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哲学思考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沉思录》是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对人生进行的深刻哲学思考,通过认真学习和拜读此书,有以下诸多感悟:他告诫在喧哗都市中整日忙碌的人们,要有闲暇时间反省自我,不断学习历练人生;要保持心灵的宁静,减少欲望淡泊名利;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坚持“理性”的人生观,遵从“本性”地生活。这些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人生思考
  中图分类号:B50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8-0072-02
  
  古罗马卓越的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公元121—180年),是一位骑在马背上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在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勤于政事,是古罗马历史上少有的贤明君主。他的伟大也许不在于他的战功,不在于他的励精图治,而在于他留给后人一本他写给自己的书,一本二千余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震撼人心的书:《沉思录》。
  这本《沉思录》是一个身居高位者,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主要探讨什么是善,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这是一本很难读的哲学著作,但是一本可以安顿灵魂的书,更是一本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和高贵的哲学自省书。书中凝聚着作者思想的结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它以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至今仍给我们带来许多教益与启迪。
  一、自我反省,历练人生
  现在的人们生活在喧哗的都市中,整日忙忙碌碌内心深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东西,终日在乎名利得失,活的很累,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反省自己。在《沉思录》中,作者这样告诫自己:“生活中总要有一点闲暇。”[1]83在这闲暇中让我们浮躁的内心回归到平静,对自己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责任良知、行为习惯等方面多做反省,看自己的这些作为人的必要元素是否套上了无形的和有形的枷锁,是否以一颗平常的心看待人生。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此阶段要做的事和特定的人生轨迹。每走过一段路,回头看一看,做些适时的反思,能更好地把握前进的方向,且不可一味低头盲目地向前走。要常用正确的思想方法,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在与自己的过去进行纵向比较的同时,还要和其他优秀的人进行横向比较对照,即所谓的“见贤思齐”。通过比较,在感受进步的同时,从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寻求改进之道,找准努力方向自我提升。
  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应时刻做好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应当坚定地站立,准备着对付突如其来的进攻。”[2]112在不进则退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我们要通过持续地学习,想方设法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竞争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磨砺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和改进;只有在不断地反省中才能历练完美的人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宁静中,淡泊名利
  中国圣者们自古重视“静”的作用: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孔子曰:“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于“静”奥勒留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通过考虑它们,他马上进入了完全的宁静。我坚持认为: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3]36-37。
  人之一世,颇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我们不禁要自问:痛苦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痛苦大于快乐呢?那是因为我们总是把不属于痛苦的东西当做痛苦,把原本该属于快乐的看得很平淡。撇开外在的灾难和内在的疾病带来的不说,奥勒留认为人生的痛苦是自身的“不满”造成的,进而可以归纳出造成“不满”的缘由:“是对人们的邪恶不满吗?”,“也许你是不满于从宇宙中分配给你的东西”,“也许是对于所谓名声的愿望将要折磨你”,“也许是肉体的苦恼抓住了你。”……[3]37人生中的大多数人,抱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抱怨着我们的生活太沉重了,生活的重负如同一块巨石压身,常会觉得身心疲惫喘不过气来。于是,便时常为生活的重负而苦恼,并时常有一种摆脱的欲望。我们该如何减轻心的重负,保护这颗脆弱的心灵?如何做到心灵的“宁静”?奥勒留嘱咐我们,不要执着倏忽不定的外物世界,不要执着于身外的名与利,不要活在外力的迫使下;而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按照社会理性的要求活动,放弃那些只对作为动物存在的人有用的东西。我们的苦恼更多的是迷失于外在的纷扰。“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宋·苏轼《满庭芳》)人世间的虚名薄利,不过是蜗牛触角、苍蝇头那么大的得失,有什么好为之奔忙争夺的。所有的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既然不能改变现实情况,就改变对现实情况的心境和态度。超越名利,把一切烦恼抛于脑后,保持自己心灵一方宁静的净土,泰然自若地生活。
  三、珍惜眼前,把握现在
  面对生与死要顺其自然。死亡,是很多人所畏惧的,提及它总会心怀恐惧,无法安宁。但我认为死亡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这样一个羞愧:当你的身体还没有衰退时,你的灵魂就先在生活中衰退[4]83。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该如何认识它?马可·奥勒留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死亡是感官印象的中止、是欲望系列的中断,是思想的散漫运动的停息,是对肉体服务的结束。”[4]82死亡与生殖一样,都是宇宙的自然行为,符合自然规律,所以是善的。人所拥有的只是现在,无论是长寿的人,还是濒临死亡的人都一样,他们失去的只是现在。
  的确,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真实的,它直接与生命等同,除此之外都不是真正拥有的。人们一生中将面临无数个“现在”,我们所过的生活也是由无数个“现在”所拼接而成。正如奥勒留所说:“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5]20这就是让我们对过去已发生的事情不必过多地悔恨,对将来未发生的事情不必过多地焦虑,我们只需做的,也是应该做的是理性地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把握好现在才是重要的。
  四、本性生活,理性思考
  人,是一种有理性的、会思考的动物,怎样做一个“理性”的人呢?我认为那就是要“退回自身”,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所干扰,按照“理性”的原则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建议我们:“如果你愿意宁静,那就请从事很少的事情。但是想一想是否这样说更好:做必要的事情,以及本性合群的动物的理性所要求的一切事情,并且像所要求的那样做……一个人每做一件事都应当问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一个人不仅应该取消不必要的行为,而且应该丢弃不必要的思想,这样,无聊的行为就不会跟着来了。”[3]43-44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职场的竞争,面对世事的烦恼,你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生活。按照理性生活,进行反思自我调节,能够保持内心和谐,达到宁静状态。对于社会中差异巨大的不同个体来说,要想做到“理性”地面对人生可能会存在着很多困难。因此,马可·奥勒留在反复强调“理性”原则的同时,又鲜明地指出“本性”的重要性:记住做一个好人是你的义务,无论人的本性要求什么,做所要求的事而不要搁置;说你看来是最恰当的话,只要是以一种好的气质、以谦虚和毫不虚伪的态度说出来[1]120。如果一个人既坚持“理性”的人生观,又在“理性”原则的基础上“遵从本性”地生活,他就拥有了某种独立的力量:“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你按照你自己的理智本性生活;没有任何违反宇宙理智本性的事情对你发生。”[4]93而这种“力量”,或许就是能引领我们正确地在人生之路上前行的钥匙。
