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韵味 写出精彩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阅读像蜜蜂采花,写作似蜜蜂酿蜜,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读出韵味、写出精彩中享受丰收的喜悦和成功的甜蜜。
  一、指导阅读,读出韵味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写结合”首先要注重“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做到“读出韵味”。
  1.激发“读”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走进知识宝库。例如:教学《蜜蜂引路》时,我首先安排学生猜谜:最爱嗡嗡唱,百花园里忙;回来造一物,香甜胜过糖;接着提问:你们喜欢蜜蜂吗?为什么?然后导入:蜜蜂不仅为我们送来甜美的蜂蜜,它还会为我们引路呢!最后点题:看了课题,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层层导入,激发了读书兴趣。
  2.教给“读”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才能帮助他们自主感悟文章内涵。例如:教学《丑小鸭》时,我设计“初读感知——细读理解——诵读品味——熟读欣赏”等环节,让学生在“初读”时认读生字,理解词语,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在“细读”中理解丑小鸭的变化,感受它的心情;在“诵读”中了解丑小鸭的生活,品味他生活的勇气;在“熟读”后跟丑小鸭说说心里话。步步深入,领略了文章真谛。
  3. 培养“读”的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只有培养学生“读”的习惯,才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例如:我长期通过“一创”、“两要”、“三定”和“四到”加强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一创”就是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学生每天“好书换着看”,教师每周“好书推荐”,家长与孩子每月“亲子共读”,班级每年“阅读之星评选”,在学生个体、班级团体、校园内外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两要”就是要有计划,要“读好书”。我要求学生读书要有计划,有了计划还要落实,力争做到日有完成、月有渐进、年有收获;我还要求学生读书要“读好书”,要读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读那些让人了解大学问家思想风范的书。“三定”就是定书、定时、定量。我教育学生要做到选定一本就读完一本;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读书时间;要根据阅读能力拟定读书内容。“四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我们还要培养“手到”,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摘抄生字、好词和佳句,并适时记下自己的感受。
  二、指导写话,写出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读写结合”不仅要注重“读”,还要关注“写”,让学生写下所看、所听、所触、所想,做到“写出精彩”。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后,我安排了如下训练:“看图说秋天”,让学生观察插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秋天的景色;“学文填秋天”,让学生填写“秋天来了,梨子黄了,黄得像( );苹果红了,红得像( );稻子黄了,黄得像( );高粱红了,红得像( )”;“想象写秋天”,出示“秋天来啦,( )了,( )得像( )”让学生仿写句子;“配图画秋天”让学生根据所说、所写画一幅秋天的美景。循序渐进,学生插上了想像翅膀,打开了心灵大门,既提高了“读”的兴趣,又提升了“写”的能力。
  三、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语文教育大师崔峦先生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读写结合”要杜绝“读”、“写”两张皮等现象,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从阅读中学习表达,并把阅读感受和生活体验转化为语言文字,使语文课堂变得“鲜活”,变得“生动”。例如:教学《找春天》时,我首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回顾有关春天的词句,引导学生《找春天》。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学生字、读通句子后,谈谈自己有什么发现。然后通过以下四个程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准确和想象的丰富:一是图文结合,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二是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三是完成“(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那是春天的琴声吧?”等练习;四是思考和交流“春天,她还会在哪里呢?”。最后让学生表现自己对春天的理解,或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或一首古诗,或一篇文章,或一幅图画……整个过程,贯通了文本世界和儿童生活,结合了语言学习的兴趣点、文本意韵的侧重点和语言特点的练习点,在优化阅读教学、实施写话训练中提高了“读写结合”效果。
  总而言之,“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 协调统一的佳径,必须坚持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让学生在“读”与“写”的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中有效提升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作者单位:三明市梅列区青山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阶段作为一个人初步接受教育的关键性阶段,承担了许多职能。不仅仅是普遍认知中的单纯的知识学习,还包括对于世界的初步认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此阶段的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因素,有利于一点一滴的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传统的学习形式,更加灵活机动,在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因素,是一种更加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
期刊
语文课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准确分析和把握课堂学情就应该是语文课的逻辑起点。  ——王崧舟  新学年开始,我就来到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和这里的四年级孩子一起学语文。拿到王崧舟老师的《美其所美》的时候,我已经在这里待了一学期。一线教学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不算初出茅庐,但来到藏区,怎样上好语文课重新成为了我的难题。教藏族孩子,怎样把握他们真正的学情?有意义的学情分析又应该是怎么做呢?  自上
期刊
摘 要:小学生一二年级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好,而到了高年级阶段却出现较严重的两极分化。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日积月累,出现了差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在体会、理解、分析、判断与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學知识的技巧与能力。  关键词:突破点;经历;形成过程;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为什么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普
期刊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困难挫折总会伴随着人的一生,父母老师必须面对,孩子们也无法逃避。况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学会积极应对困难挫折,孩子才够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因此,我们有必要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强化家庭教育  在家庭方面,父母是
期刊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目的是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团结奋斗,争取更大胜利的强大动力,使整体上和个体上都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激励学生创造性阅读思维的有效手段。  一、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让学生自主读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感受瀑
期刊
摘 要:赏识教育,关键在于抓住学生内心的需求,懂得学会尊重学生、鼓励肯定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快乐和兴趣。结合中小学生的日常德育工作,提高我们学生的全面素质,很有必要开展“赏识实践德育”活动。基于赏识教育基础上,少先队雏鹰争章启动,我们一起争夺自律,乐学,安全,美德,榜样与雏鹰之章。  关键词:赏识教育;争章;实践  一、赏识教育的涵义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兴趣的现状,提出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赏识教育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信心的观点,并且基于自身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阐述了运用赏识教育,要转变观念,不拘泥于一种评价标准;要用心批阅,善用评语来激励学生;要注重分享交流,让赏识成为讲评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作文教学 赏识教育 学习兴趣  一、转变观念,不拘泥于一种评价标准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成人有很大
期刊
摘 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而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至关重要。本文从欲“无为”,以“法”为基石;践“无为”,以“儒”为内涵;成“无为”以“道”为精髓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有效方法   回望多年的教学班主
期刊
摘 要:通过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以及经验总结法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引进游戏活动从而构建趣味“悦”读课堂进行探讨。实践证明,游戏活动在语文课上的介入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基于此,文章从课堂导入、课中教学以及课后复习三个角度出发简要阐述游戏活动的介入技巧,旨在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游戏活动;小学;语文教学  前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意
期刊
摘 要:学科渗透是实现德育的最佳途径,学科渗透德育是教学的最核心目标,德育是学科教学的灵魂,德育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课堂从教材拓展、习惯养成、教学生活化、融合学科教学等方面点滴渗透德育。  关键词:课程资源;渗透德育;生活;探究;融合  有教育家说学科渗透是实现德育的最佳途径,学科中渗透德育是教学的最核心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