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名士侯方域与秦淮文化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侯方域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以政治豪情和才子风流声名远播,尤其是孔尚任戏曲《桃花扇》,将其与李香君的故事加以演绎,“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寄寓甚深。梳理侯方域与明清之际的秦淮文化,对研究明清之际的江南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侯方域晚明秦淮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侯方域(1618—1654),河南商丘人。“家门鼎盛,世籍华庑”,作为世家公子的侯方域,在江南金陵与都御史陈于廷之子陈贞慧、山东按察副使冒起宗之子冒辟疆、湖广巡抚方孔炤之子方以智同气相求,号称“明末四公子”,文章风流,名播江南。
  
  一晚明社会风气对侯方域的影响
  
  明代中晚期,自上而下呈现出颓败之势。武宗好大喜功,世宗贪婪无厌,神宗荒淫无度,多怠于朝政。皇帝昏聩,阉党擅权,官吏腐败,统治阶层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习气逐步向中下层蔓延。到了崇祯朝已“职业尽驰,上下解体”,朝廷吏治混乱,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北边后金连年侵扰,大明王朝已经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1商丘侯氏与东林党之关系及晚明结社风气的熏陶
  商丘侯氏家族显赫,家世清流,且与东林党关系密切。明末政局急剧动荡,党争尖锐激烈,侯方域祖父执蒲、父恂、叔恪皆清刚方正,与阉党交锋不啻冰炭。亦因此而父子兄弟相继遭罢黜,一时有“商丘侯氏,东林党魁”之称,名震天下。黄宗羲《东林学案》:
  “故小人之恶清议,犹黄河之碍砥柱也。熹宗之时,龟鼎将移,其以血肉撑拒,没虞渊而取坠日者,东林也。”
  天启六年(1626),阉党开始全面向东林党进攻,朝中大臣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陈于廷等先后陷狱或遭黜,工部郎中万被当廷打死,一时冷风热血,波海翻覆,东林诸贤结局极为惨烈。
  侯方域生于名公贵胄之家,其成长也伴随着激烈党争的刀光剑影。父辈们心忧天下,不畏权势,宦海浮沉于国家危亡之时,使侯方域年少时便有肃清海内之志。当时大江南北结社之风盛行,“凡是东林的后裔都援助复社,凡是逆党的余孽,都与复社作对”。受其家庭的熏陶和结社风气的影响,侯方域自然就和继东林而起的复社诸子同气相求。
  
  2晚明社会奢华恣意之生活方式的渲染
  明代中晚期的江南是经济发达的财富之区,商业、交通都很发达,如侯方域、吴应箕等复社诸子在江南贡院一带贴《留都防乱公揭》驱逐阮大铖,列名的就有好几省的人士。经济的发达带来社会风尚的变化,形成追求奢华的时尚。而且富贵之家多蓄倡优伎乐,倾向于追求耳目声色之好。这一社会风气在江南的秦淮一带尤为突出。秦淮烟水于南朝就是脂粉繁华之地,明代亦然。余怀序《板桥杂记》云:
  “白下青溪,桃叶团扇,其为艳冶也多矣。洪武初年,建十六楼以处官妓,淡烟轻粉,重逢来宾,称一时盛事。”
  从大明开国,朱元璋就在秦淮一带专辟歌舞伎乐之所,其繁荣与明朝统治相始终,尤其是到了晚明,朝廷颓势难挽,志士难施抱负,转而纵情声色者,多以此麻醉自己,寻求暂时的精神解脱。
  侯氏世代贵胄,亦有家班,侯方域的父亲侯恂官至户部尚书,曾令小僮随侍入朝,“审谛诸大老贤奸忠佞之状,一切效之,排场取神似逼真,以为笑噱”。侯方域性本豪迈不羁,少时读书,长辈管教甚严,但还是“每携季弟逸出,选伎征歌,数数然,终不荒所业”。他“雅嗜声技,解音律。买童子吴阊,延名师教之,身自按谱,不使有一字讹错。纵或宾筵轰饮,高谈雅辩,滑稽嘲笑之时,或对客挥毫,赋诗属文,裁答柬如流水,耳听目摄,心度口酬,他人旁观,五色炫瞀,而公子兼综并理,洋洋若平常。脱或白雪偶乖,红牙稍越,曲有误,周郎顾,闻声先觉,虽梨园老弟子,莫不畏服其神也”,足见才子风流,已崭露头角,乃至后来遨游“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人人引重,亦与此大有关系。
  
  二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与青楼旧院
  
