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umiu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阶段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性阶段. 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进而达到逐步熟练的目的. 因此,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教学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策略;探析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思维性的学科. 数学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也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加减法作为数学计算知识的一个基础,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加减法学习与运算兴趣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掌握数学加减法的运算.
  一、增强数学加减法教学的趣味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并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因此,教师就需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致力于其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例如:现在的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那么教师就可以此为契机,融合加减法教学. 如:羊村开会讨论食物的分配,懒羊羊有5块糖,美羊羊有3块糖,谁的比较多?如果懒羊羊给美羊羊1块糖,那么它们分别还有几块糖?学生对卡通形象比较感兴趣,因此也会较快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深入进行思考与探究,最终知道:懒羊羊的5块糖减去给美羊羊的1块,还剩4块;而美羊羊的3块糖加上懒羊羊给的1块后也是4块糖,这时两者所拥有的糖是一样多的.
  兴趣是促使人们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真正动力源泉. 因此,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致力于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产生数学学习的欲望,最终提升其数学意识与能力等.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堂创设为一个学习用品商店的情境,自己作为商家,而学生作为顾客来买自己需要的物品. 每名学生有10块钱,而商店也明码标价一支圆珠笔1块钱,一支钢笔3块钱……然后让大家自己买东西,算一算所买东西多少钱?应该找回多少钱?引导学生计算并进行口答,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数学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教学内容融合于具体的场景之中,在这个轻松、和谐、自由的情境之中,学生会更容易放松并产生参与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其更加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原理,并在一个日常的场景中进行加减法的使用与练习. 三、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正所谓: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小学生一般都活泼好动,且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引导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例如: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些道具,让学生在加减法练习的时候,听从教师的指令,摸一摸,摆一摆. 如铅笔、橡皮、糖果、水果等,每名学生持有不同的几个,然后在教师的指令下,拿出自己拥有的给别人,这时再算一算自己剩下几个,别人又拥有几个……
  这样,可以将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加减法的学习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其深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知识,提升其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能力,从而构建一定的数学模型,实现对数学运算知识的获取与掌握.
  四、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为生活服务.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高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同时又具有实际运用性质的学科. 因此,教师应注重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将其巧妙引入课堂,增强加减法教学的生活化,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加亲切地进行数学学习,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例如:生活中的一些水电费、网费问题,整钱换零钱问题,公交卡使用问题等,都是加减法教学的良好素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的存在,只要善于发现,那么这些素材都能良好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而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而且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所以学生会更愿意接受与学习. 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问题发现、分析与解决的意识与能力,最终促进其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的不断提升.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究,让差生变优,优生更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促使不同学生从不同程度获得进步,强化学习意识,有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结 论
  总而言之,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加减法运算,而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质量.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断拓展新的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加减法运算效率,提高其数学计算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焦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2014(1):205.
  [2]任小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运用[J].数学教学,2007(12):83.
其他文献
采用固定刀杆,配以三角形可转位硬质合金刀片车削防尘盖槽,生产效率较高速钢圆柄式成形车刀高4倍。刀片刃口可在线切割机床上一次形成,各棱角清晰,可保证防尘盖槽质量。附图4
环渤海经济圈将成为我国21世纪初改革开放和生产力布局的热点地区,山东是环渤海经济圈中经济实力最强的省级行政区,在今后的改革开放和生产力布局方面如何认清本省在该区的优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活泼了,课堂变活跃了. 然而,“热闹非凡”的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爱说话的学生多,认真倾听的学生少;喜欢自己说的同学多,倾听别人说的同学少;关注谁在说、怎么说的同学多,仔细倾听说的内容的同学少,这大大影响了学习的质量,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弊端. 面对这些问题,追根究底,从我们教师自身和学生本身两方面来寻找原因. 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倾听老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的基本环节.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历来受到从教者的高度重视,也产生了不同的风格与流派,但目的是相同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离不开正确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法,一是使得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时限,即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
【摘要】 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 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就成为一个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学习的方式  一、根据学情,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 目标的自我确定  即学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科成绩的高低. 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本文试图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兴趣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兴趣教学;有效策略  引 言  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力保障. 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基本矛盾不但没有根除,反而在全球范围以新的形式和特征得到扩张、激化并产生了其他一系列矛盾.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还孕育和积累了社会主
政治稳定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应致力于建设动 态发展的政治稳定模式。要在现实中实现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
【摘要】 传统数学教学在目前日新月异的社会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急需进行革新和进步,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 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和知识结构,细化的学科分级,学生差异性的变化,个性式的发展模式,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 探讨如何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  【关键词】 初中数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民族的文明振兴需要素质教育为支撑,而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就是创新教育.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探讨,提出提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