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最新一轮电信行业重组之后,中国的电信服务行业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竞争的格局,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早已成为“买方市场”。面向手机用户提供的移动业务服务是电信行业运营商竞争和关注的焦点,是本文研究的对象。手机套餐作为电信行业运营商移动业务服务(产品)的一种组合销售模式,已经成为运营商市场销售的核心销售产品。手机套餐的设计优化成为电信行业企业市场经营的重要基础工作,其管理呈现复杂性与专业性。手机套餐也经历了由混乱到规范、由面向产品到面向客户、由同质化向差异化的演变过程。虽然电信企业目前均已形成一套相对系统的手机套餐管理体系与设计流程,但是其管理模式还相对粗放。一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造成市场上大量复杂的、过时的、低效率的、甚至自相矛盾的手机套餐存在,推广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昂的局面;另一方面,手机套餐的设计缺乏科学和量化的方法,不能将目标客户群的消费选择行为、消费能力、客户终身价值、市场竞争情况等因素根据历史数据进行综合考虑及科学规划,缺乏有效的套餐评价方法,不能够形成准确的套餐经营决策依据。本文立足了电信企业手机套餐产品的管理与设计优化的核心工作,结合作者在电信公司的工作实际,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手机套餐产品的管理和设计过程,主要成果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套餐管理的体系架构,分析了套餐设计优化的核心流程、工作内涵及考虑的因素,建立了手机套餐从市场调研、套餐规划、客户分群、套餐设计等环节工作直至套餐优化、套餐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实现手机套餐的专业化、系统化、流程化管理。(2)针对手机套餐的设计环节,提出一套基于顾客选择行为分析的手机套餐设计框架模型,实现了手机套餐设计从市场调研、目标客户分群、客户选择行为定量分析、基于客户终身价值的套餐效用测算、套餐方案评价到套餐优化方案选择的综合解决方案,从而为电信企业进行套餐设计过程提供方法论的指导。(3)从客户群体消费特征分析入手,提出了电信客户细分的三维模型,采用了Kohonen聚类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对客户群体进行聚类分析,实现了对目标客户群按相似消费特征进行聚类分群,有利于电信企业根据不同分群客户的消费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套餐或营销服务策略;同时,该方法充分应用和挖掘电信企业大量的用户历史消费数据,能够借助数据挖掘工具与智能算法辅助企业进行客户分群研究、套餐效用评价及最优套餐设计方案决策等工作。(4)提出了基于顾客选择行为分析的手机套餐量化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估算手机套餐各分档的市场占有份额和顾客终身价值,帮助电信企业量化对比不同的套餐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优化决策。该评估模型中考虑了手机套餐的竞争套餐、公司现有套餐、收入长期性、未来收益和资金折现率等的影响,更加符合电信市场实际情况。(5)分析了均匀属性手机套餐的特点,在基于顾客选择行为分析的手机套餐量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均匀属性手机套餐设计优化的数学规划模型,并设计了遗传算法对建立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该方法能够帮助电信企业应用先进的智能优化算法获得比较满意的手机套餐方案,避免手机套餐的设计单纯依赖人工经验和定性分析,实现手机套餐设计的科学化和系统化。(6)考虑了手机套餐设计中分档数量可变的情况,将套餐分档数量作为决策变量,建立了手机套餐设计的优化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不但可以获得最优手机套餐的分档属性水平值,而且也可以得到最优的分档数量,从而实现帮助电信企业应用量化方法选择分档数量可变情形下的最优手机套餐方案。设计了遗传算法与粒子群算法两种智能优化算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实验对两种算法的求解计算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本研究致力于解决电信企业套餐管理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能力提升问题;宏观层面解决电信企业全生命周期套餐管理体系的设计问题,微观层面不仅提出了具体套餐设计的核心框架模型,也解决了套餐设计优化工作中基于客户行为分析及客户终身价值的量化评价与最优方案选择的问题。本研究对于电信企业提升套餐管理水平和实施科学量化的套餐设计和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