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的角度 谁来讲故事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人人爱读,所以故事类记叙文成了同学们非常喜欢写的一种文体,但写得好的却很少。“写得平淡”是这类文章常出现的问题,而从不同的叙述角度出发、应用不同的叙述语言,可以让事情呈现不同的面貌,产生不同的意义,从而有效地解决文章平淡的缺点。下面为大家详细讲述:

一从不同叙述角度出发讲故事


  我们在写作故事类记叙文时,思考的点很容易放在“我想讲一个怎样的故事”上,将写作的重点放置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变化等方面,而忽略了“谁来讲这个故事”。这样,会导致我们写作时保有“上帝视角”,即对故事中所有人物的活动都了如指掌。这一习惯会让我们写作时在每个人物身上平均用墨,凸显不出起伏,缺乏吸引力。
  而作家在写故事前一定会思考“让谁来讲故事”这个问题。比如,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往往会出现一个“我”,这个“我”有时代表的是作者本人知识分子的身份,如《故乡》《祝福》等文章;有时这个“我”是作家刻意选择的叙述者,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计。而海因里希·伯尔的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直接使用“我”的叙述,让“我”这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直接暴露在读者面前。正因为如此,小说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多层次的思考。
  从不同的叙述角度出发讲故事,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增加故事类记叙文“波澜”的手段,它能够方便地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让读者去感受人物、走进人物。
  除了使用第一人称,我们也可以通过第三人称讲故事,也能让故事更加生动。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就借助林黛玉的眼睛去看整个贾府的环境和人物,这个“看”也带有了更多的林黛玉的主观色彩,这里虽然没有使用第一人称,但是作者却没有扮演“全知全能”的“上帝”角色。作者隐藏在黛玉这一人物的背后来看,整个贾府对作者和读者来说仍是个陌生的所在。
  所以,选择一个好的叙述角度,可以让故事的讲述呈现一些新的变化。相比第一人称的讲述,第三人称也有着自己的优势:保持了叙述者的客观冷静,让读者与故事人物间保持了应有的距离。

二打磨叙述语言


  改变叙述人称,选择合适的叙述对象,不仅仅是一次随意的修改,它的背后是对故事中的人和事进行更多的比较与思考的结果。
  以下面的习作为例:同一个故事背景,涉及五个主要人物。每个人在这次“中奖”活动中都有不一样的结局,这影响到了每个人的心态以及他们的情绪。写作时,选择哪一个人物作为“叙述者”,考验的是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主题呈现的思考和情节设置的思考。
  有了叙述者的选择,同学们就必须对人物的语言,尤其是叙述者的语言进行新的思考与打磨。老人之间是怎样称呼彼此的,老人的心理是怎样的,我选择的这个老人为何会有这样的一种心态……这样会帮助同学们对人物进行塑造。

