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版的现状与前景解析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t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网络出版已成为传统出版业的重要竞争对手,正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日渐成为当今世界最大众化、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体。这种数字化的媒体在向传统的媒体(包括纸质媒体书报刊和声像媒体广播电视)提出强劲的挑战。为了保护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城镇及农村非网络人口的出版物消费和利用权利,在大力发展网络出版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传统出版业,不能顾此失彼。
  关键词:网络出版 传统出版 印刷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Internet已从学术界延伸至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加入,使远距离培训、远距离医疗、远程会议、远程工作等都已成为现实。在Internet热潮的推动下,世界上出版业先进的国家已经将一些报刊、杂志和文学作品等通过网络发行,这就给出版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网络出版。
  
  一、网络出版的优势
  
  网络出版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与传统大众传播形式相比,有其相当的优势。
  (一)从传播者角度看
  出版主体多元化。网络出版则由于大幅度简化了出版程序,出版者不再局限于专业出版机构,任何组织、商业公司、网络公司、个人都能充当网上出版者。出版过程是,只要将数字化内容在电脑上编辑好,送上网,几乎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上网读者都可看到该内容。
  也许可以说,一位作者、一个阅读器和一个服务器便构成了一种出版体系。传播者的“把关人”概念大大弱化,更多的现实出版权力被赋予了作者,更多的选择权力被留给了读者。
    (二)从受众角度看
  网络出版所具有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直接进行交流,把关人地位产生动摇,相当一部分的信息决定权转移到受众手中,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可选择想要的出版物以什么样的媒体形式、什么时间并以喜欢的阅读顺序收听或收看,并且可随时上网更新图书内容。甚至传者和受众角色可以互换。读者可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作者、出版者,并参与作品的创作和修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读者还可主动检索所需内容,按需浏览、按需下载,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拉”到面前来,对网络出版提供的信息进行编辑与组合。
  最重要的是,网络出版非常适合于向有特殊要求的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读者可以向网络出版者提出个性化要求:不买整本图书,只买需要的一两章、几幅图片,甚至几个自然段。读者也可以要求出版者将不同图书的内
  容重新组装,做成适合自己需要的“个性化图书”。
  
  二、网络出版涌现的系列问题
  
  尽管网络出版正以迅猛之势向前发展,但其目前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著作权的问题
  目前还没有对网络出版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进行规范,尤其是对网络出版中与著作权相关的邻接权(即指作品的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作明确界定。
  (二)出版社与读者的观念问题
  目前很多读者出于传统的阅读习惯,不会在网上看整本书,而只是大致浏览一下,一旦对作品感兴趣,反而会激发他们去购买纸质图书。
  (三)技术问题
  网络出版要发展,目前存在的技术瓶颈必须突破。如网上跨文化传播带来的语言障碍问题,网络带宽的限制问题,及能否进一步简化上网程序等问题。
  (四)字体问题
  这在我国尤为突出,汉字有简体、繁体之分,且有时所用汉字的内码不同,使一些书在网上打开了却无法阅读。
  
  三、网络出版的发展前景
  
  网络出版,作为网络时代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应运而生,这是一种没有物化形态的出版形式。和传统的印刷本相比,这种全新的出版方式开拓了出版资源;省去了用纸印刷、装订、储运等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出版发行周期,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出版业存在的资源、库存等问题;传统出版的传播符号较为单一的缺憾也不再存在了;超文本链接的发展,加强了组织信息的开放性,使读者在阅读某一段信息时可以方便地、有选择性地调出与之相关的资料,从而进一步了解背景资料等信息;网络信息动态更新的能力则可以使网络出版物的修订再版工作根据各个读者的需要在几个小时内实现,体现了全新的出版和阅读的沟通方式和修订再版方式;人们期待的更为个性化的出版也将成为现实。因此,网络出版事实上包含了传统的各种媒体在这同一平台上的全面竞争。如果从更长远的发展前景来看,这三种传统的媒体都将在“网上信息服务”的概念中得到某种统一。
  可以预言,网络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出版方式,将在以后几年中得到高速的发展,方便的检索和快捷的信息传递功能,使大量的时事、知识、教育类信息的传播都转向网络出版,传统的出版者甚至传统的出版社要想在网络时代立足,必须尽快打破传统的行业界限,掌握现代电子、通讯技术,迅速提高信息服务和提供精神产品的能力,以迎接新世纪严峻的挑战。 ——虚拟出版将成为出版社的新的存在形式。网络的发展还带来一种新的办公模式,想象一下,网络时代诞生的出版企业也许没有实际的“形体”,没有高耸的办公大楼,但其机构和编辑人员却遍布世界各地,可随身携带的电脑、电话和调制解调器成为每个员工的必备的办公用品,他们不再通过面对面的办公、交流,而是通过网络动态高效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稳定性特点的综合,即所谓禀赋。就中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情感、身体条件和劳动技能。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化学    《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作为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化学 素质教育    一、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新教材改革等系列活动的推动下,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发现中考试题中作文在命题及文体限制方面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但由于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习作像一条流水线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普遍存在命题作文思路单一,缺乏生动、千篇一律等症结。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使作文教育同现代教育有机融合,使每个学生对写作由厌烦转化为喜欢,从而使汉语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我认为,作文教改势在必行。  我们要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为落实新课改目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总结了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一些方法和认识。  关键词:提高 实验课 质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在中学阶段做好实验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培养观察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诗歌教学使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纵观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中学诗歌教学的现状,诗歌教学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凸现为“四个重视、 四个弱视”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诗歌 积累 感悟    我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诗是浩瀚的中华文化的载体,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
期刊
在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处于剧烈的转型期,各国都重新研究本国的经济与教育发展战略,各种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但各国都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首位,教学更关注人的发展。那么,怎样搞好初中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要相信学生,挖掘学习的潜力    农村教师因为觉得学生基础要比其他学校差,因而在课堂上对学生左不放心,右不放心
期刊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教法、教学用语是教学的三大中介因素。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讲求教学用语的艺术技巧。准确生动的教学用语,能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关键词:数学 教学 用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用语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下边,就浅谈一下数学教学用语的优化。    一、教学用语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用语的准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情感,有利于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探索,教会他们如何开创性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创新能力 学习气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
期刊
小学口语交际课,将过去“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整合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内容。不仅要求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交换意见,交流情感,善于与人合作。即具有“在各种交际场合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能力和素养。”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的标
期刊
一、科学定位,明确工作重心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言而喻,作为教研部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研员,在课程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