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深度解读,实现有效创编(上)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qi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经过编者的精心选择和编排,是极好的范例,也适合多数情况下的教学场景。“用教材教”一直是被推崇的教学理念,但“用好教材”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如果把教材当作教学活动的“圣经”,做不到“因生制宜”,教学的创新就无从谈起。
  本期,我们从创造性使用和改编教材例题的角度选择了几篇文章,以期对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媒介。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是以例题为线索的,例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立足教材例题,适当进行补充调整,充分挖掘内在功能,从而助力教学目标的落实?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为例(基于新人教版教材),提出三点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一、补充例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小学更是如此。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大多数例题都创设了一定的情境,情境在小学数学例题的编写与教学中占据了突出地位。从情境认知的观点来看,当情境所呈现的内容与学生的经验或知识背景发生联系时,就能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动机。但是,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教材例题都创设了情境,因此,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合适的例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搭配(一)》时,教材上的例题是非情境例题:
  例1: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考虑到二年级上学期学生的认知规律,形象思维占据主要成分,教学时,笔者将这种抽象的数学操作活动赋予儿童化情境(如图1),以3个小朋友和小精灵一起逛儿童乐园为活动场景,以破解数学城堡密码为具体任务,从而增加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实践表明,二年级学生对这种“猜密码,开城门”的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挑战中变被动认知为主动探索,顺利完成了新知的学習。
  再如,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材中的例3也是一个观察两组乘法算式的纯数学情境(图2)。教学时,笔者选择将学生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而且特别喜欢的数学游戏“青蛙儿歌”引入(图3),在学生的诵读中提出问题:
  (1)6只青蛙多少只眼睛?60只呢?600只呢?能列出算式吗?
  (2)20只青蛙多少条腿?10只呢?5只呢?能列出算式吗?
  实践证明,因为补充了这样的情境,并对例题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学生在列算式、交流发现、总结规律时都非常踊跃,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描述也非常到位。
  当然,情境有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竞争情境、游戏情境等不同类型,教师需根据班级学生和教学实际进行合理创设,本文不再赘述。
  二、调整例题顺序,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的心血与智慧。一般来说,数学教材上的例题都是编者经过反复推敲精选的,例题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受家庭环境、所处地域等的不同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千万不能把教材当作“圣经”完全照搬,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根据课时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适当补充内容或调整例题教学顺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内化,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二年级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如图4)的编排结构是例11呈现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不进位、不退位),接着例12呈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位、退位),并类推到整百、整千数进位加和退位减。不难看出,教材是基于计算的难易程度进行编排的,却忽略了学生加减法知识的学习顺序。学生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应该说,这里接着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位、退位)才是自然的学习顺序。
  在本课研究中,笔者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第一次,遵循教材编排顺序,先教学例11,再教学例12,发现这样的教学令执教者、听课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别扭,学生已经学会了整千数加减法,却要再回过头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总感觉不顺畅。第二次,从一年级下学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切入,过渡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也就是先教学例12,再教学例11。实践表明,教学效果也不佳。能不能将加减法计算的学习顺序与计算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有效的联系和融合呢?第三次,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首先,从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入手,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回忆数的组成,直观感知数位;接着,从一年级下学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切入,仍然借助计数器,牢牢抓住“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基本模型(2 3=5,如图5),在巩固数位思想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整百、整千数加减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再类推到进位和退位的口算。这样,既能体现以认数为前提的计算知识本身的呈现与学习顺序,同时很好地解决了计算由易到难方法上的问题,学生学习轻松,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基于这样的研究,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材第61页),也作了这样的调整:首先,说一说,复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各部分名称;接着,摆一摆、画一画,引導学生用长度相等的多边形连接棒(带锁扣的)分别摆三角形3次和四边形3次,并在练习纸上描出每次摆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然后,比一比、议一议,观察描出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感受三角形形状的唯一和四边形形状的不唯一;接下来,拉一拉,请学生轻轻拉动扣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形性;最后,找一找、谈一谈,引导学生回忆和寻找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稳定性质的例子。实践表明,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不仅乐于参与,主动思考,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拓展例题内涵,开阔学生视野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句经典论述,但多数人却忽视了这句话后面还有话,即“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叶老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充分挖掘文本内涵,提升学生能力。就小学数学来说,我们有必要对教材例题进行适当拓展,在例题基础上适度延伸,挖掘其内涵和外延,拓宽学生视野,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以达到激发思维、启迪智慧的目的。
