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追求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36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培养少数数学精英,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从这个角度上说,追求小数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多维度地解读这种追求,教师就应该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数学教育理念;抛弃死记硬背的陈旧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纠正一次性、终结性评价,实行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等等。平时,我常多角度地去身体力行,以努力达成教学的有效性或优效性,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提供课堂学习的交流机会
  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不应仅仅是对概念、技能和结论的记忆和模仿,提供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采用交流的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与《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相吻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于数学教育是学生未来需要的,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常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讨论交流。如学习“比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我在导入时,用电脑演示了一幢楼房原图的放大图片与缩小图片。当学生有了新奇感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楼房放大前后的两幅图相比,你发现了什么?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交流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当到学生的答案渐趋统一时,我就趁机点击鼠标,推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是导入中的交流。为了使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精彩,更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这种欲望的支持下尽可能地发散思维,我更多地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学习“地图”以后,我出示了两张不同大小的中国地图并提出问题:想了解这些地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吗?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但又不知如何回答。我就让学生看例题、理解题意,然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明确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写出比之前需要做什么(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以后又需要做什么(化简)。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习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教学不能一刀切,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为在数学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在数学基础、数学思维及能力等方面巨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我们像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的那样看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件艺术品”,教师决不能只喜欢优等生。我的具体做法是十二个字:承认差别、鼓励为主、分类指导。比如,我班有个学生,脑袋瓜挺聪明的,但是容易骄傲,不好好听课,不积极参与讨论,成绩就总是跟不上去。我对这样的学生采取了“鼓励为主,适当批评”的策略,告诉他“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他懂得学生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经过多次的谈心,这个学生终于有了明显的进步。对于后进生,我除了给予适当的开小灶以外,最重要的还是经常找他们个别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鼓励他们,让他们扬起信心的风帆。我认为,一个学生,只要有了信心和毅力,即使学习上暂时落后,也会迎头赶上的。这比“批评 辅导”的效果要好得多。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持之以恒。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他们的自觉性相对来说还很不够,学习上容易反复、信心不够持久那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准备打“持久战”。
  三、实现教师角色的彻底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操纵者,但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应该彻底实现角色的转变。只有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变才能带来教学上的新面貌。我认为,有两点可以着重去抓:第一,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不管学生发表的看法是对是错,教师都必须细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倾听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还是创设和谐氛围的一种举措。倾听,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如何学,还存在什么问题;倾听能把学习路子引恰当。试想,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有说完就被教师粗暴地打断,学生将会有怎样痛心的感受?教师不了解学生是怎样学的,采取针对性措施就犹如盲人摸象。第二,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强调互动,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及时指导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当然,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怎么说,教师角色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小数教学的有效性将是一句空话。
  要追求小数教学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我认为,千条万条,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带通采样速率选取是软件无线电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常用的带通采样速率选取方法的不足之处,然后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带通采样速率选取方法,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证明
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条件》的编制背景,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
为提升BIM技术在路桥施工全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和建设质量,分析了路桥工程施工特点,提出了BIM技术在路桥施工全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即在施工准备阶段、设
我国的高等院校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据了十分关键的位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引领学生 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但是,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
安全问题始终是机电安装工程现场施工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为确保机电安装工程现场施工作业流程得以准确贯彻与落实,施工人员必须深化个人的安全施工意识,对各项安装流程以及
目的了解不孕症患者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500例不孕患者(不孕组)和106例健康生育者(对照组)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在上述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血清标本,测定抗核抗体(ANA)和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另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A
数学离不开生活,倘若教师能架设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间的桥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求解生活问题的钥匙,就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趣味性、主动性。  那么,如何架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桥梁呢?以下谈谈我的教学实践体会。  一、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我在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指导学生提前利用假期进行生活调查,并做适当的数据记录带进课堂里,师生共同进行
在小学阶段,切实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主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一、突出实践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1.让学生拥有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现出来,而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课堂活动中,借助课堂学习互动,加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小学语文综合学习具有活动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