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的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思想品质。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创设形象,启发想象力
  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但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因此,语文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重要的“训练器材”之一。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
  科林伍德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例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連;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对作品的理解上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教师应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诠释,不能仅停留在教参的某些粗浅的解读上。只有教师的理念新,才能用行动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此,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我经常训练他们多质疑,诱发其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例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 ,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 “雪后观景” 。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 ,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 ,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又如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贾岛诗作《题李凝幽居》中的“推敲之说”质疑,学生们经过想象推理,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 ,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他们想象力的火花迸发出来了,教学效果远在课堂之上。
  三、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理学家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限于教材过于狭窄,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山川河流、草木鱼虫;引导他们接触社会,去体验人间冷暖、感受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知识,让学生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阅历丰富的人,知识储备才丰富,知识储备丰富才利于通过粘合、夸张和联想等方式创造出更多的想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阅历,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得以高飞远扬。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并且在语文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才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也可以说是提高所有科目學习质量以及综合能力的基础。所以识字教学要把学生所熟知的语言作为教学的材料,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特点来相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而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生活。陶行知先
期刊
2011年版《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英语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学习英语的基本原则。没有听,就没有说,用英语交流也就无从谈起。  农村小学生的听力能力普遍较弱,“聋哑症”的现象普遍。我们平时课堂上常用的听录音方法只是录音内容的简单重复,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练习并没有脱离课本,其思维能力极其封闭,问题亟待解决。  “开
期刊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它把人的思维路线或导向用绘制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体现了人的思维过程及特点。人的思维特点一般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展开联想,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多个思维分支,呈放射状,体现了人的发散思维的特性。思维导图则模拟人的思维,从中心主题展开联想,形成分支。在表现形式上通常由图形及关键词来表示分支内容,并通过色彩和字体的变化表示放射状思维,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商业营销、
期刊
语文是母语学科。在语文学科里,知识不存在定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应该就是知识丰厚。因为作为语文老师来说,要想教好人人都会说的母语,就必须具备超常人的文化底蕴,而且还不能只是高出一点点。因为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储备。所以,做语文老师不易,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更难。  一、语文老师本身要修炼慧心,博览厚积  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势必要承载许多东西。语文不仅仅是一门人文
期刊
在农村,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错误的以为,小学生年龄小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有20%的儿童有抑郁症状,其中4%的儿童被诊断为临床重症抑郁。重症抑郁最大的潜在危险是自杀行为,这便是现在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不能及時解决,将会对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这些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如今高考也特别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往往教师“教”的过分夸张,漠视、淹没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为“教什么”“怎么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将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  一、在阅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挖掘课文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在阅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学科教学在注重创新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尤其是小学,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形形色色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因此,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更为重要。  我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加强法制教育的渗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挖掘数学教学中潜在的法制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思路  数学教
期刊
信息技术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声、光、电、形、色、图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有效途径。从教学方式或手段来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应用语言、完善语言,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有所得。而近几年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追求真理做真人,涵养他们一片向真之心。”两者融会贯通,我们应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渗透诚信教育,在让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学习,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开展诚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