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画元素”为核心的影像装置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强调以“汉画元素”为核心、以“影像装置艺术”为探索主轴,探究传统文化与生活情境中视觉意象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新的视角,为推进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尽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汉画元素;影像装置艺术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67-2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1、第33届InSEA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世界大会新动向
  2011年6月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举办的“第33届InSEA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世界大会”的议题为《美术·空间·教育》,其旨在从“文化空间”“公共空间”“虚拟空间”等多个维度探索美术教育的新空间,注重艺术教育对学生空间智能和媒介素养的培养。
  本研究从文化人类学和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将传统文化与影像装置艺术相融合,是对传统文化美学上的再认识,对传统文化在艺术新场域中的地位和价值的重新审视与探索,其对于深层挖掘美术教育的新空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相关论述
  教育部颁布制定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四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指出:“结合7~9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跨界地将绘画、雕塑、影像、诗文、戏剧、表演等艺术领域统合起来开展课程与教学,既符合新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学习的要求,也有利于让学生多角度唤醒、扩展、学习、迁移所习得的多元智能。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是为灵活提取“汉画元素”进行再创作的美术教学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促进中小学生了解优秀传统,养成珍惜、关爱人类文化遗产,树立发展、创新传统文化的新志向。
  二、以“汉画元素”为核心的影像装置艺术教学探究
  (一)汉画艺术鉴赏教学(略)
  (二)创意园区影像装置艺术考察教学
  1.教学基本信息
  年级:八年级
  课时:2课时
  2.教学目的
  (1)深入考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感知影像装置艺术的美学特质。
  (2)学会以田野考察的方式开拓美术学习的新领域,探索与发现社会资源中的各类影像装置艺术创作。
  3.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成立项目团队,策划设计考察方案,搜集装置艺术材料及相关创意,开展独立实验和探索,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明确当地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现状、运营特色和文化内涵(图1)。
  第二阶段,影像搜集。积极参观创意园区,参与创意市集活动,用数码相机等设备进行信息采集,探讨公共空间艺术化、装置艺术人文化、视觉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联接的关系。第三阶段,艺术家作坊。聆听艺术家讲座,与艺术家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影像装置艺术创作过程。
  4.教学创新点
  本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汉画艺术与影像装置艺术之间的映射关系,结合自己身边的视觉资源一同审视与探讨,提高学生对影像装置艺术的关注度,师生共同寻找、开拓、传承与创新汉画艺术的新途径。
  (三)汉画影像装置艺术创作教学
  1.教学基本信息
  年级:八年级
  课时:3课时+课外研习
  2.教学目的
  (1)熟悉影像装置艺术创作的基本流程,学会规划发想、观念讨论、创思重构的方法。
  (2)学会运用拼贴、重构、换置等方法,将对传统文化的内在情感借由合宜的视觉语言予以呈现。
  3.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创意思维训练,给学生提供创造发想的机会。利用脑力激荡法、SCAMPER创意思维法、概念粹取法来启发闲置空间与废旧物品再造的意念,让学生多维思考,从形态发散、功能发散、原因发散、方法发散、过程发散等几个角度来进行观念转换。
  第二阶段,变废为宝,媒材大搜集,鼓励学生结合“汉画元素”进行创作。学生可将富有象征意义的传统文化符号创造性地植入自己的美术作品中,以此创作出充满文化内涵的影像装置艺术作品。
  第三阶段,手绘草图与制作立体模型,验证方案可行性(图2)。重点让学生通过多元媒材的空间改造,理解影像装置艺术的结构、符号、空间、意蕴之间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装置相融合的可能性。
  4.教学创新点
  本教学拓展艺术表现方式,将影像装置艺术与汉画艺术相结合,使学生在审美追求中深层次的感官互动,创作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上的影像装置艺术作品。
  (四)影像装置创意展示坊
  1.教学基本信息
  年级:八年级
  课时:2课时
  2.教学目的
  (1)学会策展规划和展示设计的基本方法,以美术语言诠释自己创作的汉画影像装置艺术作品。
  (2)学会评析与省思影像装置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共同探讨人与生活环境、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