  秦淮河畔,早在东晋已设有太学,南宋又立县府学考场,明初为乡试与会试考场,永乐年间又扩建为江南贡院。金陵作为明朝留都,江南贡院为南方最大的科举考场,各省人士都集中于此,成为人文荟萃之地。
  崇祯十二年(1639),二十二岁的侯方域以国子监太学生的身份参加秋试。江南胜景,名士云集,交游唱酬,风雅浪漫。而士人们为应对考试,以文会友,提倡风雅,形成了诗酒唱和、彼此结社的风气。如张溥、张采等创办的应社,后以“兴复古学”为己任而改名为复社等等。侯方域“挟万金结客,与复社中人相交甚欢”。时太仓张溥主复社、青浦陈子龙主几社,皆重方域。复社名流杨廷枢、徐孚远,几社名士李雯,宣城梅朗三,还有黄宗羲、张自烈、顾杲、万寿祺、梅惠连、姜垓、方文、余怀等文人名士,纷纷与侯方域定交。他们以清议自持,品核执政,裁量公卿,一时有“太学党人”之目。
  与江南贡院近在咫尺,以秦淮水畔相隔而两两相望的,是青楼旧院。《板桥杂记》:
  “旧院与贡院遥对,仅隔一河,原为才子佳人而设,逢秋风桂子之年,四方应试者毕集:结驷连骑,选色征歌,转车子之喉,按阳阿之舞,院本之笙歌合奏,舟之一水皆香,或邀旬日之欢,或订百年之约。”
  《列朝诗集小传》也记载:
  “万历甲辰中秋,开大社于金陵,胥会海内名士,张幼于辈分赋授简百二十人,秦淮伎女马湘兰以下四十余人,咸相为缉文墨、理弦歌,修容拂拭,以须宴集,若举子之望走锁院焉。承平盛事,白下人至今艳称之。”
  这种风气也是由来已久。士子们远道而来,盘桓经年,或年少多金,或风流倜傥,难免有豪客一掷千金买笑;倘若再加上或苦读寂寞、落第心伤,或心有悲愤郁结而不得发,自然也希冀红袖添香之安慰。
  正是此年,在太仓张溥、云间夏允彝、宜兴陈贞慧等复社名流的介绍下,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结识。侯方域为之作《李姬传》云: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陈贞慧为东林党魁陈于廷之子,“明末四公子”之一,年长侯方域十四岁。而此前,四公子之冒辟疆曾与秦淮名妓沙九畹、杨漪流连多日,又因方以智的称引,初识十六岁的秦淮名妓董小宛,叹其香姿玉色、神韵天然。其后,也曾无比欣赏善歌弋阳腔的陈圆圆,称其歌“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对此,陶慕宁先生评价道:
  “盖当日吴越勝流,醉心声妓,陶情花柳,任诞放恣,以成积习,非此不足以交游结社,不足以排风骚。”
  复社四公子乃江南士望所归,气节文采,映照一时。秦淮佳丽,亦结纳四公子高其身价。盖吴越间“虽黄童白叟、妇人女子皆知东林为贤”,东林胜流“所品题甲乙,颇能为荣辱”。
  “水阁名花香暗度,倡楼豪客酒初醒”。等待于江南贡院应试的侯方域,在秦淮河畔过着佐以歌伎、豪侠任气的浪漫生活。“遇人不肯平面视,然一语合,辄吐出肝肺,誉之不容口,振友之厄,能不吝千金”。当时侯方域父亲侯恂系狱,然方域每侑酒必佐以红裙。为此黄宗羲曾力劝并向张自烈云:“朝宗之尊人尚书尚在狱中,而燕乐至此乎!吾辈不言,是损友也。”张自烈亦认为“朝宗素性不耐寂寞”。而复社名流们,也是裘马轻狂,旧院笙歌,在裙屐风流中,豪情慷慨,俯仰世事。同时,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青楼女子,也通过结交文人雅士,声价自高,彼此文酒之娱,蔚然成风,而才子风流与佳人风致相得益彰。
  名士风流与秦淮歌伎的生活密不可分,江南贡院与秦淮旧院可谓相辅相成。尤其是“秦淮八艳”声著一时,如侯方域与李香君、冒辟疆与董小宛、钱谦益与柳如是、龚鼎孳与顾媚,吴伟业与卞玉京等等才子佳人之说广为流传。对此,余怀《板桥杂记》对明末秦淮歌伎着力甚多:
  “金陵为帝王建都之地,公侯戚畹,甲第连云,宗室王孙,翩翩裘马,以及乌衣子弟,湖海宾游,靡不挟弹吹箫,经过赵李。每开筵宴,则传呼乐籍,罗绮芬芳,行酒纠觞,留髡送客,酒阑棋罢,堕珥遗簪,真欲界之仙都,升平之乐国也。”
  个中佳人诸如顾媚、董小宛、卞玉京、寇白门、李香君、马湘兰、郑妥娘、柳如是等,不仅擅琴棋书画、歌舞伎乐,而且吟诗作赋,风调清奇,品格也颇有高致。她们与当时的政界要人和东林、复社清流人物如龚鼎孳、冒辟疆、吴伟业、侯方域、钱谦益等一起品评当世,讽议时政,乃至卷入政治风云的惨烈斗争中。
  
  三秦淮文化的构成和内涵
  
