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意义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d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变化,评价其对诊断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疾病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及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分别检测58例ITP患者、3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及31名正常对照者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频数、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ITP患者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频数[(6.6±4.2)/105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明显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2.2±2.0)/105个PBMNC](P<0.05)及正常对照组[(1.3±0.5)/105个PBMNC](P<0.05),而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频数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ELISPOT法检测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对ITP诊断的敏感性为70.69%,特异性为90.91%,高于改良MAIPA法的敏感性(χ2=7.03,P<0.05).根据ROC曲线,ELISPOT区分ITP患者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鉴别效度为0.886.结论 通过检测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能够较好地反映ITP的发病机制.应用ELISPOT方法检测ITP患者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可提高ITP的实验窒诊断水平,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自从我国加入WTO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商品市场也有了很大的扩展。但我国如果想要与世界完全的接轨,还是要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的英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肺转移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切除术的60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肺转移瘤切除术后和结直肠癌切除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按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SCI模型后均分为HBO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HBO组SCI术后2 h开始HBO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对螨性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在本院儿科门诊与病房治疗的2~15岁粉尘螨、屋尘螨呈阳性患儿100例,随机分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是目前我国在科技期刊领域支持力度最大的项目之一,通过择优支持一批优秀科技期刊,在提高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学术和出版质量、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及网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对骨髓瘤骨病的影响.方法 分离MM患者和正常对照MSCs,流式细胞技术比较二者的免疫表型.Real-time PCR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科协所属1 056种科技期刊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国内数据来自CSCD和CJCR数据库,统计分析了期刊收录比例、出版指标、总被引频次、
目的 采用自设计的量表描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患者经化疗获得完全缓解后的生命质量情况,寻找影响生命质量的可干预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制的生命质量调查量表是在综合多个
目的 探讨胃Billroth式术后ERCP、EST技术.方法 对31例胃BillrothⅠ式(胃毕Ⅰ式)术后病人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同时12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137例胃B
在界定特色科技期刊科学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特色科技期刊科学发展的路径:从学术内容和服务方式上打造期刊特色;从开拓期刊广告市场、主办学术会议、发展期刊理事会和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