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高三体育考生800m的训练体会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lo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增强体能训练
  
  第一阶段,用2-3个月的时间打基础, 进行慢速跑训练。而此阶段不直接进入快速度训练是因为,在开始阶段考生体质较差,健康水平较低,内脏功能与运动系统功能都较低下,都较脆弱,尤其是呼吸系统功能更为低下,是根本不能进行快速度训练的,远远达不到快速度训练所需的基本条件,内脏功能与生理负荷远远达不到快速度训练所需的高速度、高强度、高体质的要求。如果违反这个科学规律,进行蛮干,强迫考生进行快速度训练,几次下来,绝大多数考生会出现咳嗽、胸闷、头痛、口干的现象有的会出现失眠、纳呆、烦躁不安,甚至焦虑、拒绝训练等多种多样的问题。不仅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要耽误很长时间不能训练,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开始阶段采用慢速跑的方法进行训练,来逐步增强考生体质与内脏功能,逐步提高健康水平与运动速度,逐步提高耐力水平与适应能力,绝不能拔苗助长!
  具体方法:开始第1周,每天每次训练课先采用慢速跑的方法跑3圈(400m跑道);第2周开始增加1圈,速度仍然是慢速,以后每过一周增加1圈,坚持到第2个月月底,应该是跑10圈。如果还有考生感觉体力跟不上或健康水平差,还可以再慢跑1个月,仍然是一周增加1圈,到第3个月月底应该是每天每次课跑14圈。这样坚持2-3个月,考生的健康水平与脏腑功能一定会得到很大地提高,为下一阶段增加速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健康保障。
  
  二、中等速度训练
  
  第二阶段,用2个月的时间进行中等速度训练。通过第一阶段长时间的慢速跑训练,考生的内脏功能、生理负荷、体质与健康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速度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完全达到了中等速度训练所需的各种条件,此时具备了中等速度训练的基础。
  具体方法:开始第1周仍然每天一次课跑3圈,但这时是以中等速度进行,不再是慢速度。教师要用秒表计时,掌握考生速度。第2周增加1圈,以后每周增加1圈,到第1个月月底应该是每次课跑6圈。第2个月仍然每周增加1圈,速度不能比原来降低,只能一样或有所提高。如果一部分考生不能这样坚持下去,到第2个月也可以不增加圈数,只跑6圈,但速度只能提高不能下降。在这个阶段,为了提高考生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伏羲追日”的训练方法:即5-8名考生站成一路纵队,前后距离大约3m,以中等速度前进。第1圈,队尾最后一名考生以最快速度从外侧向前追赶,跑到队首后变成中速领跑1圈,依此类推跑完5-8圈。
  
  三、快速跑训练
  
  第三阶段,进行快跑训练,为期2-3个月。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长时间训练,考生内脏功能、生理负荷、健康水平、速度素质等,完全达到了快速度训练所需的各种条件,教师必须及时地促成考生速度发生质变。明确要求考生以快速度进行训练,提高拼搏精神与意志力。
  具体方法:每次课考生以快速度跑1-3个800m,视考生体质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考生受不了,可以隔1-2天训练一次。每次都必须计时,每周成绩都应该有所提高。考生一般进入第2圈时,大约在500-600m左右时,身体上最感难受,速度也最慢,必须教育考生以最大的毅力坚持住,并保持好速度,离终点大约150m时发起冲刺。平时训练反复加强这方面战术与能力的培养,只要达到这些要求,高考时就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
  从总体上看,第一阶段为慢速跑,第二阶段为中速跑,第三阶段为快速跑。但其实,同一阶段的每一周,速度应该是不同的,且呈逐步提高的趋势。对于技术的学习与训练,一般放在每次800m训练课的开始部分进行。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考生模仿练习,反复训练,直至掌握为止。
  整个全程训练时间大约为6-7个月,只要刻苦、认真、扎实地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去做,相信一定能取得理想成绩。
  
  ( 江苏灌南县第二高级中学 222500)
其他文献
“双龙出海”、“仙人指路”、“拉弓射箭”……在大课间的操场上,同学们集体操练“永春白鹤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虎虎生威,这不一样的课间操,让他们过足了“功夫瘾”。
广州市2003年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2004年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以来,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三个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走过了令人难忘和值得回顾的历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的学校体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然,我国
学校体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课外运动队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训练水平的高低。如何抓好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训练水平,这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一、功利化倾向明显    有一部分学生当初参加训练的动机就是比赛获得名次,这样在高考保送时可以加分。这种保送加分制度就让相当一部分学生“功利”起来,这种“功利化”倾向必然
一、我国职业学校体育课分组教学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开始认识到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学生个体差异,出现了按兴趣分组、按水平分组等分组形式,虽然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已经开始摸索合理的素质教学方式。随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分组教学的摸索和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分组教学在一步步完善,朝着合理、正规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职业学校体育课分组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建立
在大冬会期间,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接受了记者采访。首先他介绍了第24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主要特点:第一,对于发展中国家,这次大冬会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往往大冬会都是欧美国家
深圳市改革开放30年以来,学校体育从小到大,在短短30年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加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背景,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们习惯于有目的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
2001年,北京市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整体部署,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对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方案作了修订,并形成了北京市的《体育与健康
对于校队运动员,该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使他们合理地规范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呢?这几年,在校队训练管理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了如下方法:  一、制定严格的训练队纪律  根据校队经常出现的不良行为,制定了“十四条禁令”:不无故旷课;不打架斗殴;不以大欺小、侮辱同学;不抽烟;不早恋;不进网吧;不破坏公物;不爬墙头;不在校外租房子;不说脏话;不顶撞或辱骂老师;不携带凶器;不看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