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技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a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将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
  一、在阅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挖掘课文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在阅读教学小渗透德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应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小学五年级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中的“汤姆的爸爸”和“汤姆”进行比较。当汤姆钓到一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时,爸爸指了指手表对汤姆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现在是晚上1 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假如自己是汤姆时会怎样做,从而教育学生要学习汤姆与汤姆爸爸,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二、在作文教学中,把握最佳时机,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渗透道德教育。
  1.审题中,明确写作目的,体现德育要求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着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就能达到这篇作文预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审题有误,写出来是文章就会离题,就失去了这篇作文的意义。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一个作文训练——“写家乡一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如果让学生拿到题目就写,也许大部分学生只会仅仅描写某种景物,显得比较单调。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文为意而发,意在文之中。”我觉得在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那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而且要带学生观察景物,一定要说出为什么喜爱这处景物。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紧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学中悟了“道”,正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选材中,选择真实材料,把握德育契机
  叶圣陶老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小学生也是社会上的人,他们难免会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难免会被其左右。比如让学生写《国旗下的讲话》,事先教师让学生回忆平时校长、辅导员、大队长在再过旗下的讲话内容,如母亲节、感恩节、爱护公物教育等,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材料来写。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记忆,又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把育人和作文逐渐统一起来。
  3.在评论中,进行师批生改,强化德育效果
  如六年级习作《成长的烦恼》教学中,学生王绿威个子矮,他把自己个子矮的烦恼写出来与同学分享,同学一看较真实,因此修改也较认真。一个同学修改时对王绿威说:“你不要烦恼,天生我才必有用。多吃牛奶,你才1 1岁,还要长高。”王绿威听后很高兴。一篇文章无论写得是好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所以,评论一篇文章
  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通过互评互改,学生的心灵会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启迪中得到升华。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很多,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贯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与智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对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欲育人者先自育”,只有教师提高了德育教育的自觉性,并不断地提高德育渗透教育的本领,其正做到“自觉¨和“自然”,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其他文献
相较于初中生、高中生来说,小学生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都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陌生的知识点或者教学内容,小学生很容易产生茫然和陌生感,在接受和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在小学所有的教学课程中,小学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小学生在接受方面相应地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引导学生对将要教学内容进行简要的了解和阅读,将会大大降低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实行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及培养学生英语的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改进课堂组织模式,这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即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探讨如何
期刊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程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之一。  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因为有之前的看图写话等入门训练,所以,三年级可以看做是学
期刊
美国的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智力。这些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种智力方式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显得特别突出。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师,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中,常借助听、说或用一些直观教具
期刊
识字教学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也可以说是提高所有科目學习质量以及综合能力的基础。所以识字教学要把学生所熟知的语言作为教学的材料,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特点来相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而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生活。陶行知先
期刊
2011年版《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英语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学习英语的基本原则。没有听,就没有说,用英语交流也就无从谈起。  农村小学生的听力能力普遍较弱,“聋哑症”的现象普遍。我们平时课堂上常用的听录音方法只是录音内容的简单重复,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练习并没有脱离课本,其思维能力极其封闭,问题亟待解决。  “开
期刊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它把人的思维路线或导向用绘制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体现了人的思维过程及特点。人的思维特点一般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展开联想,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多个思维分支,呈放射状,体现了人的发散思维的特性。思维导图则模拟人的思维,从中心主题展开联想,形成分支。在表现形式上通常由图形及关键词来表示分支内容,并通过色彩和字体的变化表示放射状思维,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商业营销、
期刊
语文是母语学科。在语文学科里,知识不存在定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应该就是知识丰厚。因为作为语文老师来说,要想教好人人都会说的母语,就必须具备超常人的文化底蕴,而且还不能只是高出一点点。因为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储备。所以,做语文老师不易,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更难。  一、语文老师本身要修炼慧心,博览厚积  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势必要承载许多东西。语文不仅仅是一门人文
期刊
在农村,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错误的以为,小学生年龄小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有20%的儿童有抑郁症状,其中4%的儿童被诊断为临床重症抑郁。重症抑郁最大的潜在危险是自杀行为,这便是现在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不能及時解决,将会对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这些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如今高考也特别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往往教师“教”的过分夸张,漠视、淹没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为“教什么”“怎么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