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氛围测量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b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的呼声愈演愈烈。建筑行业长期背负着不良安全绩效的标签,不但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还威胁着建筑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建筑企业自身的特点导致其一直是安全事故发生率高的行业,为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除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之外,施工安全文化受到的业内关注度越来越高。因为安全文化的状况可以用安全氛围进行描述,通常可以借助对企业安全氛围的测量来定量地分析企业的安全文化。然而,仔细分析国内外的施工安全文化和氛围研究成果来看,施工现场安全氛围维度构成和测量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首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建筑施工安全氛围的维度构成。其次参考英国拉夫堡大学开发的安全氛围测量工具包,经过试测修改,编制了包含7个维度的安全氛围测量问卷。然后选取东莞市某建筑工地的工人作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分析,验证了该问卷的合理性。再次对该施工现场的安全氛围现状进行总体评价和差异性分析,研究表明被调查企业的安全氛围总体评价结果较好,没有明显的安全问题,同时随着年龄、工作年限和安全培训情况的差别,不同工人群体对于安全氛围的感受存在显著的差异。最后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若干改善措施。本文所编制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氛围测量问卷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可供类似研究参考。
其他文献
延迟策略不同于预测驱动的供应链模式,而是延迟供应链上定制化活动,在接到订单时才开始定制化活动.该文系统地阐述了延迟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文中首先介绍了延迟策略的
作者简介:阿卜杜吾普尔·热合曼,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维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社会语言学。  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读博士?既然硕士毕业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何必继续苦读呢?自小学算起,在读书之路上我已经走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现在我做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将来我还会做什么?最近,诸如此类的问题特别烦扰我。尤其
期刊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是的,大多數人会选择走别人走过的路,跟着人潮随波逐流。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扛起旗、吹起号,勇于开拓前人未开辟的道路,披荆斩棘,在无尽的未知中摸索前行,留下自己属于自己的印记,成为人类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开路者。无论社会还是自然,都有无数的开路先锋为了命运和追求,用鲜血、汗水乃至生命写就绚丽的篇章。  迁徙之路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每年都会有一场壮
期刊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高屋建瓴 ,总揽全局 ,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是新时期
白驹之过隙,弹指一挥间,今宵又是月圆夜,又是一年中秋时。  中秋节,通常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晚上,是流行于中华大地和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传统节日。因节日恰逢孟、仲、季三秋的中点之时,故名中秋节。中秋之夜,一个思念、祝福、合家团圆的美好节日。人们拜祭着天上的月亮,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同饮桂花美酒,月光和着亲情流淌,月饼伴着丹桂飘香。古老的习俗传承至今,源远流长。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更穿越了王朝更
期刊
《橘花》与《临海东魁杨梅》同属一个词牌,在结构、用词、情感表达方式上亦有近似之处.但由于不同的词题,不同的表达对象,自然又有不同的精妙之处.rn第一次读到这首词时,我的
期刊
儿时家乡的旧戏台上,伴着声声锣鼓,才子佳人粉墨登场,光影交错之中,隐约可见佳人泪眼蒙眬胧,琵琶鼓里铜锣笙,似实似虚;西皮之下二黄声,似真似梦。  每年过端午或者重阳节的时候,在我们镇的广场上总会有演出,我听外公说,那戏台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搭建的,用来丰富人们娱乐生活的。  我们家乡的人们大都喜川剧,大家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戏台子每年都会演京戏了。我想,年年都看川剧的变脸,大家肯定也会觉得没意思
期刊
互联网的复杂应用环境中,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性和快速变化的特征日益明显,采用中心化的科技论文标注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应用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科技论文共享体
“他的背像是一张用血写着神秘富豪的羊皮纸,但那张没有表情的脸证明了一个受上帝关爱的殉教者的平静。”  主人公亚当·尤因与奥拓华的第一次见面,喻体的选择十分精妙,不仅表现奥拓华受刑的惨状,突出民族间待遇的不公,而且兼用了血对残忍羊皮纸对神秘古老的象征,“受上帝关爱”一语道出亚当希望让黑人皈依上帝以赋予种族平等的愿望,“平静”是奥拓华的神态与心理,可见其非凡之处,为后文他多难多彩的生平叙述埋下了伏笔,
期刊
学校搬到了新的校区,换了更幽静的环境。每天清晨,空旷的校园里就会响起晨曦广播,内容多是些励志的教导。若问匆匆行走在校园里的学生们,最熟悉的一句,那必定是——“不学礼,无以立”。  本是《论语》里简单的一句話,却总能引起同学们的哈哈大笑,特别是处在高二刚分完文理班的我们身上。  “哈哈,不学‘理’,无以立。”这天,一位学理的同学又哈哈笑着调侃我们学文的。  大家并无恶意,只是不知道原句出处,觉得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