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香格里拉秘境:“西部骑行漫记”之云南篇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n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14日,本刊特约作者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完成休整后,启程南行,前往“彩云之南”。他们途经卡斯村,翻越川滇交界线上的浪都山,抵达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然后继续北上,翻越白马雪山,经德钦梅里十三峰,最终抵达西藏芒康盐井镇,历时8天,骑行约640公里,完成了此次西部骑行的第二阶段——穿越大香格里拉秘境之旅。
  作为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区,稻城不愧为旅行者的圣地。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德裔美籍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就从丽江一路北上,考察了这里的三座神山及周边环境,并将考察结果撰文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上,因而稻城、亚丁的美景在国际上颇负盛名。
  在稻城金珠镇经过两天舒适的休整,我们慢慢恢复了体能。但在享受祥和天气和迷人美景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忘记前路还很漫长。2013年9月14日,我们从稻城出发,一路向南越过川滇交界线上的“矿山秘境”浪都山,进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然后北上,经过白马雪山、德钦的梅里雪山,抵达西藏芒康县的盐井镇。此段行程共640公里,主要在云南境内骑行,共翻越4000米级雪山4座,耗时8天。
  1 稻城→日瓦镇→俄初山垭口→卡斯村(160公里)
  卡斯村位于美丽的东义河畔,在日瓦镇的西南侧,与亚丁三神山仅一山之隔,这里有一条在户外圈颇有名气的徒步路线:卡斯地狱谷。
  辞别了稻城客栈的老板,我们3人沿着理亚路向南骑行。清晨的光线很柔美,让人倍感舒适。出了金珠镇,路过最后一户藏民的房子时,发现一位小朋友在向我挥手送别,仿佛在送别自己的亲人。这让我很感动,立马停车,端端正正地还以礼节。
  很快行至海拔4513米的波瓦山下,开始翻山。刚刚骑过两个U形弯道,自行车的变速器发生了故障。我拿出扳手、六角等工具,叮当地敲打起来。骑行到稻城那段路尘土飞扬,导致变速器积土严重,变速线的有些部分都生了锈斑,发生了严重的障碍。我反复调整,手忙脚乱,但情况没太大改观,考虑到当天还要继续爬坡,便咬咬牙凑合着继续骑行。
  翻过波瓦山垭口后,是50公里的下坡路,沿途会经过许多漂亮的小村子,一路抵达日瓦镇。日瓦很小,游客却众多,因为这里是从稻城到亚丁三神山的必经之路,各国游客慕名而来,都是为了一睹三神山的风采。由于从日瓦往返亚丁耗时又费力,我们没有进入亚丁景区,而是从附近的俄初山绕道前往卡斯村。
  车出日瓦镇后,向亚丁方向行驶约2公里,在一个回头弯处右转(仁村),进入亚三路(从亚丁到三江源的公路),同样在修路。俄初山垭口无海拔牌和经幡等标志,到达垭口后,很快开始急下坡。这段路很危险,路窄、坡陡、无护栏,不时还有石块掉下来。刚刚下行10公里,同队的任姐突然在一个180度急转弯处摔车,情况十分狼狈。我被吓得够呛——她摔车之处离山崖不到3米,崖下是近百米的深涧,如果掉下去……
  到达卡斯村后,我们住在村长泽仁多吉的家里,受到了热情的款待。
