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只需要让人“哇”的一下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锦华《大话精系列—骄傲的谎言》
陈灿强《高座之人》

  在展览开幕式后的分享会上,青年艺术家马景仁也分享了自己的手稿故事。这件名为《2.52立方的忧伤夜晚》的手稿,粗看起来只是笼统的长方体形状、凌乱纵横的线条,在“2.52立方”的范围里,横陈着一把椅子和吊灯。这套看起来混乱的手稿代表着彼时的马景仁不可复制的珍贵思绪:临近毕业,诸般烦闷涌来,可以肆意圈涂的手稿成了情绪的出口。“凌乱的线条如思绪,长明的夜灯是思考是希望”,后来的成品与手稿相差无几,它精致深刻,是艺术追求、雕塑功力的集中展示,但初离象牙塔的迷惘与动荡,作品背后的真实人生,却唯有“私密”的手稿才能补全故事的章节。
手稿,是那些私密的片段、不成熟的边角、枯燥凌乱的线、等不来后续的“弃婴”和与最终呈现大相径庭的尴尬。

  在记录艺术家幕后的创作心绪之外,手稿也能完整再现艺术作品的思辨过程。在此次展览中,雕塑家陈灿强《飞鸟和鱼》的手稿与《鸟鱼之子》的成型木雕作品可谓差距甚大。手稿绘制了鸟与鱼“执手相看泪眼”,求而不得的遥远距离。但木雕作品《鸟鱼之子》,却已经跳过跨物种结合间的种种坎坷,呈现了一个端正有趣的“爱的结晶”。自手稿到成品,可以看到创作自生发到落地,从物种、处境、信仰等各个维度打破的边界,是艺术作品走向哲学的清晰路径。
  有趣的是,此次展览的场域—仁美术馆,也是“手稿”的一部分。
  水墨方塘艺术空间尚未竣工,尚在修葺着的美术馆内,精心布置的各式艺术作品、专业的展览与还没妥善安置的包装材料一起相映成趣。
  这是馆长龙哥的一幅“手稿”—是有审美的、画旧如旧的,足够严谨,细节中充满考量的草稿:“我常跟工人说,要一直有严谨的态度,線就是线,面就是面,不能有任何的含糊。”
  这间纯“草根”的美术馆,内核里的艺术坚持却与雕塑家们制作一样作品的态度无差。
  不过,从手稿到成品,即便是严格要求、亲力亲为的龙哥,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偏差时刻。“这一块,我想要比现在呈现的这个‘灰’更浅的灰”,他回头指给我看仁美术馆一进门左侧的墙壁,那里用木梁分割出极具设计感的灰色色块,在我这个艺术门外汉看来,已是足够精美。“因为前面的雕塑颜色极白,墙壁若是现在的颜色会有些冲突,所以想要一个‘浅浅的灰’。”   这次开馆准备仓促,半竣工的“手稿”尚处在“未完成”的阶段,所以这极精确的“浅浅的灰”,只能等接下来才能完善—而期待与偏差、构想与实践之间的偶然性,也恰是艺术创作“手稿”的魅力所在。

到生活里去


  展览开幕仪式结束后,年轻艺术家们的座谈会在水墨方塘艺术空间的一楼讨论厅举行—这是艺术空间的核心功能:为困在各自创作中的艺术家们提供交流与反思的平台。
  艺术家们围在拼凑的桌椅前,趁着渐暗的天色,拿着啤酒向同道中人诉说着创作观念,看起来热火朝天,仔细听来,却都是艺术真实的困境。
  “有时候觉得,其实没人需要艺术。”角落里,不知谁发出了一声叹息,立刻得到了众人广泛的响应。在场的艺术家都正值创作生命的高峰,无论是饱涨的热情还是实在的作品,都正在丰年。但呕心沥血创作的艺术成果能被几人看见、能有多少市场,更多的时候只能靠运气。
没人观看、无人交流,更难获共鸣,是这些年轻艺术家们的困境。从手稿到成品,艺术品被“做完”也只是某种意义上的半成品,能够被理解、被使用,能够回归到无处不在的生活里去,才算是真的“完成”。

