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体作用,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离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将是教师蹩脚的独角戏,教学活动将一事无成。
  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现行的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呢?
  一、创设自学情境,激发主动参与意识
  研究表明,环境无不对人的心理发生作用,恰当的情境刺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自主经验,放飞想象、张扬个性。毫无疑问,学生与阅读的文本间存在必然的或多或少的审美距离。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只有学生与文本间产生某种撞击,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义,学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二者牵手的红娘。
  情境的实质是人为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学生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当情境这一学生乐于亲近的胶合教材特点呈现面前时,他们内心的潮汐便开始涌动,这时朗读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自己感情的宣泄,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感觉。
  1.语言描绘
  语言描述的导语体现元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充满激情,让她成为老师情感的流露,成为孩子们情感的追求,成为净化其心灵、走进文本情境的一种交通工具。如教散文《散步》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纵然是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也能让人顿生良多感慨……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这样,通过“境”激发学生的“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自主地进入文本的情境。
  2.音乐渲染
  音乐作为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很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一段符合课文内容的音乐,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共振。音乐往往很容易给人以遐想,积蓄创造的欲望。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常常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小说《孔乙己》,未开讲首先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凄婉的乐曲使学生仿佛置身那个冷酷、麻木的世界,神情立刻严肃起来,渐入课文的情境。这样导入课文时,通过播放音乐作品,渲染气氛,突出文章的主旋律,达到一种境界。化“境”为“情”,学生体味课文的情感被激发,自主地参与课文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形象展示
  形象展示具有直观性,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如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阔大雄浑,意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沧桑之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波浪壮阔的大海画面,扩展学生的体悟,训练学生的思维。
  4.模拟场景
  “儿童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苏霍姆林斯基)。在阅读教学中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阅读。如在教学戏剧《白毛女》一课时,让学生演课本剧。在虚拟的场景中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故事情节,这时阅读学生就融入角色,此时的阅读是学生的动情对白。他们的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充分激活了凝固的语言。
  二、开放自由时空,进行自主阅读获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通道自明,水到渠就成”。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独立学习,反复阅读,才能感悟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布鲁纳的教学观点是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因此,教学中必须开放自由空间,给学生自主的学习时间、空间,让他们独立阅读、感悟。
  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可怕的,同样没有目标的独立感悟也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让学生自读感悟时,除教给阅读方法外,还要让他们带着问题读,在读中发现新问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活思维。如教《羚羊木雕》时,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读:(1)简要复述故事情节;(2)“我”与父母的这次矛盾分歧,究竟谁是谁非,谈谈你个人的看法,……开放的自由时空,学生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下,自觉主动感悟词中情、句中意、文章美,挖掘作者心中的爱与恨、喜与怒、忧与愁。
  三、营造民主氛围,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孔子曰:“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在自读感悟中,学生个体往往没有发现或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教学并非是个人的事,对于初中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名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自悟之后,自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交给学习小组,共同讨论释疑。这时教师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选择探究方法相机指导、讨论,在读中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把读和思、读和议结合起来。在合作中阅读、思考、感悟、表达,在合作中互看、互议、互助,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合作意识。
  四、适度激励评价,坚定学生的学习自信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的阅读完成后,需要及时鼓励,特别是教师适当的评价和激励,更能诱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创造精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感情,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信念。
  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读得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朗读水平评价,“读的有感情,把诗人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取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你回答了一半,也有一份贡献,另一半,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发言的质量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和的心理冲动,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状态进入学习。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要求。教师应当把爱心献给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围绕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可行的优化策略,使道路桥梁建设施工不断优化完善,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
幼儿十分爱玩,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好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要重视幼儿的品德教育,在游戏中实施德育教育,能够寓教于乐,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取得好的教学
国家纺织面料馆组团赴欧洲时尚考察  近期,国家纺织面料馆携手十余家优秀面料供应商企业代表开启了欧洲时尚考察之旅。本次考察聚焦米兰、巴黎和伦敦三个时尚之都,以意大利顶级男女装纺织面料展Milano Unica、法国巴黎第一视觉顶级面料展PV(PREMIERE VISION)为核心,全面透彻地考察了欧洲时尚产业。本次考察之行旨在深入了解国际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加快国内纺织行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为国内优秀
【摘要】《微机原理及应用》是工科类院校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对本门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改的策略和教改的方案,以及通过教学改革后达到的目标。通过教改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会关于计算机课程如何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关键
管理的终结不是指不再需要管理,而是指非人性化的、机械的层级制为新型的组织体系所替代.层级制现实的困境和内在价值的冲突,使得管理的终结成为可能.然而,扁平化、网络型等
在小学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精力最大。阅读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文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关系到语文教学全局。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教给阅读的入门方法  1.画一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接触多种多样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无穷乐趣。音乐课上以声传情;美术课上以画表情;体育课上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经济模式必须注重区域内的有效合作,但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互不仅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必须考虑政治因素、关系地位等,本文通
人世间,有太多美丽的诗句足以煽动人们不安分的心,尤其在经历了一整个阴霾的严冬后,每个人都期待着与春天来一场浪漫的邂逅.随意挑一条悠长的小道,邀上好友二三,骑着自行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为维护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信用秩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