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pfl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累了,请查收我说过哦字之后
  再无下文的信息,如果要描述我的累
  请世事退后,西梁山前来
  请听我在隔壁屋里说
  声音不需要坚定,也不需要颤抖
  以不急于表達的口吻说出
  如果我说着说着就笑了
  笑着笑着就沉默了
  请不要看我的眼角,这里,没有你们想要的东西
  ——原刊于汉中市文联《衮雪》2019年第6期
  推荐语
  这首诗题目是“哥们”,其实“哥们”并不是一个主角,只是一个陪衬。被放在醒目位置的“哥们”,其实也并不了解诗人:“请不要看我的眼角,这里,没有你们想要的东西”。这是说给哥们的,也是说给世人听的。这里的哥们最多只是一个能谈得来的朋友,还谈不上灵魂的知音。这首诗留给我们的疑问和思考是:世上再有没有像俞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在物欲泛滥的时代,去哪里寻找真正的哥们?
  ——推荐人:王立世
其他文献
昌耀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诗坛上的一位杰出诗人,离不开他人生的遭遇、天生的诗才和创作的勤勉。  此外,更不可忽视的是,在他成为杰出诗人的道路上,《星星》诗刊发挥了重要的推介作用。  一  1979年,是中国诗坛一个值得纪念的“诗人复出年”。一大批在反右斗争中被打成“右派分子”的诗人纷纷被平反,成为了“诗坛归来者”。其中,就有青海诗人昌耀。  由于身处文学期刊编辑部,掌握文坛诗坛信息比较及时,大约是197
期刊
中国的生态诗歌如今正蓬勃发展,渐成气候,成了中国当代诗百花园中鲜艳的一簇。考察梳理中国两千余年的诗歌发展史及诗歌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一条从自然美到生态美的“自然”、“初醒”到“自觉”的脉络。  “自然为本”与“自然美”的中国前生态观与生态诗歌  古人的自然生态观,主要是“天地为本”“天地为重”“天人合一”。《礼记》说:“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
期刊
我四十岁以后,就可以不读诗了。但我觉得,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则非读诗不可。理由很简单,诗是一种艺术,而和艺术打交道,有利于培养我们对美的敏感。如果一個人从小到大没有听过音乐,那该有多么遗憾呀。不仅遗憾,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缺陷。从小听音乐的人和不听音乐的人是不一样的,听好音乐的人和听差音乐的人也是不一样的。读诗亦然,不读诗有可能造成我们性情和理解力上的不为人知的缺憾。这年头,不听音乐的孩子少了,但不读诗
期刊
虽然韩东曾表示,他自己的诗歌与哲学“无关”。但是,从哲学是“对死亡的练习”这样一个角度来看,韩东的诗歌与哲学有密切的关系,是非常“哲学”的。陆扬说,“死亡促使人沉思,為人的一切思考提供了一个原生点,这就有了哲学。”韩东的诗歌可以说是在不断地练习“死亡”,是对“死亡”的诗性关照、洞彻和领悟。韩东曾在《扫墓兼带郊游》中说,“诗者虽已停工/但死亡并未完成”,“死亡主题”或者说“死亡意识”,构成了韩东诗歌
期刊
百年之后  ——致妻  大 解  百年之后 当我们退出生活  躲在匣子里 并排着 依偎着  像新婚一样躺在一起  是多么安宁  百年之后 我们的儿子和女儿  也都死了 我们的朋友和仇人  也平息了恩怨  干净的云彩下面走动着新人  一想到这些 我的心  就像春风一样温暖 轻松  一切都有了结果 我们不再担心  生活中的变故和伤害  聚散都已过去 缘分已定  百年之后我们就是灰尘  时间宽恕了我们
期刊
2020年新春之际,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和规模蔓延开来,全国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随之打响,文艺界掀起的“抗疫诗潮”成为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事件。作为诗人,如何在公共事件中有所为?诗歌又如何书写当下?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如何?  诸多问题的纠结,都在于语言意志和书写能力的关联是否构成当代诗歌话语的精神能动性,构成人类命运链条中繁复和深刻的一面,构成对贪婪、欲望造成的生存危机的历史性反思,同
期刊
十二月十九夜  废 名  深夜一枝灯,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  星之空是鸟林,  是花,是鱼,  是天上的梦,  海是夜的镜子。  思想是一个美人,  是家,  是日,  是月,  是灯,  是炉火,  炉火是墙上的树影,  是冬夜的声音。  废名是非常独特的一位现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虽被后来的文学史归入现代派创作,但比起其他现代派诗人,他是以精通佛禅思想进而兼容现代主义哲学而成为现代派
期刊
藏族诗人王志国所著的《光阴慢》,是中国作协编辑出版的一本汉语诗集。在这之前,他曾出版过诗集《风念经》和《春风谣》。如果说前两本诗集,是他对故乡一草一木的记忆留存,对家乡亲人的牵挂,藏文化以及雪山对他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深刻认知。那么在《光阴慢》中,还是可以看出他在出生地阿坝州金川县与现居地巴中形成的地域空间中,总想弥合一些什么。这本作品取材较为广泛,虽然还能感觉到他内心在两地间的纠缠,但有些作品表现
期刊
雨纷纷的时辰  大家要应情应景  有亲朋自远方来,一年  就见这么一面  扫墓自有一套程序  点名,献花,供品  点引路的灯,从长到幼  磕头,祈愿,然后,解散  自从禁了香火,香烛和錢纸  只能沦为一种摆设,而  “心意大于一切”  “是不是该把前夫名字铲掉?”  离婚的表妹提出  大家看着墓碑  都沉默了  墓碑也保持沉默  立于安静,常驻郊外  它的记性,是强硬的  在遗忘到来之前  ——原
期刊
菲利普·唐思林:写诗是否让您感到是一种比其它(比如小说、散文随笔、日记等)的方式更自由的表达方式?  吉狄马加:选择所谓任何一种自由的表达方式,我想都是因人而异的,很多时候也是因你所要表达的内容所决定的,这在许多写作者的身上都发生过,有的题材适合用小说去表达,有的适合用散文随笔去书写,有的却更适合于写成诗歌,当然,这完全是因为你所想要写的内容而确定的方式来选择的,比如说帕斯捷尔纳克并没有把《日瓦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