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与交融:三坝纳西族丧葬文化及其当代变迁

来源 :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魂有所归,是三坝纳西族人的普遍愿望,指的是让死者的灵魂处于应属的空间与状态。他们相信亡魂如若无处安放,除了自身得不到安宁,也会对活着的人带来无尽麻烦。葬礼是三坝纳西族最重要的安魂方式。通过葬礼仪式,人们帮助死者的灵魂从“祀”(意为生者,葬礼中代表家屋成员)阶段转换到“日”(指的是处于过渡状态的亡魂,葬礼中代表家屋中的客人)阶段,最后再转换到“茹”(意为家屋祖先)阶段,完全地脱离人类社会去到祖先的身旁,成为祖先一员。三坝纳西族家屋空间是亡魂不断实现转换的具体场所。三坝纳西族葬礼吸收了不少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体现出交融性变迁,丰富了纳西族丧葬文化的内涵。
其他文献
建国于公元初期的骠国是缅甸古代早期的国家政权。《旧唐书》始正式为骠国立传。中缅之间的官方正式交往至迟在南朝刘宋间就已有记载,中国古代正史也早在《梁书》中就正式为该国立传,只是在这些早期史籍中所采用的译名不同,同时该国使团早期多取道经广州来华,不同于中唐以后多取道陆路经云南、四川入长安,所以,人们没有意识到《后汉书》中的盘起、《梁书》中的婆利,也就是《旧唐书》中的骠国。
在一系列有关吐蕃赞普的古藏文文献中,chos与gtsug lag意指礼或与礼相关的礼法、礼俗、礼仪、礼制及天道或天地之道。传统儒家思想,尤其以德治为中心的王道思想,曾对吐蕃的政治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些文献一再强调吐蕃的礼制永不移易,这是赞普王室对其统治合法性的宣言。吐蕃的政治文化既有欧亚内陆文化的传统,又有中原儒家文化的要素。儒家礼仪制度之引入吐蕃,发生在松赞干布统治时期,其目的在于以成文的礼制的形式,规定上下的权利,区别君臣的名分,确定赞普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从而保证赞普王室的长治久安。
国家起源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涉他们对国家本质、职能、暂时性与消亡趋势的理解,是他们构想未来共同体时的思想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区别于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标识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写作和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核心理论,国家起源理论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构建产生过重要影响。学界围绕着血缘与地缘的关系,平等社会与酋邦,马克思恩格斯具体观点上的差异,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等多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起源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成绩斐然,但也存在着误解和偏差,在研究深度
2019年9月21日,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倡导并主办,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承办的“首届民族史学科建设联席会议”在昆明召开。此次会议主题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创新发展与‘三大体系’建设”。围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民族史研究如何克服挑战并创新发展,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等民族史学界面临的共同议题,来自全国40余名各高校、科研院所,在民族史研究领域颇有成就的学者积极与会,就民族史学科建设、民族史研究方法、民族史教学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完成全部贫困县摘帽的脱贫攻坚任务的收官之年。今后面临的扶贫任务是在巩固已有扶贫成果基础上,防止脱贫人口大面积返贫,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因此,贫困的测度和评价体系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借助最优社会福利函数理论,构建贫困发生率、贫困线、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测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设计以贫困发生率为被解释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提供的民族地区相关经济指标,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并指出其政策含义。研究表明,计量模型的
民族地区地方税体系的差别化构建是精细化税收制度改革、建立包容性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地方税体系差别化构建,可以增强民族地区税收治理的针对性和务实性,确保民族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地方级税收收入体系”的广义维度界定“地方税体系”,论证民族地区地方税体系差别化构建具有法律、政策和现实三个方面依据,并在“税法统一、税负公平、调节有度”的税收制度改革目标下,提出民族地区地方税体系的差别化构建的设想与建议:基于税收法定的拓展地方税权下差别化构建民族地区地方税体系;基于规范透明的智能征管下差别运行民
本文以大量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客观描述了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族际通婚的现实状态。建塘镇各个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十分广泛,族际通婚率高于族内通婚率,呈现出各民族相互交融的状态,这也是云南藏区长期保持稳定和谐的较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根基。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族际交往程度是影响族际通婚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族际交往是族际通婚的前提,族际通婚是族际交往的结果,族际交往的条件和环境规定和影响着族际交往的效果,族际交往的效果则直接影响着族际通婚状况。从经验事实看,影响族际通婚的诸因素无一不是通过族际交往的传导,作用于族际通婚。因
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世界,导致其如此快速、迅猛传播的“病毒来源”尚不明确。笔者认为,致使疫情快速蔓延有一个“无形宿主”,即移动属性。现代“移动”成了疾病快速传播的“帮凶”。这提醒我们,当我们在充分享受现代移动性带来的便捷和高效时,谨防移动性同时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灾难。本文从文明演化进程的维度,结合新冠疫情与现代性关系进行评述,从人类学的角度对几种有代表的移动属性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全幅性移动”机制的设想,对当前疫情的防范提出具体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少数民族群体的脱贫攻坚,在破解结构性约束因素的同时,也需要激发个体和家庭的内在发展动力。反贫困的政策或项目需要给贫困者带去脱贫的希望和信心。国内学术界虽然对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大部分研究仍然处于理论层面的讨论,而较少对其背后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基于民族地区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从多个视角分析与少数民族贫困群体内生动力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脱贫信心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数量较少、未婚、受教育水平较低、健康状况较差、自我效能感较低,以
海南岛渔民自古以来就在中国南海诸岛从事渔业生产。从风帆航海到机动船出现,南海渔民经历了不同的航海时代。在岛礁生产生活的渔民也经历了季节性住岛到长期住岛的过程。本文以西沙宣德群岛和永乐群岛住岛渔民群体为例,展示了住岛渔民独特的渔猎生计方式,揭示了其对利用海洋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