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博物馆与社区参与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w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探讨博物馆的概念和社会使命入手,指出目前我国基层博物馆所存在的社会效益差、经费短缺以及社会服务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在目前基层博物馆的物质、人才条件无法迅速得到改善的条件下,发挥基层博物馆贴近民众、植根社区的优势,发动社区参与博物馆建设,同时也让基层博物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基层博物馆建设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而顺德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可以作为经验进行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社区;社会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1-0131-02
  
  一、当今博物馆的职能转变及基层博物馆的困境
  博物馆(Museum)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供奉缪司、从事研究之处所”。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的定义:“现代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大众开放的非盈利性文化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①具体到我国,早在1956年5月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上,就从理论上为博物馆确定了“三性二务”,即“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三重基本性质和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两项基本任务。”
  回顾人类历史进程,博物馆的发明和创设是人类社会机构建设方面最重大的进步之一。博物馆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这一机构的当代作用及现实性方面,它更是一种将人类的合作、记忆与思维等延续到一个漫长而遥远的过去时空之中,是人类收藏过去的记忆的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设施与机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当代的博物馆正在从传统的“藏宝室”向服务公众的文化机构转变,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不断扩展着自己的收藏、保管、科研、信息传播、文化展示和公民教育等职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客观上要求博物馆更加注重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优秀展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宣扬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一要求与博物馆所面临的严峻现实也有着密切联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场馆建设,还是门票制度改革,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在县、区一级的基层博物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观众人数少、博物馆社会效益差,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有此又导致经费短缺,生存艰难;基础工作薄弱,人才短缺,社会服务工作难以展开等。这一系列问题又形成了恶性循环,当博物馆的工作得不到政府、社会的认可,于是愈发难以得到重视和支持。由于全国绝大多数博物馆都是由财政全额拨款来维持经营,当政府看不到实际效果的情况下,就不会投入更多的财政拨款来支持博物馆的建设,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博物馆的設施、人员编制、展览质量、社会服务工作的效果都得不到保证,这样更加难以开展工作。那么,如何破解基层博物馆的困境,走出阻碍基层博物馆发展的恶性循环呢?
  二、社区参与是基层博物馆发展的可行道路
  鉴于基层博物馆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在人员、经费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必须开创新的思路,在可行的条件下,走出一条基层博物馆发展的新道路。而发挥基层博物馆的社区服务功能,让县、区级博物馆成为“社区”博物馆,充分服务基层博物馆所在区域的人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发展方向。
  所谓的社区,是一种空间单元,即人们共同生活于一定的空间。它是社会关系的网络,包括在这里生活的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相互认识的人们组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他们有共同或相似的心理认同。但近年来对社区的定义已不再强调基于行政区域划分而居住的空间,强调社区是“生命的共同体”,即社区内的居民有共同的兴趣和利害关系,它是现代人追求居住环境的品质,提升生活品位的基础单位,它的主要特征是公众参与和社区意识的形成,所以社区是一个社会单元,社区已变成“社群”[1]。
  而当地居民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基层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最应反映当地居民的心声。基层博物馆要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就要由社区的民众参与,聘请的专家也要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因为他们比专家更了解社区尘封的过去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社区博物馆科研的根本任务就是提升社区居民的德、智、体、美的层次,即营造社区里居民们理性的思维和高尚的情操。换言之,透过博物馆创新的、互动的、有趣的各种科学文化教育手段,使社区内的居民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这就是营造社区的真谛。
  在国外,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基层博物馆建设已有成功的先例。瑞典初创的社区博物馆叫做“记忆的钥匙”,人们把代表个人的历史和阅历的藏品放在博物馆内,博物馆作为各种各样当地居民的中间人,博物馆作为交换并担任相互理解的媒介。1992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提出了“行动博物馆(Mobilemuseum)的理念,主张博物馆用实际行动服务社区。台湾美术馆将闲置的运画货车改装成可以在车上布展的“行动美术馆”,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作为服务对象,除了举办美术展览外,还举办大约三天的“小小美术节”,普及美术、美术博物馆知识。此外他们还利用暂时不用的教室布置“类美术馆空间”,作为“种子美术馆”,使之成为美术馆的“分馆”,以便收藏、展示有关美术的图书资料使美术教育遍地开花。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些地区性的博物馆经常结合地区自然与人文特点举行“寻宝游戏”(让学生在博物馆附近的指定区域内找出重要的历史古迹,记录该地区的历史),走向自然(让学生认识当地的自然生态以及自然保护区)、了解社区的文化遗产(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内的建筑物,除了鉴赏建筑的美学价值外,还要了解由建筑物的盛衰、重建反映的时代沧桑)。总之,所有活动都是为了进行乡土教育,加强对社区的认同感[1]。
  三、顺德区博物馆在社区参与方面的经验
  加强社区的认同感、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无疑是一件复杂困难的工作。基层博物馆如何在社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除了以上所举案例之外,笔者还想结合一下本馆实际来谈谈这方面的经验。
  顺德区博物馆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承担着顺德区文物征集、管理,地方史料收集、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免费开放的展览等工作。作为一个地方性博物馆,顺德区博物馆立足于顺德,植根顺德,服务顺德,博物馆的工作都是围绕着顺德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所以说,从顺德区博物馆的定位来说,已经具有了服务社区的意识。随着日常工作的开展,顺德区博物馆也逐渐寻找到推进社区服务的方向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也陆续出台法律法规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同时在人力、物力、机构体制上大力支持非遗申报和保护工作。顺德区博物馆作为顺德区内重要的学术机构也参与到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中。
  顺德位于珠三角腹地,明清以来经济快速发展,被称为“岭南壮县”。顺德人民在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发展出极具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其中相当一部分,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顺德区政府列入保护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3年10月份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里被定义为:“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生活在某个社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它与这个社区的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更容易引起该社区人们的共鸣,更容易得到该社区人们的支持。
