单,20个樟木箱,赚了一万多元。 
期刊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南京,开基立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人才缺乏:曾在元朝做官的人不愿服侍新朝,隐逸在山林的讀书人又对这位暴发户皇帝没有好感,至于那一群开国功臣,不但武多文少,而且不易驾驭,都不是治国安邦的理想人选。  朱元璋网罗人才的手段以恐吓为主。避居上海的秦裕伯不愿出仕,皇帝亲笔写一道手谕给他:“坚守不出,恐有后悔。”秦裕伯只好从命。高启曾参与修撰《元史》,后辞官不做,朱元璋十分不满,寻了个由头把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