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以积极的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新方向。不同于以往的经典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张将心理学潜在的对人的影响与美德或“正能量”相结合,形成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追求幸福。近些年,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将积极心理学的诸多特点引入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学目的,对于扩宽小学教学思路,开放教学思维都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09-01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从“乐观“愉快”等积极地情绪入手。他的观点是,消除消极的心理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动生成积极的心态,唯有刻意去培养积极心理才能产生积极情感。因此,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如何使人们培养心理习惯,并通过这种积极心理情绪来防止问题的发生。小学教育处于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成长,学习习惯培养的奠基期。小学生在这个期间的行为特点是,好奇心强烈,善于模仿但没有辨别能力,心理状态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同时意志薄弱,并由此对于其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针对小学生的行为特点而将积极心理学引入课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积极心理学出发,结合小学生行为特点,探讨积极心理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创建积极的课堂氛围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需要老师的积极组织和主动的创造。我们需要更正以往的观念,老师不能仅是站在讲台上机械的授课,布置任务,批改作业而已。在此种老式的授课行为中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成果。现在很多老师都在探索怎样开放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应当注意到,这种课堂改革并不应被认为是哗众取宠,其目的是在相互的交流中使老师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从而循序渐进的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前进。在交流中,由于小学生心理稳定性弱,并且极易受到老师,同学等周围人的情绪影响,所以老师应尽量保护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交流,同时,针对学生在交流中的错误,适当进行矫正,并对该下一次的回答给予期待。
  二、优化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培养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能够感受到,单一的教师讲解式的授课方式已经不再是唯一。多媒体的引入仅是一个次要的补充,现在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在互动中进行体验式的学习。针对教学内容,除了书本中已有的课程,应当选取故事性强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补充,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视听教学,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1.结合课文和进行课外的拓展,进行榜样的激励
  小学教材中选取了许多的抗战英雄和历史名人,但由于年龄关系和时代的不同,学生并不能充分了解这些人物的伟大与过人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针对这些人物所处的时代让学生在课下自行搜索,并在课堂上进行相互的分享,同时借助影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剖析,换位思考,了解这些人物的不凡。并且借此鼓励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一如晏子使楚的机敏果断,黄继光为了革命胜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和国际精神。倡导进行学习周活动,在一周里集中學习此类的优秀品质,在日常活动中用行动践行学习成果。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在学习困难的知识是会产生抵触的心理,这种消极的情绪很容易感染课堂的氛围,特别是在作文的学习中,小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弱,会写的字有限,经历过的活动少,没有可描述的素材,这些都限制着小学生作文的训练。这时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活跃课堂的气氛成为关键。沉闷的课堂氛围是闭塞的,压抑的环境会影响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可以举办一些小活动或者小游戏来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在游戏或者活动中提醒学生多多观察,在活动后及时记录自己观察的内容。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作文的交流,相互批改,在给同学找错的过程中也是进一步提醒自己不要犯错,促进教学相长。
  三、建立合理的学习期望
  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期望的表达,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进取心理,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在语言学习中,坚持是最优秀的习惯。基于此教师在授课或与学生的沟通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行为特点,利用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以身作则,树立积极的学习榜样。
  四、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而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最多的人就是老师,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所以老师的言行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此来看老师不仅是在学业上传道授业,更是在塑造着学生的精神心理。老师在日常的工作和授课中应当积极乐观,这样学生也会在课堂学习的接触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也会以积极地心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形成老师与学生良性的互动。积极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民主的,并不是老师发号施令而学生盲目遵守。有时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会对积极的课堂氛围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总会是有类似没有写会生词或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此时,如果老师仅是在全班面前指责或是处罚个别学生,会影响到之前营造的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受影响的还有受处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要如何处理老师与学生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呢?首先,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和考试中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给予矫正,应当注意矫正学生错误与平等共处并不相矛盾,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其次,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是应尽量维护其自尊心,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可以将老师作为朋友般信赖,此时及时指出学生错误,帮助学生一起改正就变得轻松和顺理成章。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就课堂气氛而言,积极心理学的引入利于老师营造一个“正能量”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形成向上的学习环境。同时应当注意到,针对教师而言不仅要在心理上影响学生,更要通过丰富授课内容,深化授课方式改革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渐渐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同时在日常的学习中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学习期望,避免揠苗助长最后适得其反。最后积极心理需要积极引导,在学校生活中,老师就扮演者引导者的角色,所以如何与学生建立平等的良性沟通是第一要务,也是积极心理学融入课堂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黄雅丽.新形势下积极的教学心理在教学实际的应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01).
  [2]姜宏达,蒋慈龙.语文教学的倦怠性以及学生心理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4).
其他文献
近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通过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现场审核工作,并顺利取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由此成为中建系统首家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
【摘要】本文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多年的经验,总结归纳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探究 兴趣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18-0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宪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
从2001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开展校本课程”的相关文件以来,“校本课程”就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
在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通过科学家创新发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通过身边学生创新发明的实例丰富学生的创新想象力,通过创新技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小技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西方“性放纵”以及所谓“性文化”潮流意识的影响,特别是第四代媒体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青少年的性观念日益开放。其中
建筑电气专业按照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习惯分为强电、弱电(智能化)两部分。强电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的供配电系统、配变电所、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自备应急电源、低压配电、配电线
在面临新型的就业和教育发展形势下,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更趋向于多维能力导向,因此重新构建《财务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即在教师与学生配合下,运用多
摘 要:采用将本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内容相结合的定向引导方式进行实践探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设计;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8.080  1 研究背景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分为理论与应用
【摘 要】 实施新课程后,“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等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得到推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形态的“生本课堂”成为被一线数学教师推崇并努力实践的教学方式,教师轻松了,学生成绩提高了,这样美丽的愿景如同“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新塘中学“121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组在教学实施中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师在“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应该具备哪些“技”、“艺”?
【中图分类号】 G6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2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首先要做好文本细读。而从文本细读走向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深考而研,浅引而教——即备课时透彻、深厚,教学时浅显、易懂。  一、文本研读可“深”  文本研读是老师的事情,可以“深”,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文本的最大价值。文本研读中有几个原则需要把握。  首先要把握脉络主线。叶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