  何为秦淮文化?秦淮河,相传是秦始皇凿通江宁方山引淮水而成,故名秦淮。在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它负荷着太多的文化意象和文化内涵。自战国越王勾践始,东吴、东晋皆依河建筑城池,作为天然屏障。六朝以后,商业兴盛,秦淮又兼水运。东晋建都南京,豪门望族纷纷聚居于此,朱雀桥、乌衣巷、桃叶渡成为永久的人文意象。金粉楼台,富贵温柔。明清市井繁华,又设官妓于此,秦淮更是声名大振。故此有学者认为“秦淮是多重意象的集合体:军事堡垒、商业中心、水运枢纽、人文胜地、风月场所和大众娱乐空间”,“秦淮文化是大众多元文化的复合体,这是构成秦淮空间的重要文化特质,文人、青楼、商业、娱乐、消费等源文化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秦淮空间的文化系”,并指出这些同时存在的意象共同构成了秦淮空间,其中士子空间是构成秦淮文化的重要内涵,而非后世所说的仅仅是青楼文化。
  的确,明清之际秦淮一带的繁华与消歇,反映着政治、经济、文化、时代思潮、地理环境和易代剧变等各个层面的因素,而秦淮文化的构成也绝非只是胭脂水粉,舞榭歌台,才子佳人。其所包含的内蕴也需要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东南财赋地,江左文人薮”。江南历来经济富庶,人文发达。明清之际,秦淮越来越繁华,与破败的残山剩水相反,成为醉生梦死、莺歌燕舞的安乐乡,也成为仁人志士议论时政、重整旗鼓的政治战场。缱绻缠绵的爱情追求与家仇国恨的政治斗争并行不悖。有人说秦淮碧波流荡的是文脉兴衰,旧院名妓背负的是家国大义,诚非虚誉。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秦淮文化的精髓在于人的灵魂的涤荡和精神气节的高扬。其内涵可从以下方面考察:
  首先,情真意挚。
  侯方域落第,李香君为其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词》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不复歌矣!”
  东汉蔡邕善琴博学,名闻当世,但因其依附董卓,而为世所不齿。李香君能以此劝勉激励侯方域,足见其情真意切。
  《影梅庵忆语》也记载董小宛对冒辟疆至死不渝的追随,“我入君门整四岁,早夜见君所为,慷慨多风义,毫发几微,不邻薄恶。……敬君之新,实逾爱君之身”。清秦际唐《题余澹心板桥杂记》云:“笙歌画舫月沉沉,邂逅才子订赏音。福慧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由此可见,两者虽是男女之情,更兼有师友知音之谊。
  第二,才姿兼备。
  同时名姝,多善吟咏,能音乐,工书画,与吴越党社胜流交游。而侯方域亦慕李香君才名而来。还有如顾媚除擅长戏外,尚通文史,擅画兰。陈维崧《妇人集》称“顾夫人识局朗拔,尤擅画兰蕙,萧散落托,畦径都绝,固当时神情所寄”,卞赛“知书、工小楷、善画兰、鼓琴”,董小宛“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柳如是则更是“知书善诗律,分题步韵,顷刻立就,使事谐对,老宿不如”。
  第三,慷慨任侠。
  复社四公子,风节自励,名重一时。政治风云诡谲之时,巾帼不让须眉。葛嫩“能开五石弓,善左右射……自号‘飞将军’”,“甲申之变,移家云间,间道入闽,授监中丞杨文骢军事,兵败被执,并缚嫩。主将欲犯之。嫩大骂,嚼舌碎,含血
  其面,将手刃之。”马湘兰“性喜轻侠”,寇白门“匹马短衣……为女侠”,李香君也被侯方域称为“侠而慧”。她们在杀身成仁的儒家传统中,显现出光辉的人格内涵。
  第四,远见卓识。
  当时阉党阮大铖屏居南京,勾结马士英图谋当政,为诸名士所不耻,顾杲、陈贞慧、吴应箕等作《留都防乱公揭》,揭发其罪状,一时舆论哗然。阮大铖不惜重金,欲利用侯方域以结欢于复社诸子,便命王将军盛情款待,反复九日。诗酒文会、歌舞伎乐的生活,对于侯方域来说,亦不过常态,然李香君颇为用心,认为王将军甚贫,如此重金挥洒,实为可疑。侯方域顿然惊醒,再三询问,方知乃奸佞阮大铖曲意逢迎,以求示好所为。故侯方域日李香君为畏友,李香君也因远见卓识而深得复社文人的敬重。
  第五,忠贞不屈。
  晚明社会风气放纵,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江南之士轻薄奢淫,陈梁诸帝之遗风也。”理学式微、心学兴盛,享乐风习的熏染,逃禅思想的出现,士人在观念上也渐渐不再坚守礼法,他们畅饮酣歌,悠游市井,青楼女子更无需坚贞之求。然李香君于《桃花扇》中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在风尘,傲骨非凡。尤其在明清易鼎之际,她们关心国家命运,崇尚气节,大义凛然,从她们对社会乃至历史的影响来看,更非一般文人可比。
  就侯方域而言,真正能使 “一时文章、气节、经济之誉,争归朝宗焉”,也并非其名士风流的贵公子作风,而是其生于家国鼎沸之际,慨然澄清天下的救世意识;于群小当政暗无天日之时,讨伐魏阉遗孽的骨力风节;于江山处风雨飘摇中能出生入死,“少遭党禁,又历戎马间而乃傲睨若是”的矢志不渝。
