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许多行业都在国家经济的带动下扩张势力、增强实力,从而促使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在新时期,我国在国民基础教育方面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标以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促使各教育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多方位寻求课程创新方式、方法,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满足社会用人的需求。本文针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设计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中国分类号:G633.7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的完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应首先了解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据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调查和分析,将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国一直采用班级(30人以上)授课形式组织教学,但是,对于班级内的全体学生来说,由于其成长环境、曾经的教育经历以及个人智力的发育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在个体特征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当前,普遍采用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很少关注学生在个体特征方面存在的差异,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想状态。例如,在一个学生总量为40人的班级内部,进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的教学,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就本次课程的知识进行课堂测验,用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实践发现,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
2、学生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被淡化
当前,我国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都是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导向,统一安排授课时间、拟定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固定在一个较为被动的学习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充当一个聆听着,对于自身需要的或者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没有独立的、自主的选择权。在任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情绪以及学习主动性都对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权的教学方式,无疑对课堂教学的开展不利,很难实现预想的教学效果。
3、物理学习时间受限
一般来说,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物理学习时间都集中在被安排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在物理课堂上,学生接触到物理知识,以及学习物理的氛围,但是一旦课程结束后,进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淡忘之前刚刚培养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物理课程是一项实践性很高的课程,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应用,而目前,国内的教学环境很少能够满足相关需求,使得学生的物理学习时间相对受限。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分析
1、创设教学情景,创新教学方式[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致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将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二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解决。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应从现有资源中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条件。针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进行改善,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大气压”一节,教师可以从重要的教学基础资料——物理教材中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出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图片、案例等,利用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由于大气压的存在而产生的“神奇”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开展课堂核心教学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2、采用问题教学法,创新教学方式
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学生根据所学教材或者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思考问题,通过积极地思考和分析,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发现新定理、新公式、新方法,并运用新发现去解决问题[1]。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为单方向的传递式教学,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忽略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因此,在问题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在于:提出一个既有学习价值、又富有乐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问题的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①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有内涵、有深意;②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掌握好平衡;③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明确本次课堂的学习重点。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大气压”一节,教师可以做一个简易的塑料袋抽气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同时可以与学生进行提问和解答的互动。
3、利用教学实验,创新教学方式[2]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实验作为创新手法之一,是一个十分有用且效果明显的创新方式。实验方式与其他创新方式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直观性、视觉冲击性、生动性等。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知识比较难于描述和表达,因此,采用实验方法对于知识的明确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透镜及其应用”一节,由于语言很难描述具体的透镜作用效果如何,因此,选择实验手段,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在“透镜及其应用”一节中,可以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分别将两支透镜对准阳光,并将成像点对准黑板,两个透镜的成像明显不同,这对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學中来。
三、结语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既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性、创造性。本文从“对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被淡化;物理学习时间受限”三方面阐述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三方面提出“创设教学情景,创新教学方式;采用问题教学法,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教学实验,创新教学方式”提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忠兵.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实践探索[J].教研新干线,2013,02:111-112
[2]夏建平.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实践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135-136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中国分类号:G633.7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的完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应首先了解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据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调查和分析,将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国一直采用班级(30人以上)授课形式组织教学,但是,对于班级内的全体学生来说,由于其成长环境、曾经的教育经历以及个人智力的发育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在个体特征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当前,普遍采用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很少关注学生在个体特征方面存在的差异,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想状态。例如,在一个学生总量为40人的班级内部,进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的教学,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就本次课程的知识进行课堂测验,用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实践发现,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
2、学生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被淡化
当前,我国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都是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导向,统一安排授课时间、拟定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固定在一个较为被动的学习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充当一个聆听着,对于自身需要的或者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没有独立的、自主的选择权。在任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情绪以及学习主动性都对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权的教学方式,无疑对课堂教学的开展不利,很难实现预想的教学效果。
3、物理学习时间受限
一般来说,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物理学习时间都集中在被安排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在物理课堂上,学生接触到物理知识,以及学习物理的氛围,但是一旦课程结束后,进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淡忘之前刚刚培养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物理课程是一项实践性很高的课程,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应用,而目前,国内的教学环境很少能够满足相关需求,使得学生的物理学习时间相对受限。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分析
1、创设教学情景,创新教学方式[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致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将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二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解决。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应从现有资源中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条件。针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进行改善,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大气压”一节,教师可以从重要的教学基础资料——物理教材中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出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图片、案例等,利用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由于大气压的存在而产生的“神奇”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开展课堂核心教学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2、采用问题教学法,创新教学方式
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学生根据所学教材或者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思考问题,通过积极地思考和分析,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发现新定理、新公式、新方法,并运用新发现去解决问题[1]。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为单方向的传递式教学,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忽略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因此,在问题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在于:提出一个既有学习价值、又富有乐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问题的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①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有内涵、有深意;②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掌握好平衡;③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明确本次课堂的学习重点。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大气压”一节,教师可以做一个简易的塑料袋抽气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同时可以与学生进行提问和解答的互动。
3、利用教学实验,创新教学方式[2]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实验作为创新手法之一,是一个十分有用且效果明显的创新方式。实验方式与其他创新方式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直观性、视觉冲击性、生动性等。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知识比较难于描述和表达,因此,采用实验方法对于知识的明确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透镜及其应用”一节,由于语言很难描述具体的透镜作用效果如何,因此,选择实验手段,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在“透镜及其应用”一节中,可以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分别将两支透镜对准阳光,并将成像点对准黑板,两个透镜的成像明显不同,这对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學中来。
三、结语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既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性、创造性。本文从“对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被淡化;物理学习时间受限”三方面阐述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三方面提出“创设教学情景,创新教学方式;采用问题教学法,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教学实验,创新教学方式”提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忠兵.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实践探索[J].教研新干线,2013,02:111-112
[2]夏建平.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实践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