  村长家依然保持着不论男女都由老大当家的传统。多吉的大女儿是家里老大,漂亮又能干;女婿则上门到他家做儿子,憨厚老实,在一边默默地帮忙。家里来了客人,一般是由多吉接待、陪同,妻子和女儿、女婿准备饭菜,做各种家务。晚饭只有三个菜,简单却有特色,非常下饭。多吉村长特意拿出家酿的青稞酒,与我们共饮。老阿妈在炉台上制作青稞饼,将揉好的面团均匀地铺在炉台石板上,厚度适中,不大一会儿就香气扑鼻。在这户藏家,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主桌上吃饭,而主人一家则全部坐在地上,以示对客人的尊敬。一路风餐露宿的我们遇到此情此景,受宠若惊,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
  锅碗中的饭菜被我们一扫而光,老村长很开心,不停地给我们添酥油茶。村长家的酥油茶有股香白杏子的味道,是此行我品尝的酥油茶中味道最好的。
  卡斯村位于美丽的东义河畔,在日瓦镇的西南侧,与亚丁三神山仅一山之隔,全村仅28户人家,主要靠农耕和旅游接待为生。在村长泽仁多吉家的墙上,贴有很多奖状和过往的徒步者赠送的锦旗。可以说,无论在村务工作上,还是在旅游接待服务上,卡斯村都是当地的楷模。卡斯村不仅有温泉、钙化池、神湖,还有一条在户外圈颇有名气的徒步路线:卡斯地狱谷。
  卡斯地狱谷,据说为佛典地狱谷籍中提到的世界八大寒林(尸林)之一,是人类肉身由凡界进入天堂的必经之路。穿越地狱谷,可到天堂“三怙主圣山”。卡斯地狱谷全长12公里,最大深度1000米,谷内壁立千仞,雄奇险幻,各种奇石怪崖,形成地狱门、阎王殿、鬼崖、如来峰、黑瀑布等景观,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联翩。泽仁多吉村长说,穿越地狱谷,要经历艰难的跋涉,而一旦通过,迎接你的将是扑面而来的大雪山,即亚丁三神山。在看到神山的一刻,你会禁不住感叹:原来地狱之上真的有天堂。
  2卡斯村→浪都村→浪都山垭口→格咱乡→香格里拉县城(170公里)
  我们住在“独克宗”古城中,据说它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而建的,街道均为石板铺就,多有旅行者漫步,仿佛在寻找香格里拉。
  第二天离开卡斯村,连续下坡19公里至各卡乡,海拔降至2280米,不料前胎爆胎,为了节省时间,我换上新胎,坏了的内胎则留到晚上有时间再修补。
  9月16日下午两点,我们接近浪都村,但这里的路无比难行:一层层陡上坡,满地稀泥,很多路段需要弯腰才能推行上去。
  下午4点抵达古朴的浪都村,休息时,小卖部的老人告诉我们到下一站奶酪厂只有8公里,因此我们就多休息了半小时。但没料到的是,到奶酪厂的实际路程约有18公里。晚上8点,天完全黑了下来,我们还在山沟里推着车,爬过一个个陡坡;而山上的雪水和雨水顺着推车的路往下流,让我们全身湿透,体力近乎透支,却依然在推行。千总和任姐情况更糟,女士们体能本来就差,她们落在我后面几百米处,看不到踪影。
  川滇交界处的浪都山,海拔3000米以下是灌木密林地貌,有热带雨林的感觉;4000米以上是红黄色的矿山地貌,几乎寸草不生,全是石头路。晚上8点半,遇到一辆从格咱乡驶来的大切诺基,灯光晃得我睁不开眼,它开到我身边停下,车窗摇下后,有人问我要到哪里去,我说要去拉萨,车里“哇”地响起一片惊叹,然后告诉我赶紧到前面的奶酪厂住下,到那里大概还有4公里,烂路还很多。说完,车窗里伸出一只手,递来一瓶水和一包饼干:拿着吧,勇士。我接过食物后回了一句:谢谢,不过我还不算勇士,后面还有两女士呢!车里面又是“哇”地响起一片惊叹。晚上9点40分,我们终于到达奶酪厂附近。当我走进准备住宿的小卖部,清楚地看到老板娘投来惊呆的眼光。哈,我是人不是鬼,只不过是脸黑点,满身是泥罢了。   第二天一早过奶酪厂5公里后,密林地貌逐渐消退,寸草不生的矿山地貌显现出来。路况较差,很长一段路需要推行。到达垭口前,碰到几辆往来于川滇的车,司机都停下来问我们是否需要搭车。不过,我们没有放弃骑行,继续翻山。过了第一垭口,是9公里的缓下坡,会经过一段“超级拐弯”的矿山路,景色壮观,摄人心魄;9公里后是第二垭口,海拔4500米,此后可一路下坡到格咱乡。
  可是,在浪都山第二垭口,我们的自行车的刹车系统失灵了,数次尝试修理也无果。迫于时间,我们开始推行。从浪都山到格咱乡共有22公里下坡,同样是烂泥路,海拔从4500米骤降到3000米,坡陡路险,根本无法骑行。千总边推边骂:上坡要推车,下坡还要推车,坑爹啊!我们到达格咱乡时,已是下午6点,整整推了4小时!
