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日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l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福楼拜每日“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看日出确是一件惬意的事:在霭霭的清晨残留着夏虫彻夜欢歌的湿润空气中,静候白昼之神的苏醒;看那蛋壳白从东天弥漫扩散,使得几点残星悄然隐去自己的银辉;看那一轮红日以无与伦比的庄严从地平线上踱出,却将一天中最轻柔的几缕金辉小心翼翼地洒向遗梦着的大地;看万物在朦朦胧胧中睁开惺忪睡眼,感受那蓬勃生气在天地间汇聚,升腾,缭绕,弥漫……这虽是自然的觉醒,却也是灵魂的小憩,是思想的一次庄严弥撒。
  不过相较日出而言,我倒更喜欢日落一些。一方面如庄颜所说,“晚霞消失后可以看星星,朝霞消失后,就只剩下光天化日下的现实了”;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着实疏懒,实在没有大文豪那样的毅力来做到每日早起静赏美景,但闲暇时将晚饭后的十几分钟用来赏玩日落还是可以勉强做到。
  日落可绝非是“太阳落山”如此简单而一成不变。每天的日落都有自己的特点。
  万里无云的日子里,太阳自然成为了落日之景当仁不让的主角。随着日轮逐渐靠近地平线,其光芒也渐渐由刺眼的白过渡至柔和的金。此时,西天处自下而上依次被染作了红、橙、黄、青,如一条条悬在山头的绸带,却又彼此交融在一起,而天顶依然是宝石般纯净的湛蓝。夕阳底端接触到了远山后,仿佛突然加快了速度,向着天外疾驰而去,很快在山脊上只留下了一小块,如同镶在灰黑色底座上的一块黄金,跃动着,似乎是在山外一片浩渺海洋展露出的一小片波光。然而这念头只是转瞬即逝,片刻后太阳便完全消失在天际,只剩下一片孤寂的红等待着被夜色吞没。
  有云的日子便不一样了。云是三体系统的第三个球,是世间最高明的魔术师,有了它,方寸之间就会迸发出万千可能。有时只是西天处极淡的几抹,被夕阳脉脉的余晖染作与周天一样的殷红,仿佛斜阳头上插的一枝花;有时却厚重如山外的山,能将太阳拦腰截断,只在顶端染上一层火红,如同点着了山尖上的树,却可以在空中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甚至可以横贯整个天宇。落日提前在这里便结束了它的旅程。而更多时候天边的云彩并无规则的形状,夕阳在它们怀中也便失去了浑圆的外形,若是此时能够觅得一片水泽就再好不过了:远远望去,一大片红与黑斑驳在天边,残阳好像熔化了一般,从云间的缝隙中缓缓倾泻而下,滴入水中,跃动,扩散……
  而在夕阳下,天穹之上的云就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了。有時,落日的光辉可以将整个天空浸没在红色中,呈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恢弘壮美,舒卷的云如同舞台上赤色台布前的红衣舞者;而有时,随着夕阳渐渐靠近天际线,金色才会懒洋洋地爬上落日附近的云朵,更远处的则只有靠近西方的一侧染上了若有若无的几缕,仿佛是把金色与红色的颜料挤入了一大桶水,用笔微微沾湿再漫不经心地抹了几下似的。而等残阳完全消失,金色也便渐渐退潮,云彩由金转红,这红也渐渐稀释在暗下来的天幕中,最后一道归于灰黑,如同熄灭的炭火。若是遇到大风,天顶的云被拉成修长的丝带,在空中飘荡,如一首悠扬的歌,令注入其中的阳光都更显轻盈;若是遇到大雨初霁,云层未散,当夕阳运行至云与地之间时,日光便在其中来回反射,令整个世界洋溢着柔和的金辉,每一次呼吸都饱含着阳光的气息。
  傍晚时,人间也改换了模样。夕阳是一个不吝啬色彩的画师,将一把金粉豪爽的洒向整个世界;落日是一个无比慷慨的工匠,把远方的青山与眼前的楼宇都镶上了一道金边。而当斜阳的余晖还在天空中演绎着光与影之歌时,城市已逐渐暗了下来。道路上车流如织,路两侧华灯初上。城中有几处老房子上升起了缕缕炊烟,让人看了感到温暖,又有一点莫名的惆怅。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许多时候都不忍心看天边的晚霞逐渐湮没在夜幕里,就如荒野外的一盏孤灯消失在冷风中。不过有时想想,夕阳离去,星空也就近了。虽说在城市中即使在晴朗的日子也看不到几颗星,但是知道它们的存在,总是让人踏实,可以度过再漫长的夜,去迎接新的一天的黎明。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是的,大多數人会选择走别人走过的路,跟着人潮随波逐流。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扛起旗、吹起号,勇于开拓前人未开辟的道路,披荆斩棘,在无尽的未知中摸索前行,留下自己属于自己的印记,成为人类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开路者。无论社会还是自然,都有无数的开路先锋为了命运和追求,用鲜血、汗水乃至生命写就绚丽的篇章。  迁徙之路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每年都会有一场壮