  3.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争当策展人。学会撰写展示计划案,其中包括:策展论述、场地规划、经费概算、展览图注、展陈设计及可用资源。重点让学生标注出设计理念、视觉要素、形式法则、情境营造、媒体技术等方面,增强学生的策展规划能力。
  第二阶段,展示研讨会。在校园、社区广场等公共空间进行简易装置展示,总结与分享创作经验与历程,特别注重装置展示的情境性,积极引发观众对古风汉韵的思考与想象,重新诠释汉画艺术。
  4.教学创新点
  师生在互动体验式的装置空间创意展示坊中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加强学生探究可视化艺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创意展示成为有成就感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学会建构意义和建构意义的体系。
  三、研究的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以“汉画元素”为核心的影像装置艺术课程,不仅能给予全球化语境下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而且对继承、保护、创新本土文化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钱初熹.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王晔,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美术教育方向2013级硕士研究生;
  颜慧珍,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美术教育方向2013级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江高骑楼街区主题的高中美术手工课堂教學 王晓东
H.V.彪罗:万物之初现有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处于一个骨架的地位。如果一段音乐失去节奏,那么就只剩下了一团音高,音乐也就不复存在了。赵晓生教授曾说过:“构成一件音乐作品,可以没有任何其他的音乐要素,但是绝对不可没有节奏,否则不称其为音乐。”从音乐发展的长河中,在音乐的诸多元素中,节奏是人类最开始认可并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的,例如:狩猎时,人们用自己脚步声来制作一些有规律的律动来进行气势的提升
摘要: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精神享受水平也与日俱增,而舞蹈作为既能强身健体,又有很强的观赏娱乐性活动,自然得到了大众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舞蹈,我国的舞蹈教育事业也正在蒸蒸日上。因此,舞蹈工作者也正在一直不断的在舞蹈教育的方法上不断摸索。而这其中“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鉴于此,本文通过介绍口传身授的具体定义,详细说明了口传和身授两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出了口传身授的具体内容和过程,
摘要:宜兴紫砂壶自它诞生以来,已逾千年。千年壶史,千年风流;千年壶史,造就了不胜枚举的紫砂壶巨匠及千千万万普通艺人。他们在自然界各类形体的影响下,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使紫砂壶发展成为极具实用、观赏、收藏价值的世界名陶。  关键词:自然;紫砂壶;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36-1  紫砂壶的产生和发展,是历代陶人和民间艺人以及各路文
摘要:僧帽,一直以来备受藏家和壶艺爱好者青睐,但乃市场难得一见之精品。所以市场一旦见到品相好一点的僧帽,就得到了藏家追捧,备受大家喜爱。  关键词:僧帽壶;历史;文化;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37-1  紫砂壶艺,从明代中期开始就受中国儒家、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的影响甚深,紫砂经典名作“僧帽壶”就是受中国佛教文化影响的典型代表作
今年全市将新增高效渔业面积6万亩,高效渔业总面积将超过35万亩,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比重较上年再增5个百分点,达到35%以上。全市力争实现渔业增加值18亿元以上。据介绍,今
摘要:荀子从性恶论出发,认为人性既然天生是恶的,要实现改变为善,就必须用人为的力量来矫正它。因此他重视人在后天的学习,要“化性起伪”,同时还要积“伪”。如何“化性起伪”和积“伪”呢?荀子主张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关键词:荀子;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56-1  荀子认为人之性是天生好利多欲的,人的天性中并无礼仪,一切善行美
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与专业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相比较起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基本功相对较弱。因而,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在学生基本功训练方面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和有针对
服饰是人类的第二张皮肤。服饰不仅是为人类遮盖和保暖的工具,作为一种物理实体而存在,更因其外显的特殊性具有了社会性和文化意义,使以梯田农业为生的哈尼人,在自己辛勤劳作的情
动画业是当今印度影视娱乐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像所有的视觉艺术一样,它融合了印度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明和同时代的科学技术,成为了当代印度精神风貌的缩影。上世纪60年代,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