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诗美学要素之不可译性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块宝玉。这一文化瑰宝的美学价值能否通过翻译进行完全传达,一直是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诗歌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三方面的分析,以详尽的实例,论述了中文古诗之美学要素中所存在的不可译性。
其他文献
<正>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的含义就是觉者,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人。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其佛教经典是全世界知识宝库中最熠熠发光的明珠。佛教
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提取的学术英语词表对学术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然而鉴于专业领域的差异性及专业的细分,以Coxhead提出的AWL为代表的通用学术英语词表已不能充分满足
认为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1)意识不明,囗传手教——原始社会的美术教育(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朝代);(2)脱离原始,涵于"六艺"——奴隶社会的美术教育(夏商周春秋
随着人们收益的日益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许多国家税率和其他税负的提高,逃税和避税现象日益普遍,严重损害了各国的税收利益。而逃税会降低纳税人的信誉度,因此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运用交流技巧,进行良好的护患交流,达到患者满意的高质
教师离职问题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探讨了工作满意度如何影响教师的离职行为的问题,并提出通过提高工作满意度达到对教师离职的管理策略。
本文简略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盲目求多、求全,高耗低效的弊端,并根据新课改教学理念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革,回归本色。为此,教师们必须认清当前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
如今,口语交际能力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备技能。高职院校直接向社会生产服务一线岗位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承担着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教育任务,亟须加强对学生的语文
新的课程标准向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氛围,以及老师自己素质的角度出发,根据笔者自己多年在
本文以红楼一百零八钗的名字为例,从八个方面对其命名的词汇进行了浅显的归类分析,并从中折射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