  “方明季启、祯之间,逆阉魏忠贤徒党,与正人君子各立门户,而一时才俊雄杰之士,身不在位,奋然持天下大义者,有四公子其人”。复社四公子被视为东林后劲,皆父子前赴后继皎然与日月争光的海内名士。而一旦世事无常,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命运也一起改变。如侯方域的另一好友梅惠莲,入清后亦削发为僧,佛号槁木。“少年生世卿之家,百万一掷,粉黛连行……。未几,与仆遇金陵,则萧然布素,无豪侠态,而大师意若有余,盖是时已舍富贵也。”侯方域的归隐也是如此,绚烂绽放之后,痛定思痛之后,于国于已,内心深处所存得坚忍精进之想。而众人所历尽的繁华粉黛,诗酒歌伎也随着江山易主而烟消云散了。
  总之,侯方域等名士风流,与歌舞伎乐之人的交往绝不只是耳目声色之娱,而实有真挚情感甚至爱敬有加。在世情艰险、风雨飘摇的末路中,士子与歌伎的黍离之悲、亡国之恨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而江南曾经的繁华歌舞也渐渐成为昔日回忆,暗淡下去。秦淮河畔的流韵也随着清朝定鼎而尽敛光华,成为后人雅谈风月的逸闻轶事,也是后人抚今追昔的文化遗产。
  基金项目:本文为金陵科技学院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侯方域与明清之际的江南文化”(项目编号:jit-n-2008-006)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縣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2] 张廷玉等撰:《明史》(卷218),中华书局,1984年。
  [3] 余怀:《板桥杂记》,南京出版社,2007年。
  [4] 侯方域著、王树林校笺:《侯方域集校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5]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6] 陶慕宁:《从〈影梅庵忆语〉看晚明江南文人的婚姻性爱观》,《南开学报》,2000年第4期。
  [7] (清)方文:《嵞山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8] 陈蕴茜、刘炜:《秦淮空间重构中的国家权力与大众文化——以民国时期南京废娼运动为中心的考察》,《史林》,2006年第6期。
  
  作者简介:黄玉琰,女,1977—,河南商水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与文化,工作单位: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元代著名文人马致远是“悲秋”文学主题的创作健将。其代表作《双调·夜行船·秋思》将一个生活在乱世的文人矛盾的内心情感状态表露无疑,并成为一段流传千古、荡气回肠的灵魂剖白,为后世人所称道。  关键词:马致远沉沦自赎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悲秋是中国文人笔下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从文学创作的心理和价值而言,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趣味,即通过对于自然万物的体验
期刊
摘要对魏晋风度的内涵的诠释,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美学史的研究中可谓见仁见智,但有一点,似乎形成了共识,那就是魏晋时代对“人的主题”的全新认识,对“生命的发现和表达”成为那一时代最具代表的思想成果和艺术成果。  关键词:魏晋风度生命的发现生命的表达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魏晋时代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战争、混乱、苦难、痛苦、无常……同时也是一个精神自觉和个性解放的时代,后世将
期刊
摘要杨循吉前期的诗学思想既传统又叛逆,他主张全面师法盛唐、晚唐及宋代诗歌,其诗学体系将“法”、“情”、“境”三者并提,反对模拟,反对泥古。其后期诗学思想发生重要转变,主张创作应当一任性情,不拘格律与体裁,不为古人古法所限,对传统诗学体系进行了彻底颠覆。  关键词:杨循吉诗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杨循吉(1457—1546)字君谦,号南峰,世称南峰先生,明代著名诗人,