  顺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龙舟说唱、人龙舞、香云纱染整技艺都极具地方特色,带有深刻的顺德烙印,在顺德广为人知。顺德区博物馆也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将研究成果印刷成书;多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并将展览送入校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从小做起,加强顺德的小学生们的文化自豪感,塑造自觉去学习、了解顺德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氛围。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顺德区博物馆积极发挥自身在社区文化宣传、研究、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得到了政府、社会、媒体的诸多关注,越来越多的顺德人了解到博物馆的工作。由于顺德博物馆正在建新馆,通过这些活动,也吸引了相当一批顺德人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可以说取得了良好的社区服务效果。因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研究、宣传工作完全可以作为博物馆社会服务方面的突破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的基层博物馆普遍存在观众少、社会效益差、资金和人才匮乏的问题。如果能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参与博物馆建设,将博物馆作为凝结社区居民联系的纽带,自然会大大提升基层博物馆的社会效益,让基层博物馆得以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本文通过对本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介绍,试图说明基层博物馆在社区参与方面大有可为,并在如何加强社区参与,宣扬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素养方面应该有更多的研究,最终达到社区发展和博物馆建设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甄朔南.社区博物馆与博物馆如何为社区服务[J].中国博物馆,2001,(2).
  [2]程京生.中国博物馆现状的再思考[J].中国博物馆,1998,(3).
  [3]单霁翔.中国博物馆的现状与发展[G].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4]房文华.县级博物馆现状浅析[G]//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05.
  [5]王纪洁.新形势下博物馆的社教工作与社区文化建设[J].求实,2003,(2).
  [6]王紫林.市,县级博物馆现状和发展对策初探——以江西地区为例[J].南方文物,2007,(1).
  [7]周星.从“传承”的角度理解文化遗产[G]//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其他文献
摘要:依据感性与理性关系的变化,黑格尔将世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各个历史阶段与黑格尔在《美学》中论述的艺术类型(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紧密联系,一一呼应。感性维度是黑格尔审美的重要维度,黑格尔眼中的历史,是审美感性维度中的历史。  关键词:审美;感性;历史;艺术  中图分类号:B516.3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
期刊
摘要:把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该院构建的“导、学、研、讲、评”五步学习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五步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新阶段党和国家从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农业高等院校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实用人才的重任,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肩负着重要使命,从近年来长沙市实施的“百村百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管理实践中,对专业的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学考试;农科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7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
期刊
摘要:农村留守青少年属于新式的弱势群体。该群体的成长问题事关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于父母亲情的缺失所引起的种种问题已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但就针对该群体成长危机方面的解决措施而言,始终缺少一个合理、持久和有效的力量来协助该群体解决成长必须应对的危机。尝试在留守青少年集中的中学引入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相关的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后发现,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社
期刊
摘要:大学生自主时间较多,良好的自我管理效能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必要因素。个体的自我意识是行为活动的调控因素,它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大学生自我管理效能的发挥,因此,高校应从多方面着手培育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效能。  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1-0181-02    如果把中学比喻成高速公路的话
期刊
摘要:生产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随着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开始物化,这种物化趋势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了极点,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作用如何?马克思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研究,揭示人类解放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生产理论;人类的解放;经济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8-0062-02    引言  马
期刊
摘要:理论建设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旗帜与方向,指导思想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一个国家没有正确的发展理论做指导,没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意识形态做依托,那么,这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与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回顾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有其历史必然性,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然而,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苏联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导致了苏联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最终使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出现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当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冷漠,对一些深层次的重大理论问题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课堂气氛沉闷等等,教学实效性不尽人意。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
摘要:《沉思录》是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对人生进行的深刻哲学思考,通过认真学习和拜读此书,有以下诸多感悟:他告诫在喧哗都市中整日忙碌的人们,要有闲暇时间反省自我,不断学习历练人生;要保持心灵的宁静,减少欲望淡泊名利;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坚持“理性”的人生观,遵从“本性”地生活。这些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人生思考
期刊
摘要:教育问责对公平公正的发展高等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问责兴起较晚,是个较新的领域,因此探索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对发展我国的教育问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南达科他州利用与高等教育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协商,从而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公共问责体系,南达科他州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教育问责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责;南达科他州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