  格咱乡离香格里拉县城只有35公里,而且是上好的柏油路。当我骑进香格里拉县城,看到身着不同服饰的少数民族同胞,看到明镜般的纳帕海,心情顿时欢快了起来。
  我们住在县城里一个叫“独克宗”的古城中,据说,这个古城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而建的,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还是茶马古道的枢纽。古城中的街道均为石板铺就,多有旅行者漫步,仿佛在寻找香格里拉。在古城的广场上,有一尊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安置在大佛寺右边的山坡上,要转动这尊庞然大物,需要十几个小伙子一起合力。夜幕降临,明月当空,独克宗的小广场上响起民乐,人们围起圆圈,载歌载舞,气氛很快达到极致。
  3香格里拉县城→尼西乡→奔子栏镇→书松村→白马雪山→德钦梅里十三峰(200公里)
  天气突然转晴,风雨消散,骑行在前面的同伴突然开始疯狂地叫喊: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待我们到达德钦县城前,十三座雪峰一字排开,全部清晰可见。
  离开香格里拉县城,一路起伏,但两侧风景大好:左侧是纳帕海,平如镜面,映衬着蓝天白云;右侧是金黄色的青稞田,少数民族同胞在热火朝天地收割青稞,收割完后将青稞连秆搭在高高的木架上晾晒。在这段路上,有很多高高的架子,气势颇为壮观。
  到尼西乡前,起伏的公路结束,开始了长约40公里的下坡路,一直到金沙江大桥附近。在这段路上,我遇到了此行后半程一直相伴的两个骑友——戬哥和亮哥。当时我正在高速放坡,却远远看到前面有两个人也在高速放坡,对于七八天未见过其他骑行者的我,这足以让人兴奋。我很快追上二人,停车后相互认识,惊喜地得知,戬哥竟然也是从北京过来的,他乡遇老乡,差点泪汪汪。
  大约下午3点,行至奔子栏镇,天气大热,每骑行半小时就要休息一会儿,补充水分,以防中暑。这段路上落石很多,以至于我们休息时也提心吊胆,特别警惕。过奔子栏后,一路上行,到达白马雪山牌坊后,路况转为起伏,8公里后,到达当天的目的地——书松村。
  白马雪山属横断山脉,群峰连绵,白雪皑皑,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20座,远眺终年积雪的主峰,犹如一匹奔驰的白马,故名“白马雪山”。
  从书松到白马雪山共有46公里上坡路,颇具挑战性。客栈老板的儿子以前骑过这条线,他告诉我们:一早就得出发,闷头向上骑,停下来就吃东西,以补充体力,然后继续闷头向上骑,直到翻过白马雪山。
  第二天天不亮,我们就出发了。这46公里的陡上坡,我踩了7个小时。路上碰到一个反向徒步去书松的驴友,得知他在德钦的飞来寺等了4天,也未能见到梅里十三峰的真容。约下午3点,我们到达最后一个垭口,阴云密布,未见白马雪山真容,心里不禁沮丧起来,估计与梅里雪山也无缘了。稍微让人感到宽慰的是,半路上遇到了加入队伍的第五个骑友——来自云南红河的小雪。
  过了第三垭口,是30公里下坡,下到半山腰,天气突然转晴,风雨消散,骑行在前面的同伴突然开始疯狂地叫喊: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大家都打起了精神,飞快地向前踏车,拐过一座青山,一座雪白的山峰迎面扑进眼帘:没错,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梅里十三峰的最高峰,云南省的最高点,藏区八大神山之首,一座完美的金字塔形雪山。继续向前骑行,视野渐渐开阔:加瓦仁安峰、缅茨姆峰……待我们到达德钦县城前,十三座雪峰一字排开,全部清晰可见,梅里雪山以它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们。老人们都说,谁要是在刚进德钦时,第一眼便看到梅里十三峰,谁就会幸运一年。但有人连续三年来此,却未能谋面一次。而今天,幸运降临到我们这支骑行小队身上!
