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教育:以生命撞醒生命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命撞醒生命,以生命激发生命,以生命创造生命,这是中国传承教育必须经历的蜕变
  中国当下的教育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拨乱反正,还需要在延续中华文明血脉中开拓前进。庄子在《德充符》讲了王骀的故事,指出了一条教育的出路:以生命撞醒生命。
  受刑断了一条腿的王骀,在鲁国是跟孔子齐名的教育家。他不像孔子那样诲人不倦,可是跟着他的学生,一点不比跟着孔子的少。学生前去见王骀的时候,各有各的纠结。可是当他们回去的时候,都神清气爽非常充实。这引发了孔子的学生常季极大的好奇。他问孔子,为什么一个残废的教育人竟然胜过了先生?他的心智到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孔子回应说,这个王骀可是个圣人呀!我孔丘会引导天下的学子跟随王骀学习!王贻这个人已经超越了生死的困扰。死生大事,王骀不会皱眉;天崩地裂,他的心态也不会受影响。人没有办法在流动的水中照出自己,而人会用平静的水,照自己的影像。跟着王骀这样淡定的老师,学生可以照出自己不曾见过的层面,甚至会发现自己的天性。
  一个虚构的人物王骀,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对话。庄子在这里提出了教育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教育是知识的灌输还是唤醒学生的天性?
  自古所有的教育,都是老师说,学生记。老师给学生释疑解惑。而王骀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把老子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用之用,发挥到了极致。他不用言语,从来不教导学生,他用生命撞醒学生的生命。或静坐,或站立,或行走,就可以连接到天地的气息,直接抵达学生内心,融化那些坚硬的块垒,让一颗冰冷的心活起来。学生去的时候混沌无明,离开的时候却是清爽透明、精气神充沛。
  王骀以生命撞醒生命独特的心学,包含空生万有的“无”,变动不居的“无常”,时新的“当下”。
  王骀坚信无。一旦对“无”有了信仰,随时准备好把一切看成是“无”显现,知道是什么理由让某一种形相得以存在,那么,一个人必定会从容自若。
  王骀坚信“无常”。当人遭遇厄运,亲人别离,只能接受时,无常会被接纳。可是,一旦风平浪静时,人就会升起种种我执,不肯接受无常的事实。
  王骀坚信“当下”。人与万物一样,无非是浩瀚表象世界的一下电闪。一念愚即智慧无,一念明即智慧生。即时达到,即时成为,即时得道,即时佛陀。
  知教凭借言语道理的循循善诱,而王骀的心学则是直接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他已经不用眼耳鼻舌身意去辨别认识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了,他是从整体和谐的演化中看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他与万物心灵感通,与天地共精神,这是他最突出的特点。
  庄子在这里借王骀阐发出一个重要指向:唤醒生命意识、开发出来自天性的创造力,这是教育的全部目的。王骀不需要去教导。他就把自性展现出来就可以教化人了。王骀已经超脱了生物体的限制,已经与道合一,自然人们就自动前来找他,人们相信王贻会用自己纯正的天性唤醒他们。毕竟人们渴望了解自己,渴望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找到自己的天性。
  中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来自于企业的创造。发掘出主导企业创造的无名之朴,放下物执,放下知教,以生命撞醒生命,以生命激发生命,以生命创造生命,这是中国传承教育必须经历的蜕变。
  王育琨,北京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管理专家和并购专家、地头力管理机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哲学家。
其他文献
采访佩姬之前,我浏览了两本关于其家族的书,共约百万字。一本是荣·切尔诺(Ron Chernow)著《美国工商巨子》,另一本是佩姬的父亲戴维·洛克菲勒亲笔自传《戴维·洛克菲勒回忆录》。  很显然,老洛克菲勒时期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巅峰时期,此后,其家族在商业领域的成就逐渐减弱,但其家族慈善,却在继续繁荣。  如今,中国成功企业家都在寻找家族永兴的密码,想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或许,可以从洛克菲勒家
期刊
每年10月,全世界人都会翘首等待诺贝尔奖的公布,并为此热议。这个来自北欧瑞典的大奖,让我们生出太多的期望和梦想,以及比较。亚洲某某国家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欧洲某某国家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世界某某国家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我们会对比,标准就是一个奖项。  瑞典这个不到千万人口的国家,并无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无多少波澜壮阔的大事件和大人物,更无威风凛凛的航空母舰、宇宙飞船。当然,人们或许知道沃尔沃、宜家
