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盐胁迫对栾树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来源 :西北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rob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以2年生栾树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设置梯度为0(CK)、100(S100)、200(S200)、300(S300)、400(S400)和500(S500)mmol·L-1的摩尔质量比1∶1配制成的NaC1和NaHCO3混合盐溶液,分析混合盐胁迫对栾树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探讨栾树对混合盐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为栾树在盐碱地区的引种与推广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随着混合盐胁迫程度的增加,栾树出现叶片发黄焦枯、卷曲、根系减少、植株死亡等表观症状.(2)随着混合盐胁迫程度的增加,栾树的叶长、叶宽生长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栾树的叶长、叶宽生长量在S100和S200处理下较CK变化不显著,但其叶长生长量在混合盐浓度达到300 mmol·L-1时较CK显著下降,叶宽生长量在混合盐浓度达到400 mmol·L-1时较CK显著下降.(3)栾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SⅡ实际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在S100处理下较CK无显著变化;当混合盐浓度达到200 mmol·L-1时,除Fv/Fm外均较CK显著下降;当混合盐浓度达到300 mmol·L-1时,Fv/Fmm较CK也显著下降.(4)随着混合盐胁迫程度的增加,栾树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混合盐胁迫0~30 d时,S100-S300处理的栾树幼苗叶片的Pn、Ci、Gs整体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盐胁迫程度增大,Pn、Gs整体呈下降趋势,Ci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在100 mmol·L1混合盐胁迫下,栾树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变化不明显,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此时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限制的影响;当混合盐浓度达到200 mmol·L-1时,栾树幼苗叶片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指标整体显著降低,最终导致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此时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非气孔限制和光化学活性失活.
其他文献
白杄(Picea meyeri) 1989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Ⅱ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该研究基于白杄在中国地区的50条有效分布点记录和12个环境因子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分析全新世中期、现代、2050年和2070年四个时期白杄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通过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和刀切法检验确定限制现代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并利用响应曲线确定环境因子变量的适宜区间,以明确不同时期白杄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和面积,为白杄的引种以及保护管理提供依据.结果 显示:(1) MaxEnt模型预测受试者工作曲线面
β-γ符合测量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氙同位素活度测量方法,β探测器能量和能量分辨率刻度是β-γ符合法准确测量氙同位素活度的关键.针对缺少能覆盖氙同位素β射线能区发射单能电子的气体核素问题,利用137Cs康普顿电子对β-γ符合系统β探测器能量和能量分辨率进行刻度,并通过131mXe 129.4 keV内转换电子验证了刻度的准确性.根据刻度结果及氙同位素β-γ符合关系,实现了氙同位素β射线能窗准确划分,为氙同位素活度准确测量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以查阅文献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统计、排序,并对该区系种子植物的种类组成、水分生态类型、生活型及种的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856种,分别隶属于87科,345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11种;被子植物84科,340属,845种.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共559种,占区系总种数的65.30%;旱生植物213种,占区系总种数的24.88%.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区系总种数的88.67%.区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国内首套γ全吸收型探测装置(GTAF).基于HI-13串列加速器上的中子源,应用瞬发γ法测量197Au样品,建立了(n,γ)反应截面在线测量方法.由于中子源注量率偏低,实验结果不确定度较大.2018年出束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能够提供注量率为7.03×106 s-1 ·cm-2,能量为0.3 eV到几百兆电子伏的中子束,为核数据测量提供了较好的平台.通过重新加工支架和重新封装BaF2探测器模块的方式,将GTAF搬迁至反角白光中子源的实验厅2,中子飞行距离为
基于双晶单色器建立了能量为15~100 keV硬X射线地面标定装置(hard X-ray calibration facility,HXCF).对单能X射线的单色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评估了HXCF的稳定性.结果 表明:双晶单色器具有良好的单色性,对于HXCF产生的能量为20.5~196.5 keV的单能X射线,整体单色性优于3.5%;单色光通量10 h内的稳定性优于0.8%;对单能X射线能谱中的连续部分,采用双晶失谐和无孔光阑方法比偏移探测器法对扣除连续谱更有效,可更好地实现对探测器效率的标定.因此,HX
以福建省云霄县小帽山、梁山和南乌山3个区域共23份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其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含量,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差异分析和聚类分析,以筛选生化成分含量特异的茶树品种资源.结果 表明:(1)23份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总量变化范围为73.54~260.31 mg·g-1,平均值为160.48 mg·g-1;表没食子儿茶素-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在所有资源中均检出,含量最高的为小帽
采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栽培和野生2种生境下川麦冬根围的丛枝菌根(AM)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并结合土壤理化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明确两种生境下川麦冬根围土壤AM真菌多样性和优势群落的分布特点,探讨AM真菌群落分布差异的驱动因子,为AM真菌应用于麦冬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 表明:(1)不同生境下川麦冬根围土壤中共鉴定出AM真菌3属10种,其中野生川麦冬根围土壤鉴定出的AM真菌3属7种,分别隶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多孢囊霉属(Diversis
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可初步快速地验证基因功能和鉴定相关表型.为提高板栗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并鉴定板栗淀粉合成酶基因的功能,该研究以板栗\'燕山红栗\'幼胚胚芽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不同状态的愈伤组织和表达载体优化板栗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并构建板栗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CmSS Ⅰ沉默载体,验证CmSS Ⅰ基因在板栗中的功能.结果 表明:(1)愈伤组织可按照体细胞胚起动难易程度划分为胚性愈伤组织(EC E)和胚性愈伤组织早期阶段(EC_D Ⅰ、Ⅱ、Ⅲ),且白色、外表相对分散
番茄果实糖酸类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直接影响其风味品质,前期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并提高其芳香品质.该试验为探究外源ALA对番茄果实发育及其糖酸品质的影响,以番茄\'原味1号\'(Solanum lycopersicum cv.Yuanwei No.1)品种为试材,于第4穗果授粉后10 d果实表面喷施0、100和200 mg·L-1的ALA溶液,分析ALA对番茄果实形态、果皮色泽及果实不同部位组织中糖、酸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1)外源ALA溶液
硬脂酰ACP脱氢酶(SAD)催化硬脂酸脱氢生成油酸,是形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该研究从紫苏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鉴定紫苏硬脂酰ACP脱氢酶(PfSAD)家族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保守功能域分析,用qRT PCR技术检测PfSADs各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以探讨PfSAD家族基因在调控种子脂肪酸组分中的作用,为紫苏脂肪酸组分的遗传改良提供基因元件.结果 显示:(1)从该课题组前期自测的紫苏转录组数据库中共检测出6个PfSAD家族基因,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长度介于367~396 aa之间,均具有S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