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意推断内容,由语境准确表达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填空式连贯题是高考高频考点,2016年全国高考的三套试卷,全部考到了这类题型。因此把握这类题型的出题规律,了解考生在解答这类题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
  考生面对填空式连贯题的最大困惑有两个:一是不知填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填写。很多考生在此题上面费了许多时间,修改了许多次,最后得分却并不如意,多是因为不清楚此类试题想要考查的是什么。
  填空式连贯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整体把握能力、对语意的合理推断能力以及对语言的准确表达能力,往往在一段完整的文本中抽空两到三句话,造成语意的割裂。考生想高效、快速知道抽空的句子是什么内容,必须读懂全文,根据全文内容来推断画线处的内容。要想准确地填写,还必须考虑画线句子前后的语境。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例子来看一下这类试题的解题步骤与解题方法。
  例:与传统“粉丝”相类似,微博“粉丝”所关注的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 ,并且可以为自己建构一种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与名人进行信息沟通, ,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为自身带来直接的交流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名人微博的重要原因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与名人偶像的交流中找到自我认同。
  第一步:根据文段已知内容把握全文要点。
  我们用压缩语段的方法画出文段中重要的句子,发现文段的最后一句是总结句,告诉考生两点信息:粉丝关注名人微博是一为了满足自我情感需求,二是为了找到自我认同。
  第二步:根据文段要点对文段進行合理的划分,以此揣测各句所要表达的重点。
  本文段以句号为界,共分四个层次。第三句最后说“甚至对自己产生认同”照应了第四句总结句中的第二个要点,那么我们据此可以合理推断为第二层讲的应是:关注微博满足了自我情感需求。这样首句讲微博“粉丝”关注名人,第二层讲关注名人可以满足自我情感需求,第三层讲关注名人可以产生自我认同,第四层次进行总结。这就是一个合理的表达层次。
  第三步:根据文段要点来合理推断每层中所缺失部分的内容。
  第二层的要点是关注名人微博可以满足自我情感需求,而且中间还出现了一个关联词“并且”,“并且”表示并列的意思,但第二层现有文字始终没有出现“满足自我情感需求”这些文字,因此这里所缺失的应是有关“满足自我情感需求”的文字。
  第三层的重点是“产生自我认同”,现有文字已经表达出了这个意思,但是在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前面有一个关联词“而是”,与“而是”相对应的关联词应是“不是”,“不是”表示否定,那么前面内容应是否定“直接交流带来自我认同”的内容。
  第四步: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境准确表达所缺失的内容。
  第一处画线句子是在第一二层之间,既要承上“粉丝关注偶像”,又要表达所缺失的内容“满足自我情感需求”,还要照顾到后面“并且可以为自己建构一种生活的幻象”的句式,因此这句话的标准答案就是:
  粉丝关注偶像可以满足自我的情感需求
  第二处画线句子是在第三层中间部分,主语“粉丝通过微博与名人沟通”已经具备,所以这句话只需要表达出缺失的内容“否定‘直接交流带来自我认同’”,并且照顾到与后面句子的句式一致既可。所以这处答案为:
  不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得明星信息
  有些文段没有总起或总结的句子,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内容推断整个文段的意思。
  例:(2016年全国卷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 ,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 ,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 ,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第一步:我们根据保留下来的文字概括文段所要表达的意思。
  以句号为界,我们把文段分为两部分,之后加以概括,我们发现句号前的主要意思是:
  “花青素决定了花的颜色,因为花青素在酸、碱、中性环境中呈现不同色彩。”
  句号后半部分没有主语,但句号后面表达的意思我们依然可以推断为:
  “牵牛花一天之中可以呈现不同色彩,这是因为细胞中的PH值发生了变化。”
  第二步:根据文段要点对文段进行合理的划分,以此揣测各文段所要表达的重点。
  文段第一句介绍说“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这是一处总起性的句子。所以第一层应该是介绍“花青素在不同酸碱环境下呈现不同色彩”,那么后半部分应是“花青素可以让同一种花在一天之中可以呈现不同色彩”。
  第三步: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表达所缺失的文字。
  第一处画线句子后面列举了酸、碱、中性中呈现出来的具体色彩,那么这一处画线的句子应是对下一句的总起,所以答案为:
  (花青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第二处既要承前确定主语是“花青素”,又要概括“比如”之后的内容,因此答案为:
  花青素还可以使某些花的颜色一日数变
  第三处照应第一层的“花青素在不同环境下形成不同色彩”,同时又承接着前文“PH值发生了变化”,那么答案就应为:
  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下面是山东省2016的高考试题,我们按前面的方法来做此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又到了东滩草长莺飞的时候。芦苇荡深处,悠然浮出水面的大鱼猝尔游走;不时有鸟儿落下啄食,或是翩然起飞,优美地消失在远方。5年前, 。那时,广阔的滩涂上没有管护人员和设备,多的倒是偷猎者,毒杀鸟儿的事时时发生。然而, 。这种原产于北美的入侵植物,在东滩扩展迅猛,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寸草难生”,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迁徙越冬的鸟儿没了食物和休息地。如今,东滩的互花米草已被剿灭大半。
  分析:本段文字的内容主要是说东滩的现在与过去。过去又分为两层,“然而”表示转折,但是第二处画线后的内容是说互花米草的危害,那么说东滩过去的这两层间就构不成转折关系,而应是一种递进关系,用转折的语气引出对东滩更为严重的影响。
  第一处既承前“东滩草长莺飞”,又要开启东滩5年前的不足,因此答案为“东滩的景象可不是这样”。
  第二处与上文构成递进,同时要照应下文内容,所以答案为“比偷猎者更可怕的,是互花米草”。
  由以上三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文段内容怎么变化,读懂语意,合理划分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缺失内容的合理推断,之后再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表达出缺失的内容,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与根本。