  “要能生活得下去,才能有创作。”年轻艺术家小陈曾成功卖出过一座自己的雕塑,被大家起哄谈一谈自己的经验,但其实那是个偶然事件—若不是小陈的导师牵线帮忙,年轻的艺术家毫无机会曝光自己的作品。
  没人观看、无人交流,更难获共鸣,是这些年轻艺术家们的困境。
  从手稿到成品,艺术品被“做完”也只是某种意义上的半成品,能够被理解、被使用,能够回归到无处不在的生活里去,才算是真的“完成”。
  艺术家感到人们远离艺术,事实上他们自己也在远离生活,在自娱自乐中陷入自怨自艾。那么,作为纯正草根机构的美术馆,可能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吗?
  龙哥想试一试。这位年过四十的艺术家,在广州做了多年的摄影师,拥有触角丰富的职业接触和足够平静富足的白领生活,但艺术始终是他的精神落点。他想做更多事,把艺术曾给予他的愉悦与美好,以空间的语言传达给更多的人。
  “国内的公立美术馆给年轻人的机会很少,但在仁美术馆,在这个艺术空间,年轻艺术家可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广州市雕塑学会的首展只是个开始,接下来,龙哥和艺术家们还将努力把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秀作品引入设展,提供一个展览作品、交流创作的平台。
  有了展示的舞台,更重要的事是推开审美的大门,让门外的生活与门里的艺术彼此交织。
  媒体人哥筱乔说起自己曾经目睹过的一次“交织”。宋代的生活家郑烹曾专门写作一本书来记录当时生活中出现的有趣小物件,比如玉佩、帽子、腰带、瓶子等,并详细记录了它们的构成细节。现今的一位艺术家便依照着这本古籍用自己的巧手将这些小物件重新做了出来,结合每个物件的生活场景进行展出,好评如潮。
  这也是龙哥想要做的尝试,让水墨方塘艺术空间成为“可以住的艺术馆”,让艺术家们的作品浸润在生活细节中,与人群发生实在的关联。
  “其实艺术是无处不在的。你买手机的时候,是要干干净净的方形,还是要边角有圆润弧度的?你买衣服,要什么样的设计?你的头发,想要顺直还是要波浪?”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着生活里无处不在的艺术选择。所以,“你选择一个怎样的空间来度过休闲时间、选择把什么样的器物摆放在家里”,这也是艺术。
  艺术和生活从来是不可分割的。崭新开启的仁美术馆与水墨方塘艺术空间的存在强调了这一点—无论是在创作道路上探索着的年轻艺术家,还是对艺术持有好奇的普通观众,这个独特的空间给艺术提供了“落地”的机会,推开隔阂的门,创造一种交流的可能。

此刻与未来


  作为一名艺术家,龙哥想对社会的审美培养作一点贡献,由此牵头创办艺术馆,打造可居住、能交流的艺术空间。“就像你是学中文的,”他对我说,“那你来完成‘中文’的社会责任;我学习艺术,那我就做一些对社会审美有意义的事。”
  而作為一名普通的父亲,龙哥更想利用这个空间承担起教育与影响下一代的社会责任。这座静默伫立在水乡的水墨色建筑,更想给孩子们一次接触艺术、全身心浸润的审美学习机会。
  龙哥一直记得的是和女儿们在一次观展期间的故事。
  彼时,他带着双胞胎女儿去看画展。远远地,两个孩子便看到了一幅巨大的黑白交织的画作。那是什么?待走近一看,整面墙壁大小的画幅上密密麻麻地画着蚂蚁—足足有几千只,朝向不同、姿态各异,但每一只都是作者亲手勾画的。
  “这么多蚂蚁哎!”小姑娘们伸长脖子仔细地看着这幅巨大的画作,“每一只蚂蚁都是画上的耶!”
  无需再讲授“画作的深刻含义”,亦不必一定要孩子通过这次观展学会哪些“艺术思维”,能有这一刻惊叹的冲击,已然足够。
  “哪怕家长、小孩对艺术没有一点感觉,但只要有‘哇!’的那么一下冲击,就行了。”
“这么多蚂蚁哎!”小姑娘们伸长脖子仔细地看着这幅巨大的画作,“每一只蚂蚁都是画上的耶!”无需再讲授“画作的深刻含义”,亦不必一定要孩子通过这次观展学会哪些“艺术思维”,能有这一刻惊叹的冲击,已然足够。

