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歌札记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面,诗歌来自于无处不在的生活经验、不断上涌的回忆、行走的足迹、想象甚至梦境;另一方面,还要求它不停地偏离生命航道,探寻那些晦暗的地带,进行所谓超越的活动——试图摆脱重力的白日梦。我一直以来的诗歌写作就支持这些说起来正当但又虚幻的理由。好在,在多年前(打算以写诗来表达我与这个世界关系之时),我就学会容忍自己这一纯粹来自精神领域内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荒诞想法。里尔克在《布里格日记》中这样写道:“唉,要是过早地开始写诗,那就写不出什么名堂。应该耐心等待,终其一生尽可能长久地收集意蕴和甜美,最后或许还能写成十行好诗。”也许我们认为这不过是诗人的谦逊与不实之辞,但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里尔克本人在他的内心深处就是对写作好的诗歌有着审慎而执着的忧虑。他接着写道:“因为诗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感情,而是经验。为了写一行诗,必须观察许多城市,观察各种人和物,必须认识各种走兽,必须感受鸟雀如何飞翔,必须知晓小花在晨曦中开放的神采……”他要求诗人回想起童年的疾病、压抑的日子、海边的清晨、各种不同的爱情之夜等生活中与思想上遭遇的种种细致入微的情形。参照这种严格近乎苛刻的要求,里尔克总结他的创作,说:“迄今为止我写的诗却不是以这种方式写出来的,所以都称不上是诗。”
  成就一名诗人需要一定的身体经验和阅读经验,但仅有这样的利器是远远不够的。一名真正的诗人必须不断地超越自身已有的经验,因为有更多的隐秘的生活等待着我们去深入,有无限的神秘的书籍等待着我们去阅读,有数不清超出我们经验的道路等待我们去探索……真正的写作必然是一种沉寂,真正的诗人必然是遭遇“写作困难”的人。写作就是不断制造写作困难,进而努力去解决这种困难。否则,就只能叫写字。这是一种存在的艰难……
  一定程度上讲,诗歌是一件相当完美的认识工具:对自己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对人与事物关系的认识……但这实在是低看了诗歌。远远不够。诗歌足以构建一个宇宙,有太阳,有月亮,还有星星点缀其间……它是与个人有关一切的总和。
  作为技艺领域里的诗歌,微不足道,任何有志于詩歌写作并有相应天赋的人都会在此范畴内实现自给自足。通过阅读、模仿、练习,一名学徒会成功地掌握写诗的技艺。有了技艺并不能保证你能写作优秀的诗作来。也许,像狄兰·托马斯说的那样:“优良的技术总是在诗的构件中留有空隙,以便诗外的什么能够爬进来、溜进来、闪进来或闯进来。” 因而我们总是需要储备好“优良的技术”,以期在某一刻实现诗。
  诗歌首先是关于语言的艺术。词语帮助我使瞬息万变的想法、气息、睡梦、感觉固定下来的泥沙,它们固执己见,哪怕正在建设的是一座不可能实现的巴别塔或一座明显缺少存在基础的豆腐渣工程。它们为满足我一时愉悦或痛苦之感而奋不顾身。诗人的语言对于诗人而言是精确的,负载着自己个人信息和密码的载体。较之其他文体,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更高,它需要语言陌生化并流动起来。但同时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看作言说的状态。更多时候,它是无言的,沉默带给诗歌巨大的存在空间,它在适当地点适当时刻停顿,留给我们。
  诗歌的价值与意义何在呢?也许对于一个把生命与诗歌混为一谈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的关系是共生的,是互文的。在每一首诗,每一行诗中,都沉淀下我们的影子、我们的黑暗。诗是蒙上复杂色彩的自传。
  作为诗人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诗中这样写道:“被诗歌埋没了一生的人/黎明前又重新回到了想象中/他在一首诗的结尾处停了停/就想到了布达拉宫/他只朝前迈了一步/就与积雪一同融化……”诗人必然的命运就是融入这无边的世界,那无垠寒冷的白雪。诗歌就是我们的出生地,是我们日复一日的睡眠,是我们的生老病死、怨憎相会、离愁别绪;本质上来说,对于诗人而言,是骨骼,是血。同时,我们也相信,诗人是这个世界的存在之谜,就像让·科克托说的那样:“诗人是一个谜。他不出谜语。他讲述他所居住的世界,一个游人不知道怎么去、因而不能把油腻的纸扔得到处都是的纯洁的世界。”诗人还是演员。他不靠相貌、声音和动作来演戏,在生活中他乔装改扮,一方面作为蹩脚的演员絮絮叨叨,经常穿帮;另一方面还精心化妆,装得像某一个人。他的演出不仅不能取悦于人,倒是常常令人惊骇。他仅仅靠自己的心灵来实现自己与世界的疏离,使他在写诗的那一刻摆脱人世的重力,获得飞升的神奇机能。
  佛陀在《经集·蛇经》中说:“他不在生存中寻找精髓,犹如不在无花果上寻找花朵,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比丘是修行,诗人也是修行。比丘是求解脱之人,而诗人是在这反面。诗人也许永远无法抛弃此岸和彼岸,也许无法退去自己衰老的皮,但这些正是诗人不断走向诗人的必由之路。
  谈论写诗,多么奢侈,多么危险……
其他文献