题目


  写作情景:某职工小区,退休老人若干,某天一起锻炼时,大家在锻炼场地不远处的彩票站买了彩票。
  A.常年购买彩票,铁杆粉丝,本次购买若干,未中。
  B.从未购买过,本次仍不为所动,未购买。
  C.之前很少买,本次随大流买了几张,中了一个安慰奖。
  D.恰好路过锻炼场地,参与锻炼活动,被劝一起玩玩,花两元钱购买了一张。
  E.另一个彩票迷,中间临时有事,被家人喊走了。
  …………
  现在,獎项开出,D中了一千万元大奖,大家哗然。现在他们又聚在了一起……
  要求:
  (1)记叙文,标题自拟,800—1000字。
  (2)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任选一种最适合讲故事的叙述人称(你,我,他)。
  (3)可选择的人物角度有:A、B、C、D、E,A、B、C、D、E的某个家人,同小区的其他人,彩票站工作人员……
  (4)请给A、B、C、D、E另起名字,不要使用字母。
其他文献
那时我45岁,正在路易斯安娜州攻读刑事司法学位,也就是在这时,我遇见了伊凡·坎图。此前我写过信给德克萨斯州的一名死囚,由于我的课程,我对他的故事很感兴趣。他患有学习障碍,伊凡是他的狱友,代替他回了信。他主动要求帮助我们俩保持通信。当时是2005年7月,接下来的一年,伊凡和我通信,我开始帮助他上诉。最终我安排去探视他,死刑太可怕了。  伊凡因在达拉斯他表弟的家中将其和其未婚妻杀死而被判刑。在审讯时,
高二某班一直以“团结紧张,严肃高效”闻名。他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三点一线”,貌似和其他班没区别。但如果身处其中,你会发现这个俗班不俗哟!董二丫喝水记  董二丫是个很“闷”的女生,安安静静的。她留着超短发,戴着一副厚厚的圆片眼镜,跟同桌胡小丽关系融洽。董二丫表面上的言行举止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喝水时却极有意思。以下场景由胡小丽友情提供:  二丫喝水和别人不一样。怎么不一样?那叫一个讲究。不论什么季节都
《西西里人》讲述的是一个19世纪末的意大利版梁山起义的故事,只是比《水浒传》少了些豪迈,多了些黑暗。  主人公吉里安诺出生于西西里岛上的农民家庭,后来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他为了农民同胞的利益与罗马的腐败政权分庭抗礼。他是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他相信自己神圣的使命,相信自己幸福的命運,相信朋友对他真挚的爱,相信朋友们会在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与追求个人幸福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他最后也败在他的浪漫情怀上
弟子问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孔子回答:“德不孤,必有邻。”  一个人若有好的品德,便能得到人们的信赖与支持,人们仰慕他,便乐意与他为邻,他也就不会孤单了。  碧绿的苔藓蜿蜒前行,郁郁葱葱的草地映入眼帘。“德不孤,必有邻”,那是千古绝唱《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刘禹锡坚定的信念。刘禹锡深知“德不孤,必有邻”,因此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坚守高尚的品格,方得“谈笑有鸿儒”。无论身处
写议论文时,对于素材,倘若仅靠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运用,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古今中外的素材浩如烟海,我们要注重对素材的整理与转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  我们考试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前自己看过的几则素材、几篇范文,考试时我们大多会用到;考试结束后,我们就会为自己“猜中”作文题而兴奋不已。其实,这就是联想的结果。不同的考生在考前阅读不同的素材,考试时却能将其运用到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而
昔列子御风而行,庄子乘物以游心,是追求精神富足;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韩非子“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追求个人抱负。21世纪的今天却横空出现一批“佛系青年”,其“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着都行,看淡一切”的生活哲学着实让我傻了眼。  依鄙人之见,用“佛系”来形容这样的懒人哲学着实辱没了“佛”这个词。唐代高僧百丈禅师曰“一日不做事,一月不吃饭”,其追求个人价值的认真态度与“佛系”相去甚远;地藏菩萨抱“
1991年,不满20岁的郭晓辉从河北省司法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遵化市检察院工作。  二十年后,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这个当年的“毛小伙”已成长为遵化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  在同事眼中,农家出身的郭晓辉谦逊而又朴实,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完全没有“官”架子,每逢查办“村官”案,他通常自己领办案件,和干警们一起分析案情,制定侦查方案,严格把握办案的每个环节。20
各位青年代表:  大家好!我是中国青年代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合作共赢,天下大同》。  约翰·多恩曾言:“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世界亦是如此,唯有携手同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合作共赢,天下大同。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同时也身体力行,协和万邦,构建“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唐有玄奘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影响之深可以说奠定了整个中国的文化基调。与“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家思想相对立,孔子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却仍能提出“安贫乐道”“民贵君轻”“爱人”等主张。儒家思想的出现,可以说是对国人思想最早的一次大解放。  在《论语》中,“仁”的思想作为核心贯穿始终。《论语·先进》中,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后,对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
高考临近,最怕作文。下笔无思路、扣题不够紧、表达不深刻、构思乏新意……纵“豆蔻词工”,亦“难赋深情”。与其“临渴而掘井”,不若“未雨”之时先“绸缪”。思路打不开怎么办?  当此之时,宜静下心来、由点及面、合理联想:一想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或事理;二想课本上所学的相关知识或道理;三想日常写作中用到的相关素材;四想多年阅读印象中的人物或情节,甚至广播、电视、音乐、旅游中听到的或见到的……发散联想,打开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