  例如,六年级上册《分数除以整数》(教材第30页)一课,教材呈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可以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也可以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然后,通过第二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感受到,当分数的分子不是除数的整数倍时,转化为整数除法的方法不适用了,由此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转化为分数乘法进行计算。
  当分数的分子不是除数的整数倍时,真的不能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吗?其实不然!如图6,将被除数[45]进行通分,先将分子分母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也就是将每一份缩小到原来的[13],此时每一份就是[15×3],分子变为4×3=12份,是除数的整数倍,可以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进行计算了!而且,可以惊奇地发现,最后的图示和将本题转化为分数乘法的图示是一样的!这是因为,转化为分数乘法是分了再分、取了又取,而转化为整数除法是先通分分好、再取,其背后的本质都是分数的意义。基于这样的研究,教学时,在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上的思考。实践证明,少部分学生能很快想到这种方法,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明白这种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思考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深刻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再如,四年级下册《轴对称》(教材第82页)一课,教材中引导学生欣赏国旗、交通标志、剪纸等各种对称图标、图案,根据小树和五角星的一半画出另一半,在“生活中的数学”中介绍中外著名建筑中的對称等,使学生充分感知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但这些大多都是立足于欣赏的角度,且多是静态的。能否找到轴对称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和巨大价值的例子,从而带给学生知识的震撼呢?教学前,通过大量搜索,笔者找到了轴对称在文物修补、美容等行业中的应用(如图7)。教学中,当这样的图片在课件上展示出来的时候,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呼、惊叹,在感受到知识魅力的同时,他们对于轴对称的认识也一下子变得开阔且深刻起来。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不够全面。需要指出的是, “用教材教”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创造性使用 合理性改编”,但如果暂时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就应先尽量做到尊重教材、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千万不能把“创编”变成了“篡编”,这一点,对于青年教师更是重要。
  (作者单位: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荆州市荆州区教學研究室)
其他文献
从克罗斯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的名称我们可以看出,该枪可以兼作精确射击步枪和狩猎步枪使用,名称中的“CROSS”即为“交叉”之意。根据西格绍尔公司的官方说法,他们在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市场上缺乏一种既适用于精确射击,又适用于狩猎的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因此便开发出克罗斯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此前,狩猎步枪多优先考虑轻量化设计,其次才是精度,而精确射击步枪则首先考虑精度,其次才是减轻质量。因此,西格绍尔公司
摘要:以废弃食用菌菌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营养成分,循环利用栽培食用菌、加工饲料、生产有机肥料和生物质燃料等,探索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展望其研究前景和趋势,为实现菌糠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菌糠;饲料;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S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1-0075-02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菌糠等废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现实生活中的光和火已习以为常到从不考虑的地步。但是在野外行动时,无论欠缺哪一方面,人员行动都很难继续下去。  手电筒和简易火炉虽然设计简单,但却是军事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分两期呈现多个国家采用的军用手电筒和简易火炉——  光和火在军事行动中  的重要性    现代都市即使是深夜,也不乏照明灯和霓虹灯的闪烁。但是一旦踏足到没有光的野外环境中,深夜的黑暗程度是令人惊诧的,可谓
所谓本色语言课堂指教师尊重语言学习规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英语课堂。笔者结合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五年级上册UNIT4 part1 “What do you collect?”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这是一节歌曲课型的英语课,歌曲名称是“Sticker”。  一、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  英语教学中,教和学应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而是着力营造英语交流环境,促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  本节课,教师教学短语
最后的牛肉盛宴(续2)哥伦比亚特区第1骑兵团的指挥官约瑟夫·斯坦纳德·贝克少校虽然脑袋被人劈了一刀,不过日后的生活倒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到9月15日中午,队伍越过已经遭到破坏的诺福克至彼得斯堡铁路,抵达黑水河畔的库克大桥。韦德·汉普顿少将故意选择这条路线也是为了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他相信不会有哪位联邦军队的指挥官认为这是一个方便渡河的好去处,因为原本横跨黑水河的库克大桥早就变成了一片废墟,联邦
庆历三年,欧阳修与范仲淹、韩琦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后来,新政失败,范、韩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欧阳修到滁州的第二年写下了《醉翁亭记》。他想借此表达什么情愫呢?  一、太守醉酒,意不在酒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从“少”“辄”中可知:太守酒量不大,不胜酒力,易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描述的就是醉态。太守醉酒,意不在酒。“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原来太守的醉不
MKKl04步枪是俄罗斯伊孜玛什公司推出的一款AK系半自动步枪。其与AK系步枪最大的区别是下护手变化较大,下护手左右两侧及底部均设有皮卡汀尼导轨,可安装多种附件。另外,上护手顶部也设有一段导轨,原AK系步枪的表尺被一段向后延伸的悬臂式导轨所取代,该导轨与上护手顶部的导轨平齐,可串联安装白光镜及夜视镜。枪口安装圆柱状三室制退器。枪托为简单的L形,可向左折叠,枪托支杆由焊接在一起的三根呈“品”字形排列
近日,各地高考政策纷纷出台,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积怨已久”的网友纷纷对数学学科“开炮”,甚至发出了“数学退出高考”的呼喊:某网站对此展开了调查,近16万参与投票的网友中,赞成“数学退出高考”者竟高达74.7%(数据来源:新浪网)。  这样的结果足以让每一位数学教师赧然:数学怎么了?享有“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人类思考中最高的成就”“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等美誉的数学,何以落到今天“人人
生态课堂是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课堂,是走向生活,生成对话的课堂。  小学数学中涉及许多计量单位,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又与数学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对学生模型思想的初步形成也有一定意义。如何采用适合学生的体验与理解的方式,让计量单位的教学在现实情境中引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  在生活中运用。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一些常用物品的重量,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