  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在此类填空式连贯题中提高自己的语意把握能力、合理推断能力和准确表达能力。
  [作者通联:山东青岛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中这一语文性质的表述,不仅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且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两大特点“综合性、实践性”。这就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一篇篇文质兼美、不同特色的课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在用好这些例子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当教学的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上时,我们就自
一、过分注重审题立意的写作教学现状  在如今的作文指导课与作文讲评课上,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占据着大量的时间,耗费着师生大量的精力。关于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从高一讲到高三的现象并不鲜见,可见教学效率较低。所费时间精力自不待言,所取得的效果却难言满意——不少学生经过多年训练依旧“偏题”。当然,“偏题”与人本身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生能力有关。但过分注重审题立意的作文教学已然挤占了正常的写作课程时间的现状不容忽
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同年9月5日至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国语文》编辑部,召开了北京地区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座谈会,会议由吕叔湘先生主持。座谈会上,语文界泰斗级人物朱德熙、张志公等相继发言,他们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直陈语文教学问题
记叙文易写难工,写得不好,可能就成了流水账、温吞水,琐碎凌乱而又寡淡无味,缺少动人的力量。仔细品读《背影》《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三篇文学经典,探究其中叙述技艺——“背景”“叠加”“映照”,可以增强我们对经典丰富内涵的理解,进而领悟感人至深的叙述力量。如此,它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有诸多启示,为我们解读叙述文本打开了一扇窗。   一、背景——打下叙述的底色   “长向文坛瞻背影”,《背影
【缘起】  《〈论语〉选读》是浙江省高中语文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门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教学,至少面临着五大困惑:第一,《论语》是经典,如何“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第二,《〈论语〉选读》教学是学术研究,还是生活还原?第三,《论语》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语录体典籍,如何将其连贯起来?第四,《〈论语〉选读》教材是编者重新分类编排的,教学时如何突出主题?第五,教材是如何顾及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
学生作文能否虚构,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赞同者认为虚构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反对者认为虚构不利于表达真情实感。似乎都有道理。在笔者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必须厘清什么是虚构。  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丰富的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它是把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的重要途径。谈到虚构,就会有人把它与真实
阅读可以带给人知识和思想,也可以对人进行情感浸润,还可以给人提供一种方法,这是阅读的价值所在。可以说,阅读能力是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重要力量,也是高中语文的核心能力,更是一种指引人的精神力量。如果说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阅读依据兴趣,高中则依据价值和意义。借助深度学习理论,秉持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还可以通过“解析—组合” 思维方法,建构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把阅读行为引向深入,把阅读质量提升。同时,也把写
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的构建和运用。语文课程就是要踏踏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写作。语文课程无论如何改革,教会学生读书写作总是不变的根本。读书写作是学习、模仿、内化、建构和运用语言的过程。语言的构建和运用强化读写能力,而语文学科阅读课程体系,包括三种阅读: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和语言建构,并在鉴赏中表达自己的观
2016年9月,教育部推出的“统编本”语文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正式投入使用,新教材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方面做了有效尝试。  教材不只是教师的“教本”,更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统编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其中由“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两个层次组成的课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材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我们教师
近几年来,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下简称“语文核心素养”)的探讨也成为语文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和说明,更是将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推向高潮。本文选取2017年刊发的有代表性的三篇文章,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两方面加以评析,以期为后续的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语文核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