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派"是一个在科学哲学上无法逻辑自洽的自闭性概念。进入21世纪后,钟敬文提出的"中国民俗学派"不仅没能落实,反而愈显飘渺。执着于不同学术理念的民俗学者,共性越来越少,交流越来越困难,民俗学分门别派已成大势所趋。广义的学术派别包括门派、学派与流派。那些依靠师承关系或行政力量强制圈定的学术团队,就是门派;能够吸引一批优秀同业者自愿加入的学术共同体,就是学派;学派获得了跨时空传承的生命力,就是流派。学派形成是以学科成熟为前提的,现代学术中的科学学派业已成为新思想、新理论的孵化器和扩音器。不同学派虽然在资源争夺上表现为竞争关系,但在学科结构上主要表现为互补的平衡关系。学派建设的三个要素,一是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科学研究纲领,二是擅长学术经营的学派领袖,三是学派成员自觉的共同体意识。尊重学术多样性应该视为一种学术伦理,而学派多样性正是学术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其他文献
“对抗轻松聆听”是纽约策展人林司律为香港1a空间策划的第二个展览,是他与非牟利机构合作的香港策展人驻场计划的一部分。本次展览邀请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日本、韩国和越
美国人类学家施坚雅的市场结构理论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代直隶地区集市的空间体系与其理论模式并不吻合。从市场的层级体系来看,直隶地区存在着"基层市场—中心市场"两级市场体系,有别于施氏"基层市场—中间市场—中心市场"三级市场体系。从集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直隶地区集、村在数量分布上并无有规则的比率,施氏的六边形图式并不适用;施氏认为市场因素是影响集、村的空间分布的唯一因素,实际上自然条件、行政等因素也会渗入其中。从集市的市场区域来看,集市的市场区域受其中心性强度的影响极大。可见,施氏关于乡村市场结构理论
文质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成源于古人对生存世界及合理生存方式的深入思考。自然之质是文化创生与发展的源泉,而文化则是人的存在方式。以文显质是传统文质观中的存在方式。基于文化体验之差异,以文显质相应呈现出“文以载道”“立象尽意”“修本废言”“随说随扫”等不同实现方法,这体现了传统文质观深刻而丰富的方法论意涵。系统把握这一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传统文质观,发掘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发展的合理路径。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