  在德钦县城前的迎宾台,我在梅里十三峰前一直待到天黑,久久不愿离去。我知道,也许只有今天能看见,明天恐怕再难看到。梅里十三峰的出现,是对20天来我们付出的所有艰辛的最大回报和奖赏。
  我们特意在飞来寺停留一天,一是休整,二是想近距离观赏梅里十三峰。从德钦到飞来寺,只有10公里的起伏路,骑车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我们在观景台附近的一家客栈住下,午饭之际,老板向我讲述了一段关于神山的真实故事……
  4德钦梅里十三峰:山难背后的故事
  藏民得知了登山队即将登顶神山卡瓦格博的消息,便和成百上千的喇嘛聚集在飞来寺诅咒,一时间,信仰的力量在山间弥漫……
  卡瓦格博峰由于山体陡峭,终年冰雪覆盖,独特的气候导致雪崩、浓雾、大雨、狂风异常频繁,迄今仍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对于登山界来说,海拔7000米以下的山峰是不被列入登山名单的,但唯有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例外。但从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挑战卡瓦格博峰,到1996年日本、美国及中日联合登山队相继向卡瓦格博峰发起挑战,均告失败。
  1989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组织了首次攀登梅里雪山的活动,但最终无功而返。当藏民们得知登山队要攀登的梅里雪山就是他们心中的神山“卡瓦格博”,他们被前所未有地震惊了:“我们称神山叫‘阿尼卡瓦格博’,意思是卡瓦格博爷爷。既然是爷爷,怎么能爬到他的头上呢?我们生活中一切都是他的赐予,山上的牧场养肥了牛羊,我们喝的每一滴水都来自山上融化的雪水。对神山不敬,神灵就会离开我们,灾难就会降临。”   但挑战者一心想征服神山,1990年12月28日,5名突击队员接近主峰背后的山脊,就在到达海拔6470米,峰顶就在眼前的时候,天气突然转坏。乌云压顶,气温骤降,狂风怒卷,坚硬的雪粒狠狠抽打在队员的脸上,突击队被迫返回三号营地。当天晚上,风突然停住了,乌云散去,月光把雪地照得亮如白昼。这次突击顶峰功败垂成,5名队员大难不死,冲顶的成果,是观察了最后的地形,结论是:已经没有克服不了的难点。为此,登山队摆酒庆祝,6470米,对攀登卡瓦格博峰来说,已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藏民也得知登山队即将登顶的消息,此时已经不再针对登山队了,而是将不满都对着卡瓦格博。他们说:“阿尼卡瓦格博,显示出你的神威吧,否则,我们就不再敬你!”,成百上千的喇嘛和藏民在飞来寺诅咒登山队,信仰的力量在山间弥漫。
  1月4日,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员在营地遭遇雪崩,全部罹难,一切似乎如诅咒中的一样,17人无一幸免,他们的遗骸直到多年后才被上山采药的藏民发现。
  1996年,日本登山队为纪念死难的队友,不顾当地藏民的反对,再次挑战卡瓦格博。登山队到达了1991年所建的四号营地的同样高度,就在登顶指日可待时,神山再次发怒,大本营立马命令队员迅速下撤。本来从四号营地到大本营要6天,而他们仅一天就跑下来了。
  2000年,一个宣言被通过:梅里雪山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主峰卡瓦格博在藏族民间更充满宗教意味,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这座因信仰和文化而被尊重的山,将永远不允许被攀登。
  整整一下午,我都期待着神山能再次露面,一直到很晚。正当大家准备躺下睡觉,云雾真的渐渐散去,白色的雪山露了出来。夜幕下,天上有星,天空并不很黑,雪山洁白,彷佛有光芒,我在飞来寺的观景台前,再次对神山顶礼膜拜。
  5德钦梅里十三峰→佛山乡→隔界河→盐井(110公里)
  在澜沧江梅里大峡谷里,巨大的落差造就了壮美的峡谷风景,植被丰富的梅里雪山与荒不长草的澜沧江峡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第二天一大早,想碰运气看梅里的“日照金山”。虽是大晴天,天空万里无云,但梅里雪山却云遮雾绕,被遮得严严实实。我们没有继续等待,便离开飞来寺,开始下行放坡。
  下行不久,很快就看到了澜沧江梅里大峡谷。这条大峡谷位于云南迪庆州德钦县境内,北起佛山乡,南至燕门,长150公里,是云南省高差最大的地方。峡谷江面海拔2006米,左岸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巨大的落差造就了壮美的峡谷风景,植被丰富的梅里雪山与荒不长草的澜沧江峡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澜沧江水流湍急,江水呈血红色,而金沙江水则多呈金黄色。
  连续29公里的下坡,车少弯多,路况不错。在阿东乡附近,过了一道公路边的大瀑布(电影《转山》外景之一)后,下坡基本结束,路面转为起伏。
  在佛山乡,我又遇到了26推车哥。这个所谓的“26推车哥”,即这哥们骑的是无变速的26型普通自行车,上坡基本靠推。第一次遇到他是在俄初山,当时我和队友累得已经开始用最小档位爬坡,只见远处有一个白衣骑行者在快速向山顶方向移动,所有人都以为他在骑车,还感叹独行者果然都是牛人,但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人其实是在推车;第二次是在格咱乡,我们骑的是一样的路线,可是这位仁兄在那样烂的路况下,居然能比我们早两小时到达格咱。随后的骑行,我得到证实,推车哥上坡确实是推的。今天再次相见,虽未有太多前缘,也应该攀谈几句,表达自己的钦佩。闲聊中得知,推车哥是江西人,晚我一天从成都出发,没有任何像样的骑行装备,居然能与我同一天到达格咱,实在是钦佩至极!仅仅几分钟后,推车哥就说要赶路,便推上他那除了铃铛不响其他所有零部件都在响的破车,没3分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路面上只剩我瞪大眼睛,继续望其项背。