期刊
摘要 古典诗歌既要遵循格律限制构造语言,也要通过戛然而止的结尾来构建意想和意境,“无尾实有尾,无意则意深”,在境象合一时,猝然而收,戛然而止,创造更大的联想自由和更多的想象余地,最终熔炼为具有典型性的诗歌意境。  关键词:意境结尾境象合一戛然而止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单就形式而言,诗歌绝对是一种语言简约而精粹的文学体裁。它充分运用格律、字法、章法和修辞等手法,以简练的语
期刊
摘要 唐诗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然而其中仍不乏语言鄙俗、格调卑下者。明人杨慎就揭示了这一现象,并给它们冠以“劣唐诗”之名。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分析研究这些唐诗及其作者,找到其存在并流传的原因。  关键词:唐诗劣唐诗尚俗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劣唐诗”,顾名思义指的是唐诗中之拙劣者。当然,它的参照对象当为代表中国诗歌最高成就的盛唐诗中兴象玲珑、圆融通透之诗。  本文所
期刊
摘要美国大学新生在其作文中讨论了刚进入大学时所面临着的新的挑战。他们以不同的视角观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寝室文化、适应环境、课程选择、教师授课等。新生作文反映出他们关心的问题以及其价值倾向。  关键词:寝室文化环境适应种族意识课程选择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    大学是青年人的聚集地,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殿堂,是反映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为了了解美国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学习的观察以及他们
期刊
摘要 清代泰州的女性文学可谓蓬勃兴盛,蔚为大观,尤其是家族文学成为了泰州地方文学史中最显著的文化现象之一。据粗略统计,泰州女性作家约有七十八人,主要分布在海陵、兴化、泰兴、姜堰、如皋等地,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她们凭借淡泊、朴实、高雅的文风,坚韧、刚毅、执着的精神,在泰州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清代泰州女性作家地域分布发展轨迹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的孟浩然,经常被前人以一种隐逸的姿态来进行解读。但这种隐逸情怀的深层面却是与他仕隐情结的矛盾和融通密切相联系的。本文主要通过他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归隐待仕、长安求仕和漫游入幕,来论述孟浩然在他诗歌里所体现和反映出来的仕与隐情结,以希求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孟浩然。  关键词:孟浩然仕隐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袁行霈先生在《李白诗歌与盛唐
期刊
摘要 温庭筠恋情词存在三类抒情视角:以第一人称从男性抒情主人公的角度直接抒发男性对于女性的恋情;以第三人称从男性看者的角度对恋爱中的女性进行叙说和描绘;以第一人称从女性抒情主人公的角度直接抒发女性对男性的恋情。从这三种不同的抒情视角,温庭筠看到了男性恋爱的快乐,女性对男性的思念和渴慕,更虚拟了在抒发恋情的时候,仍不忘怀于叙说自己的居室、衣饰和容貌,所抒发的恋情明确、专一而含蓄的理想女性。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自《水浒》故事流传以来,宋江便以“仗义疏财”闻名天下。实际上,他“疏财”是实,与常说的“仗义”则相去甚远。理由有三:其一,宋江所疏之财大多来历不正;其二,宋江“疏财”的对象多半不是需要资助之人;其三,宋江“疏财”别有用心,往往并非出于“仗义”。可以说,宋江“疏财”,但并不“仗义”。  关键词:疏财来源对象动机仗义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宋江出场时,《水浒传》对他做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