我四十岁以后,就可以不读诗了。但我觉得,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则非读诗不可。理由很简单,诗是一种艺术,而和艺术打交道,有利于培养我们对美的敏感。如果一個人从小到大没有听过音乐,那该有多么遗憾呀。不仅遗憾,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缺陷。从小听音乐的人和不听音乐的人是不一样的,听好音乐的人和听差音乐的人也是不一样的。读诗亦然,不读诗有可能造成我们性情和理解力上的不为人知的缺憾。这年头,不听音乐的孩子少了,但不读诗
期刊
虽然韩东曾表示,他自己的诗歌与哲学“无关”。但是,从哲学是“对死亡的练习”这样一个角度来看,韩东的诗歌与哲学有密切的关系,是非常“哲学”的。陆扬说,“死亡促使人沉思,為人的一切思考提供了一个原生点,这就有了哲学。”韩东的诗歌可以说是在不断地练习“死亡”,是对“死亡”的诗性关照、洞彻和领悟。韩东曾在《扫墓兼带郊游》中说,“诗者虽已停工/但死亡并未完成”,“死亡主题”或者说“死亡意识”,构成了韩东诗歌
期刊
百年之后  ——致妻  大 解  百年之后 当我们退出生活  躲在匣子里 并排着 依偎着  像新婚一样躺在一起  是多么安宁  百年之后 我们的儿子和女儿  也都死了 我们的朋友和仇人  也平息了恩怨  干净的云彩下面走动着新人  一想到这些 我的心  就像春风一样温暖 轻松  一切都有了结果 我们不再担心  生活中的变故和伤害  聚散都已过去 缘分已定  百年之后我们就是灰尘  时间宽恕了我们
期刊
2020年新春之际,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和规模蔓延开来,全国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随之打响,文艺界掀起的“抗疫诗潮”成为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事件。作为诗人,如何在公共事件中有所为?诗歌又如何书写当下?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如何?  诸多问题的纠结,都在于语言意志和书写能力的关联是否构成当代诗歌话语的精神能动性,构成人类命运链条中繁复和深刻的一面,构成对贪婪、欲望造成的生存危机的历史性反思,同
期刊
十二月十九夜  废 名  深夜一枝灯,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  星之空是鸟林,  是花,是鱼,  是天上的梦,  海是夜的镜子。  思想是一个美人,  是家,  是日,  是月,  是灯,  是炉火,  炉火是墙上的树影,  是冬夜的声音。  废名是非常独特的一位现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虽被后来的文学史归入现代派创作,但比起其他现代派诗人,他是以精通佛禅思想进而兼容现代主义哲学而成为现代派
期刊
藏族诗人王志国所著的《光阴慢》,是中国作协编辑出版的一本汉语诗集。在这之前,他曾出版过诗集《风念经》和《春风谣》。如果说前两本诗集,是他对故乡一草一木的记忆留存,对家乡亲人的牵挂,藏文化以及雪山对他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深刻认知。那么在《光阴慢》中,还是可以看出他在出生地阿坝州金川县与现居地巴中形成的地域空间中,总想弥合一些什么。这本作品取材较为广泛,虽然还能感觉到他内心在两地间的纠缠,但有些作品表现
期刊
雨纷纷的时辰  大家要应情应景  有亲朋自远方来,一年  就见这么一面  扫墓自有一套程序  点名,献花,供品  点引路的灯,从长到幼  磕头,祈愿,然后,解散  自从禁了香火,香烛和錢纸  只能沦为一种摆设,而  “心意大于一切”  “是不是该把前夫名字铲掉?”  离婚的表妹提出  大家看着墓碑  都沉默了  墓碑也保持沉默  立于安静,常驻郊外  它的记性,是强硬的  在遗忘到来之前  ——原
期刊
菲利普·唐思林:写诗是否让您感到是一种比其它(比如小说、散文随笔、日记等)的方式更自由的表达方式?  吉狄马加:选择所谓任何一种自由的表达方式,我想都是因人而异的,很多时候也是因你所要表达的内容所决定的,这在许多写作者的身上都发生过,有的题材适合用小说去表达,有的适合用散文随笔去书写,有的却更适合于写成诗歌,当然,这完全是因为你所想要写的内容而确定的方式来选择的,比如说帕斯捷尔纳克并没有把《日瓦戈
期刊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累了,请查收我说过哦字之后  再无下文的信息,如果要描述我的累  请世事退后,西梁山前来  请听我在隔壁屋里说  声音不需要坚定,也不需要颤抖  以不急于表達的口吻说出  如果我说着说着就笑了  笑着笑着就沉默了  请不要看我的眼角,这里,没有你们想要的东西  ——原刊于汉中市文联《衮雪》2019年第6期  推荐语  这首诗题目是“哥们”,其实“哥们”并不是一个主角,只是一个陪衬。
期刊
我与梅花唱和 而你送我的玫瑰  美轮美奂,暗含罂粟  曾在月下让人迷醉不醒  如今隔岸 望而却步  并不相信 从风中飘来的  都是随遇而安的蒲公英的种子  那些远去的鸳鸯与蝴蝶  只是放逐人间的爱情标本  闭合的心,如何学会在幽蓝中  再次悄然打开  一个冰雪美人  在秋后重新绽开春天的花苞  何谓傲雪 凌霜  都在你无影无形的化骨绵掌里化作  一汪似水柔情  蓝色妖姬是你投到人间的毒  我却甘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