期刊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高屋建瓴 ,总揽全局 ,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是新时期
白驹之过隙,弹指一挥间,今宵又是月圆夜,又是一年中秋时。  中秋节,通常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晚上,是流行于中华大地和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传统节日。因节日恰逢孟、仲、季三秋的中点之时,故名中秋节。中秋之夜,一个思念、祝福、合家团圆的美好节日。人们拜祭着天上的月亮,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同饮桂花美酒,月光和着亲情流淌,月饼伴着丹桂飘香。古老的习俗传承至今,源远流长。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更穿越了王朝更
期刊
《橘花》与《临海东魁杨梅》同属一个词牌,在结构、用词、情感表达方式上亦有近似之处.但由于不同的词题,不同的表达对象,自然又有不同的精妙之处.rn第一次读到这首词时,我的
期刊
儿时家乡的旧戏台上,伴着声声锣鼓,才子佳人粉墨登场,光影交错之中,隐约可见佳人泪眼蒙眬胧,琵琶鼓里铜锣笙,似实似虚;西皮之下二黄声,似真似梦。  每年过端午或者重阳节的时候,在我们镇的广场上总会有演出,我听外公说,那戏台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搭建的,用来丰富人们娱乐生活的。  我们家乡的人们大都喜川剧,大家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戏台子每年都会演京戏了。我想,年年都看川剧的变脸,大家肯定也会觉得没意思
期刊
互联网的复杂应用环境中,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性和快速变化的特征日益明显,采用中心化的科技论文标注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应用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科技论文共享体
“他的背像是一张用血写着神秘富豪的羊皮纸,但那张没有表情的脸证明了一个受上帝关爱的殉教者的平静。”  主人公亚当·尤因与奥拓华的第一次见面,喻体的选择十分精妙,不仅表现奥拓华受刑的惨状,突出民族间待遇的不公,而且兼用了血对残忍羊皮纸对神秘古老的象征,“受上帝关爱”一语道出亚当希望让黑人皈依上帝以赋予种族平等的愿望,“平静”是奥拓华的神态与心理,可见其非凡之处,为后文他多难多彩的生平叙述埋下了伏笔,
期刊
学校搬到了新的校区,换了更幽静的环境。每天清晨,空旷的校园里就会响起晨曦广播,内容多是些励志的教导。若问匆匆行走在校园里的学生们,最熟悉的一句,那必定是——“不学礼,无以立”。  本是《论语》里简单的一句話,却总能引起同学们的哈哈大笑,特别是处在高二刚分完文理班的我们身上。  “哈哈,不学‘理’,无以立。”这天,一位学理的同学又哈哈笑着调侃我们学文的。  大家并无恶意,只是不知道原句出处,觉得这样
期刊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的呼声愈演愈烈。建筑行业长期背负着不良安全绩效的标签,不但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还威胁着建筑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我们其实都是人生大戏中的主角,都生活在自己热烈的世界中。提前的分离逼着我去迈入新的生命中,只不过蓦然回首的一刻,多少有些舍不得,也难以忍心抛却最纯真的记忆。  在这里,我有太多可以回忆的东西,有我旧时的梦境,也有老师们的祝福,更有一群同龄人陪伴在身旁。只可惜我无法摒弃光阴的羁绊,也不能回到初一的生活,那么就用一首诗歌,遥祝三年同窗们夙愿得偿,纪念在成长路上的每一步,怀恋那一段名为初中的岁月。  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