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散文中个体生命意识构建的困境与超越

来源 :山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进程与现代化发展的加速使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等都渐渐凸显出来,相对于小说作者隐晦的表现形式,散文则直接将作者的本真的自我表现得淋漓尽致.新时期散文的发展,与现代社会中人对个体心灵的关注和自我宣泄的欲求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代表了社会物质和文化环境的解放及宽容.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创作环境的相对宽松,给了散文作者自由伸展的空间.应该说,大众文化消费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兼容的时代,价值标准和审美标准日益呈现多元认同与选择的取向,在这种社会条件下,新时期散文中个体生命意识的张扬与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他文献
叶菌唑是由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研制,并与美国氰胺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以及小麦白粉病等一系列的禾谷类作物病害。本论文全面研究
张修林:雨田兄你好,我们今天来一个关于诗歌的访谈。这些年来的诗歌访谈,其实已经够多了,我想知道你对此有什么印象或者看法?雨田:在新诗百年谈关于诗歌的话题这本身就是一件
1965年,Urist将动物脱钙骨的基质种植于动物的肌肉组织内,种植3周作组织切片,发现在种植部位有大量的软骨组织及骨组织形成,随后分离出一种小分子量的糖蛋白,即骨形态发生蛋
引言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在地铁车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是“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尽管该诗很短,但在英美诗歌史上却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20世
生态批评通过对作品文本及其结构深层次的解读,向读者宣扬作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帮助读者打开获取作品中生态信息的通道。此外,生态批评还担负着繁荣生态文学的重任,通过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当代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自1950年一出版,便引起了轰动,其受欢迎程度出乎莱辛之意料,以至于在随后的五个月内又重版七次。
妄想狂妄想狂(paranoia)一词最初是指一种精神障碍或疾病。妄想狂者会过分高估自己的重要性,认为别人要迫害自己,高度警惕周围可能针对自己的敌意。弗洛伊德和拉康都曾在著作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的理想、虚构的地理环境吸引着时间中的人们.封闭的环境,对封闭的向往与遗失这类主题,也成为古典文学的一个情结:“寻
英国朴茨茅斯郡诞生了一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童年时代不堪回首的遭遇促使查尔斯·狄更斯不断发奋自强。作为一名文学家,他是无比成功的。
超出眼界的热衷有个人抬着右臂,仰头站在路边,好像在向天上看什么东西。这时有个过路人看到了,以为他在看天上的什么东西呢,就站在他的旁边,也向上望着。接下来,又来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