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归棹》册页研究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藏美国大郜会艺术博物馆的石涛《归棹》书画册页(共24页,12页山水花卉加12页对题)是石涛晚期(1595)精心结构的一组杰作。石涛似乎要通过这本册页为自己的一生做一个总结——每一袖画不仅主题不同,画法也不同,连每一页对题书法的风格都是经过了精心的选择,从这本册页,我们不仅可以阅读他独特的心灵,同时亦可以领略他变化多端的绘画和书法风格,本文第一部分勾勒了石涛的生平和这组册页的创作背景,并剖析了石涛的心路历程和艺术历程,为理解这拳册页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第二部分逐一分析十二祯画厦其对题书法的内容和风格,具体地解释了石涛如何把自己书画方面的独特方法(基于白描技术的线性画法和基于锺繇体的书法)扩展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形式.并由此解释了石涛“一画”和“众法”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合作化既没有充分尊重农户拥有和交易手工技术的权利,也没有完全尊重手工艺与生俱来的特性,但合作化的方式与资本主义的技术垄断方式相比,更具有技术民主性质。手工技术的权利由个体手中转移到集体所有,既能保护了手工艺人,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从而有条件展开协作研究,抢救和挖掘许多濒临失传的技艺,又能在新的生产合作关系中使传统技术得到传承和再生。手工技术权利被集中以后,通过国家资本和行政的干预,顺利地使传统手工艺与新技术接轨。
常州地区的丧仪原先由一些非专业人士主持操办,他们被称为“萝卜头”。这一传统从1950年代开始断裂。改革开放以后,常州逐渐崛起了“丧葬一条龙”服务,出于营利的竞争需要,老板们努力搜集、选择、创造并拼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丧仪传统,并在具体实践中与丧家和旁观者不断互动发展着。这样的传统应称之为“当代传统”,而“当代传统”正是传统的本相。
壮侗语族研究是个宏伟的民族学系统工程,它存在许多难题、空白和尚待开拓的领域,需要众多学科的专家前仆后继地努力探索耕耘。其中壮侗语族历史文化艺术的源流,就一直是困扰学术界比较大的难题。今见谢崇安同志这本刚出版的专著—《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研究》,一睹为快,不由得要为笔耕不辍的作者写几句话。
民俗,是一个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水浒》作者是描绘民俗的能手。在这部作品中,北宋的风土人情,诸如语言习惯、市镇风貌,服饰衣着,住房形式、婚丧嫁娶、音乐戏曲、体育武技、迷信巫术、信仰礼节、灯会杂耍,都有出神入化的生动描绘,展现出一帧帧北宋社会的民俗画卷。兹撷取一二分述于下。
《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年轻时生活绚烂之极,出家后一切归于平淡,……他还有一幅对联:
近代意义上的明清女性剧作家研究始于20世纪初,以新中国的成立和80年代西方文论的全面引入为标志可分为三个时期,至新旧世界交替之时已在生平考证、剧作整理、文本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诸种原因,这一学科领域现今依然存在着不少空缺有待学人来填补。
期刊
期刊
期刊
李一生于孔孟故里,儒家文化在耳濡目染中早以融入血脉,这似乎是不求而在的。在他的书法创作中,小楷便充分地表现了“中和”的审美指向。其小楷接源魏晋,旁参隋唐写经,点画工丽,风神散逸,于不激不历中溢出浓郁的书卷气。秀美流便的行书,朴厚酣畅的章草,秀逸工稳的小楷,构成了李一书法创作的三种形态。在这三种型态里,既反应了作者驾驭多种书体的艺术才能,又表现了文化作用于书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