  “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6]5我们要怀着宽恕之心、仁爱之情,友善待人,做人以品为先。好的人品,不是建立在权力、职位之上,而是在高尚的精神境界中产生。你可能不是身居高官要职,你可能也不是亿万富翁,你也可能不是什么社会名流;但平凡中的你仍旧可以成为高尚的人,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你仍旧可以干出辉煌的业绩,为社会更加和谐安定贡献一份一己之力。只有我们自身行动高贵了,动机纯正了,人品高尚了,才能摒弃外表让人眼花缭乱的光耀和浮华,多为他人办一些实事和好事。
  通过认真拜读《沉思录》,聆听着这位伟大哲人思想的教诲,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人生智慧与精神鼓舞。在今天物化的社会里,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时常反省自己的高度,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马可·奥勒留给我们灵魂的洗礼,时刻历练心态,历练人生。书中意蕴人生的真谛远远不限于哲学家的著作,而是植根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他指导我们以开放的心态观察世界,向身边的人学习,在生活中“沉思”,才能读懂社会和人生的这本“大书”。
  
  参考文献:
  [1]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8[M].梁实秋,译.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2]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7[M].何怀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3]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4[M].何怀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4]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6[M].何怀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5]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2[M].何怀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6]马可·奥勒留.沉思录:译者前言[M].何怀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先秦崇古观念的背景中,孔子缘于对社会秩序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古制传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此种品格在《公羊传》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论语》亦表明其崇古的态度。同时,在《论语》和《公羊传》中也显示了孔子理想的天命根据,天命是孔子推行其政治理想的信念所在。  关键词:孔子;崇古;天命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1-0055-03    崇古
期刊
摘要:云南省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采取具体措施对症下药,让很大一部分学生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并非痴人说梦。  关键词:独立学院;公共英语教育;语音;音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2-0356-02    “在座的各位同学,有谁希望把英语学好,尤其是提高自己听
期刊
摘要:依据感性与理性关系的变化,黑格尔将世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各个历史阶段与黑格尔在《美学》中论述的艺术类型(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紧密联系,一一呼应。感性维度是黑格尔审美的重要维度,黑格尔眼中的历史,是审美感性维度中的历史。  关键词:审美;感性;历史;艺术  中图分类号:B516.3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
期刊
摘要:把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该院构建的“导、学、研、讲、评”五步学习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五步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新阶段党和国家从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农业高等院校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实用人才的重任,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肩负着重要使命,从近年来长沙市实施的“百村百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管理实践中,对专业的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学考试;农科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7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
期刊
摘要:农村留守青少年属于新式的弱势群体。该群体的成长问题事关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于父母亲情的缺失所引起的种种问题已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但就针对该群体成长危机方面的解决措施而言,始终缺少一个合理、持久和有效的力量来协助该群体解决成长必须应对的危机。尝试在留守青少年集中的中学引入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相关的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后发现,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社
期刊
摘要:大学生自主时间较多,良好的自我管理效能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必要因素。个体的自我意识是行为活动的调控因素,它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大学生自我管理效能的发挥,因此,高校应从多方面着手培育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效能。  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1-0181-02    如果把中学比喻成高速公路的话
期刊
摘要:生产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随着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开始物化,这种物化趋势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了极点,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作用如何?马克思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研究,揭示人类解放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生产理论;人类的解放;经济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8-0062-02    引言  马
期刊
摘要:理论建设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旗帜与方向,指导思想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一个国家没有正确的发展理论做指导,没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意识形态做依托,那么,这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与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回顾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有其历史必然性,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然而,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苏联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导致了苏联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最终使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出现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当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冷漠,对一些深层次的重大理论问题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课堂气氛沉闷等等,教学实效性不尽人意。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