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穴播种植模式探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7年,上海农场在条播机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机穴播机械。本试验通过对穴播苗情进行跟踪调查,将机穴播水稻分别与条机播水稻、机插秧水稻进行对比,探索穴播的产量结构及优势情况。结果表明,机穴播产量与机条播产量基本相当,较机插秧略低,但穴播的成本较机插秧低2 160元/hm2左右,结合产量效益,最终效益增加1 804.5元/hm2。机穴播还有通风透光性好、利于杂草稻的去除等优点,可以初步模拟机器插秧,试验结果可为机穴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水稻;机穴播;种植模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38-02
  1 上海农场地区机穴播模式探索背景
  目前,上海农场地区水稻种植主要有机插秧、机条水直播和旱直播3种模式,3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
  机插秧的优点:一是秧苗的抗逆性强、生长量足、利于形成高产;二是定行、定穴、定苗,通风透光、满足了高产栽培路线,有利于实现高产。缺点:一是育秧过程用工密集;二是育秧成本高。
  机条播的优点:一是无育秧、移栽等繁杂工序,较省工;二是节本增效。缺点:一是受温光条件约束,适宜播期短;二是杂草稻易发生且难去除;三是后期有倒伏风险。
  旱直播的优点:一是旱整地节约用水;二是整地环节程序少,操作简单、节约成本;三是播种后则建立沟系,进排水方便。缺点:一是草害易发生,防治难度大;二是播种期间对天气要求较高,连续阴雨天不能正常播种;三是杂草稻易发生且难去除;四是分蘖性稍差。
  通过对3种主要水稻栽培方式进行总结,亟须探索一种结合直播与机插秧优点的新的轻型水稻种植模式——机穴播。
  2 机穴播实施基本情况
  试验设2个试验点,即上海农场四队2排14号、十二队2排7号,通过设置对比试验,对试验点进行跟踪调查。2个试验点播期与栽插日期基本一致,栽培品种均为南粳9108。
  水稻机穴播是一种可以定量调节单位面积穴数和每穴粒数的轻型栽插模式。成行成穴,稻株分布均匀,通风透光,穴内多株水稻竞争生长,生育进程加快,分蘖势强,分蘖多,易获得足够的穗数,同时群体结构协调,光合速率快,干物质积累多,根系活力强。
  机穴播的行距为22~23 cm,穴距为16.66 cm,穴数为26.7万穴/hm2,基本苗控制在180万~240万株/hm2之间,穴距均匀清晰、通风透光,利于水稻的高产稳产。
  2017年上海农场示范推广机穴播的面积达666.67 hm2以上,其中4队14.53 hm2、5队12.67 hm2、9队236.4 hm2、11队166.8 hm2、12队114.27 hm2、15队128.33 hm2。主要种植品种有南粳9108、淮稻5号等。
  3 机穴播栽培管理模式
  3.1 肥料运筹
  2017年机穴播肥料施用情况:整个生育期施用尿素562.5 kg/hm2、复合肥450 kg/hm2左右,其中基肥施复合肥225 kg/hm2 尿素112.5 kg/hm2。五至七叶期分2次施用分蘖肥,分别施尿素112.5、187.5~225.0 kg/hm2。穗肥在破口前40~45 d(15张叶片,11~12叶)施用复合肥225 kg/hm2,以实现平衡壮秆。叶龄余数在3叶左右时,根据叶色施用促花肥尿素112.5~150.0 kg/hm2 [1]。
  3.2 水层管理
  2017年机穴播水层管理情况:现青后至秧苗五叶期,适当控水,利于根系生长,秧苗5~9叶时,适当建立浅水层,确保分蘖早生快发。主要抓好6~9叶的大分蘖,促壮蘖,在第一、二节间伸长时要严格控水,防止基部节间拉长。灌浆结实期进行干湿交替管理,增加干物质的积累[2]。
  3.3 观摩记录
  9月下旬对穴播水稻开展了生产观摩,品种为南粳9108,通过观摩可以看出,其穗型较大,上部籽粒灌浆饱满、穗子下垂,成穗数合理,秸秆粗壮,田间生长量较大,搭建了丰产框架[3]。
  3.4 数据调查
  播种以后进行数据调查、跟踪拍摄等。结果表明,播种期、成苗期、分蘖期、齐穗期各生育期行距、穴距相对明显,均匀清晰、通风透光,利于水稻的高产稳产[4]。
  4 机穴播与机条播数据对比
  机穴播与机条播同时于5月17日播种。由表1可以看出,机穴播穗数较机条播略少,但穗型较条播的稍大,机穴播的穗实粒数较机条播多2.4粒,千粒重基本相当,实际产量机穴播比机条播多120 kg/hm2,机穴播的基本苗略少,但实际产量稍高,可以看出机穴播具有高产的潜力。
  2排7号东格为机穴播,于5月28日播种,2排7号西格为机插秧,于6月5日插秧。从表2可以看出,机穴播在有效穗数方面略占优势,较机插秧高25.5万穗/hm2,但机穴播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略低,每穗粒数平均少4粒,二者千粒重在2017年的气候条件下机插秧较机穴播高0.28 g,理论产量上机穴播稍高,但最终实际产量机穴播较机插秧低118.5 kg/hm2。
  从表3可以看出,机穴播的成本和机插秧相比较低,机插秧的秧盘折旧、播种成本、育秧成本、种子成本合计为3 525元/hm2,而机穴播的4项成本合计为1 365元/hm2,机穴播比机插秧低2 160元/hm2,虽然水稻机穴播的产量与机插秧相比少118.5 kg/hm2,从而减少效益355.5元/hm2,但机穴播在综合效益上优于机插秧。机穴播总效益较机插秧高1 804.5元/hm2。
  5 结语
  机穴播的通风透光性较好。因行距、穴距相对明显,前期利于水稻分蘖,后期利于水稻养根保叶,形成高产,同时,利于杂草稻的去除。因稻株分布均匀,成行成穴,利于去杂,便于保种。
  机穴播可以初步模拟机器插秧。穴播和机插秧均能发挥高秆大穗的优势,但穴播成本与机插秧相比,4项(秧盘折旧、播种成本、育秧成本、种子成本)合计减少2 160元/hm2,综合效益高于机插秧1 804.5元/hm2。
  机穴播省工省时,与机插秧相比,简化了作业程序,无育秧、秧田管理、栽插等繁雜工序,工作量和劳动力需求大大减少。
  机穴播对种子芽口要求较高,要求芽口均匀且不能过长,可以配合种子发芽器进行播种,确保芽头整齐一致,同时播种时要选择发芽势及发芽率较高的水稻种子(85%以上),确保出苗、成苗均匀一致,建立合理科学的基本苗。
  水稻穴播的芽头较短,立苗相对于芽头较长的机条播晚3 d左右,存在难以成苗的风险。播种时对土壤干湿度要求较高,土壤过干,种子会裸露脱水,过淤,种子会下沉,影响水稻的成苗。
  今后机穴播的行距将进一步调整,设想由原来的22 cm调至25 cm,并对穴播机械进行整机结构的优化,以进一步提高畦面和沟系及播种质量。
  6 参考文献
  [1] 王新其,甘俊彦,朱敏,等.上海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稻米,2017,23(4):168-172.