期刊
有志于做东西方交流的人,有志于做君子教育的人,有志于做文化传承的人或者有志于做文化复兴的人,首先你自己要是一个人文意义上的人,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有君子之心,而有君子之心,不仅仅是要理解,而是要证悟,要自己去体验、证实而获得觉悟  陈越光: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君子教育和东西方文化对话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今天讲君子教育要放在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平台上?  南怀瑾老师指导我们
期刊
北京麦特文化娱乐传媒公司创办人、董事长陈砺志计划为白血病患者构建一个救治平台。  然而,2012年4月,他参与救治的安徽师范大学白血病女孩张秀芝离世后,他曾一度决定再也不要看到任何与白血病有关的信息。  “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募款,发动很多人和资源,但最终的结果是治疗失败。这真的挺伤人的,就像谈恋爱分手一样。”他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  一度决定回避  事情是这样的。  2011年5月,陈
期刊
袁熙坤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对“自然法则”的阐述,他把“反自然罪”定为比“反人类罪”更甚的“最大的罪”,并强调,人只有认识到并承认这一点,环保才真正有希望,而他作为一名艺术家所希望达成的,就是以艺术创作的形式来唤起人们的反思和行动  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逼近400,秋日的朝阳公园已看不见往昔的景致。坐落园内的金台艺术馆,以及艺术馆前方国际友谊林中的名人雕塑,在雾霾中一派落寞。  “雾霾对你个人最直接的影响
期刊
现年95岁的曾彦修先生,最近出版的这本《平生六记》,即是记载了自己从土改、镇反、肃反、四清、反右等历次政治运动中遭际。为了坚守自己的良知,不把平素熟悉的老上级和同事们划为“右派”,在那个价值失序的年代,他选择主动把自己投入熔炉  从很多人的日记上看,1957年7月13日是平常的一天。这一天,顾颉刚在青岛中科院的招待所修养,蒙文通正在去看他的路上;已经油尽灯枯的吕思勉,因左眼充血不能读写,日记只记了
期刊
Q:你曾将自己的演唱会门票都捐了,却没有进行宣传,做慈善不需要大力宣传么?  A:我自己看到社会上需要什么东西,会去做一些,但我不喜欢张扬。圣经里面告诉我,默默行善,别夸大自己的善行,当你夸大自己的善行后,渐渐地,你做这件事就不是为了善行,而是为了夸耀。  Q:艺人做慈善很多时候难以避免被公众指为“作秀”,如何应对?  A:这些指责可以置之不理,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是阿狗阿猫都能评论的时代,评论你的,
期刊
从汶川大地震现场归来,黄奕觉得应该让慈善“开心”一些,至少,不那么“痛苦”。从小好动,喜爱体育,于是她发起“奕动基金”,为受灾地区和贫困山区捐助运动器材,建设运动场地  黄奕哽咽落泪。  2014年下半年,女明星黄奕不断登上各媒体头条,她的离婚之争刚刚谢幕,夺子之争仍在继续。  这一次,接受慈传媒《中国慈善家》采访时的落泪,与婚变无关,也与她自己的孩子无关。她在回忆6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
期刊
在大海里,他唯一的欲望就是活着,物质已经没有意义,唯有精神的提升。他一直把环球航海作为修行的过程,达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历练  自驾帆船环球航海,原本是翟墨的私人行动。7年来,在环球航海过程中,他发现这个行动已不再是他个人的了。“刚开始是一种兴趣,之后是一种责任。我去了很多国家,当地的华人华侨对我照顾有加,其实他们不是照顾我,而是照顾中国人。回来后我想做对这个国家、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仅仅是满足我
期刊
她是著名作家冰心的女儿,离开大学讲台,将余生奉献给农家女的三尺简陋讲台。她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农家女都记住:你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女人,而每一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双腿站立  在北京西单乘坐地铁5号线,经过15站到达天通苑站,再换乘昌27路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后,司机师傅大声喊:“诶,农家女学校到了!”  车门一开,一股刺鼻的垃圾燃烧味扑鼻而来。路口杂货店外的音箱扯开嗓子唱着不知名的歌曲,四周却一个人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