  从佛山继续骑行38公里,到了标牌上写着“隔界河”的地方——这里值得纪念:历经22天,跨过这块界碑,我们将踏入西藏。隔界河后,再行40公里的起伏路,便到达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休整地——芒康县盐井镇。
  在西藏,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地理物产上,盐井镇都堪称独特。盐井地处西藏东南端,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而且,盐井拥有藏区的两个唯一:盐田和天主教堂。
  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是“茶马古道”上唯一还在人工晒盐的地方。当地的纳西族女子,用长圆形木桶从江边的盐井中将盐水背上来,倒入晒盐田,一两天后,盐水便在峡谷阳光的暴晒和强风的吹拂下结晶。更为神奇的是,同一条江,这一岸产红盐,那一岸产白盐,因此江岸两边的村子分别被称为“白盐井”和“红盐井”。
  在整个西藏,也只有盐井才有一座天主教堂。19世纪以来,西方传教士一直试图在西藏传播天主教,均以失败告终。而盐井是唯一的例外:当地藏民既有信仰天主教的,也有信仰藏传佛教的。历史上,这两大宗教曾在这里发生过血与火的冲突,如今两教已握手言欢,和谐共存,佛陀和基督的智慧与慈悲的光环,在这个横断山的深山小镇里融为一体,成为西藏独特的文化亮点。因此在盐井,如果你遇到身穿藏服,脖子上却挂着十字架的人也别稀奇,那是这里的文化特色。
  盐井是滇藏地区的中转站,明天我们将翻越红拉雪山,到达芒康县城后,重返318国道,朝此行的目的地——拉萨进发。
其他文献
【正】一、养分平衡原则合理供应和调节烟株生长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以满足烤烟生长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二、因土壤
现代班级教学的方式客观上无法对学生实行单一、个别教学。教师主体地位过强,统得过死,牵得过多,渐渐地,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压抑。对班级教学弊端的反思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
以扬州青1号、高梗白和苏州青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栽培基质和播种量对夏季立体栽培不结球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和播种量单因素及其互作对不结球白菜产量
<正> 1 熔融泵的维护小尿素厂在刚开车时,曾发生过一台熔融泵电机烧坏,两台泵的轴承损坏,叶轮固定螺栓断掉等故障,最多时一个班中拆卸泵达4~5次之多。现就我们厂的实践和教训,
在常规大田条件下,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钾肥比例对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探索直播水稻高产、高效、品质调优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随着施氮
【摘要】分析少数民族体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困惑,提出应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校本教材建设、加强体育教师培养,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少数民族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 高职体育教学 困惑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61-02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源远流长,发展至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体育锻炼价值
【正】2003年,我大学毕业后留在昆明奋斗,很快,我找到一份销售有机肥的工作。我的销售路线是沿着广福路开始的,当时的广福路两边全是农田,几乎都是种花卉和蔬菜的。那时候条
【正】谈及马鹿养殖的初衷时,黑龙江省红色边疆农场的林永峰说,在大多数人选择饲养牛羊猪等家畜时,他发现在本区域养殖马鹿的极少,2009年,他首批买回了9头马鹿。他说,喂养公
背越式跳高分为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阶段。在我们日常的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往往助跑到杆前就会突然改变方向,要么低头从杆下钻过,要么绕杆跑
【正】一、施肥时期幼苗生长划分为3个时期:幼苗期、速生期和硬化期。1.幼苗期。苗木在幼苗期需肥量不多,但很敏感,营养不足会影响以后的生长。有学者认为针叶树种幼苗出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