  [2] 王新其,赵志鹏,李国梁,等.水稻机穴播密度对群体冠层光截获及产量构成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7,33(1):35-40.
  [3] 曹秀娟,张珍,季青.“秀水134”机穴播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6(4):55.
  [4] 朱咏萍.双季水稻精量机穴播技术应用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112-113.
其他文献
摘要 不同的叶幕管理模式不仅会影响酿酒葡萄的品质与产量,进而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而且会影响酿酒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以及翌年树势。目前,在鲜食葡萄的栽培技术上,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叶幕管理体系。由于酿酒葡萄在葡萄用途与品质要求上与鲜食葡萄差异较大,故有必要对传统的叶幕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本文从葡萄新梢摘心、去除老叶、疏穗等3个方面总结了叶幕管理技术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酿酒葡萄的优质栽培提
摘要 开展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在烟叶生产上的对比试验研究,测定比较使用不同地膜的烟叶生育期、经济效益、使用成本和地膜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使用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的烟叶生育期基本一致,使用降解地膜烟叶产量降低30 kg/hm2,产值降低1 044元/hm2,上等烟比例降低3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使用降解地膜成本增加89元/hm2,且在田间可逐步降解,但与烟叶生育期不完全同步,需进一步改善其降解性能。 
摘要 陕北是我国重要的枣产区之一,枣裂果现象严重。为明确陕北主栽品种的抗裂性,筛选抗裂性好的种质材料用于后续基因组辅助育种研究,本研究以陕北主栽品种团枣、骏枣、木枣和相枣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冷水浸泡法对不同品种脆熟期枣果的裂果方式、裂果率和吸水率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裂果方式有不规则裂、环裂、纵裂和环裂 纵裂4种,以环裂 纵裂方式为主,但品种间不同开裂方式出现顺序不一致;不同品种枣果随着浸
摘要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抗生素不规范、不合理以及过量的使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相关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鉴于微生物对抗生素的降解具有低耗、高效的效果,同时具备环保及操作简便等特点,微生物降解法已作为抗生素污染处理的有效途径之一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及其危害,综述了抗生素的环境行为、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展望了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抗生素的前景,以期为治理环境中抗生素污染提供
摘要 为了考察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的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再生力等基本性状,进行了甬优4949再生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甬优4949作再生稻进行机械化栽培,头季产量10.67 t/hm2,再生稻产量4.34 t/hm2,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良、再生力强、灌浆结实可靠等品种优势。  关键词 甬优4949;再生稻;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摘要 马铃薯是贵州省主要种植作物,也是当地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生产上,病虫害对贵州地区马铃薯高产和经济效益造成直接影响,限制了贵州地区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为此,本文对贵州省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种类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种类;防治措施;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107-02  Abstr
摘要 采用云龙县气象站1977—2016年40年逐月地面气象资料,以及县内已建成的11个六要素区域自动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生态学和气象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云龙县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茶叶生产适宜性的影响,对云龙县茶叶气候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期为云龙县茶叶种植提供决策依据,指导云龙县茶叶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帮助山区人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关键词 茶树;气候适宜性;云南云
摘要 通过收集整理我国糜黍育成品种,进行不同生态条件鉴定筛选和试验示范,划分晋北地区糜黍优势区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糜黍育成品种优化布局及生产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糜黍;区域布局;问题;发展对策;晋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45-02  晋北地区位于晋北黄土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广阔,昼夜温差大,无
摘要 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阐述了低温冷害的类型及其等级划分,介绍了盘锦地区玉米与水稻低温冷害评估方法,并提出了防御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水稻;低温冷害;评估方法;防御措施;辽宁盘锦  中图分类号 S513;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45-02  近年来,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由于大的
摘要 全面分析了产量构成要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因素,辩证地分析了小麦产量要素的变化特点和形成规律以及群体与个体协调平衡规律,明确了麦田管理中需要掌握的生育时期和技术要点,对小麦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麦;产量要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053-02  生产实践证明,在不同产量水平的麦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