  为了实现这一声“哇”,龙哥和他的伙伴们努力把艺术的种子藏在水墨方塘艺术空间的细枝末节。
  即使只是一个普通的洗手池,龙哥和艺术家们也还是用制作艺术品的专注,定制了特别的烟斗型水池。流畅的形状与简洁的颜色线条,完全有别于普通人家中圆润的漏斗式水池,是一眼望到便会惊叹的艺术存在。艺术馆的每个雕塑作品都精挑细选、憨态可掬,即便是艺术讨论空间的地砖纹路、座椅与台灯,龙哥和艺术家们也更改了几次方案,力图让每一个角落的审美效果达到最佳。
  当天,在仁美术馆开馆展开幕仪式的现场,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过来一同参加。
  这些年幼的孩童有时奔跑哭闹,有时尖叫喧哗,但更多的时刻,则是睁着好奇的眼睛看那些对他们来说堪称“庞大”的雕塑作品,伸出小手摸一摸它们的尖耳朵。
  很多年后,这些笑闹着的孩子或许会早已忘记这个平凡的午后,和龙哥的双胞胎女儿不再记得蚂蚁画作一样,忘记这场展览和有“大烟斗”洗手池的奇妙空间—但手绘蚂蚁带来的认真细致、雕塑尖耳朵与长鼻子带来的奇妙碰撞,将共同汇聚成某种审美的震撼,成为他们人生中被艺术之美冲击到的美妙时刻。那时,他们这一代年轻的生命,或许可以摆脱庸庸碌碌的无意识,拥有审美意义上的另一双眼睛。
  翌日清晨,太阳升起,虽然气温偏低,但梳着高高马尾辫、小名叫“小叮当”的小姑娘已经又一次跑来展厅,打算在离开仁美术馆之前再看一遍展品。
  “你知道这个‘香肠嘴’是谁吗?”小叮当指着成型陶雕《大眼袋系列》作品的其中一个问我。这件作品里是一名有着夸张“香肠嘴”的男性,他拿着绘画用的调色板和画笔,和小兔子玩偶一起盖着被子熟睡,温馨而风趣。
  “这是我爸爸哦!”看我实在猜不出来,她有点骄傲地宣布正确答案,又跑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研究起别的展品的奇妙,而她的妈妈—《大眼袋系列》的作者陈芳玲女士看着跑远的孩子和面前陈设的被“拆穿原型”的心血之作,露出无奈又甜蜜的微笑。
  此刻,手稿与成品、艺术与生活、成年人的当下与孩童的未来无限粘连,汇成一条小溪,向水乡的深处奔去。
其他文献
有人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了”,在众家写作中,有很多修改文章的故事成为了美谈。“推”“敲”二字无人不知,“一字之师”也是家喻户晓,可见文章修改很重要。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也都知道修改的重要性,可苦于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而导致这片田地荒芜,却无能为力。基于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训练修改这一环节,采取了一些做法,现总结如下:  一、事例要充实,议论才有力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有关北京地铁票价2元时代或将终结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北京地铁全路网执行2元的单一票价,低于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北京地铁的低票价虽然为百姓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地铁客流量和拥挤程度大幅上升。2013年12月13日,首都之窗网站公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
【摘要】长期以来,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较差;欠缺学习动力,主观参与意识薄弱;语音语调不标准,缺乏表达自信。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尝试借助分任务利用手机录音作为高职公共英语口语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用手机录音,稍后在课堂上进行回放让学生一起总结改进,帮助他们纠正语音语调,从而建立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以提升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手机录音;口语实
9月19日,由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和中国矿权资源网联合主办的2015第五届中国(国际)矿权合作交易洽谈会暨矿业勘查风险投资大会在北京国际矿业城召开。来自全国的矿业企业、金融及投资机构、技术服务及矿山机械设备公司、科研院所、地勘单位的企业高管、工程师、地质专家等200余名代表参会,就当前全球矿业形势及矿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充分研讨、交流、沟通。  面对目前矿产勘查市场严重收缩、矿产勘查融资发生瓶颈等
【摘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往往会呈现“三分钟热度”或者消极厌学的现象,从生涯规划角度来看,其根本问题是对于学习目标设立有偏差。本文利用生涯规划工具“WOOP”从目标、结果、障碍以及计划几个角度全方位来进行心理比对,评估艺术专业学生个人学习目标的可实现性,才是解决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根本。讨论并且证明了“WOOP”理论对于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涯规划;WOOP理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高中教育得以进一步改革,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改变创新,尤其是英语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教学理念陈旧、语篇分析意识缺乏、教材内容老旧、文化熏陶缺失等,进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创新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阙笑梅,龙岩第一中
【摘要】本文分析了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策略和有效办法。自2002年初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始实行进行。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主要解决了当前英语教学中的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更新问题。然而要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首先要教师问题进行深入的
7月15日下午,习近平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林区,沿着崎岖的护林小道察看林木长势。  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深入开展。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就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 个年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这个时刻开展这次主題教育,正当其时。”习近平总书
【摘要】随着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具体教学中将中西教育文化融合起来,之后在此基础上使得小学生成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接班人。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小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教育文化融合的必要性予以阐述,最后探索出融合式教学方法,以致推动小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全面。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中西教育;文化融合  【作者简介】蔡芝琴,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中小学英语教
【摘要】在含蓄内敛的中国文化下中小学阶段学生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回答愈发被动,“满堂灌”现象明显。高职院校接受的生源复杂多样,多数文化基础差,学习被动,學习积极性低。本文试图以面子行为理论为本探寻提升英语课堂质量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关键词】高职;面子行为理论;授课质量;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 谢樊(1981-),四川绵阳人,汉族,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