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正字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的部分篇目对某些字的注音,新旧版本不一样,老师在教学时感到非常困惑,不知究竟应该读什么。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新版本把“阙”注音为“quē”,而过去注音为“jué”。《荷塘月色》中“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新版本把“媛”注音为“yúan”,过去注音为“yùan”。《短歌行》中的“契阔谈,心念旧恩。”新版本对“契”注音为“qiè”,过去注音为“qì”。人教社老版本曾经有一篇《庖丁解牛》把“綮”注音为“qǐng”,而新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注音为“qìng”。细心的老师注意到这些变化后,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教材编辑工作不严谨,有的认为这些注音可能本身有争议,没有必要给学生明确的解释。
  真理只有一个,一个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的读音也应该是唯一的。那么,孰是孰非?又应该怎样辨别?作为教师必须深入探究,自己心里清楚,才能给学生一个明白。
  
  汉语的发音,有其自身规律和法则:一是以义定音,一是据性定音,一是据域定音。
  一、以义定音
  这是一个基本法则,也是分辨多音多义字读音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多音多义字的各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在具体的词汇里只能使用一种意义。如果我们弄清楚了什么读音与什么意义相对应的规律,知道了所使用的具体的意义,也就不难确定相应的读音了。比如“禅”,表示与帝王有关的意义时读“shàn ”,表示与佛教有关的意义时读“chán”。那么,阙的音义组合又有哪些规律呢?
  (一)阙有“quē”“què” “jué”三种读音。
  读“quē”时其义项是⑴损害。⑵削减。⑶亏缺,残破。⑷缺少,空缺。⑸缺点,过错。
  读“què”时,有以下义项:⑴ 宫门外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⑵宫殿,朝廷。⑶石阙,神庙、坟墓之前砌立的石雕。⑷设立于士大夫门前的一种旌表标志。⑸两山如双阙对峙的地方。⑹额部两眉间的部位。⑺空缺、豁口。⑻缺处。⑼欠,应给而不给。⑽过失;弊病。
  读“jué ”时,通“掘”,表示挖掘的意思。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中的“阙秦”就是使秦国土地减少的意思,“阙”的意思是侵损、削减、损害,所以应该读“quē”;旧版本注音为“jué”意谓通“掘”字,表示“挖掘”,挖掘秦国的土地,显得比较牵强、生硬,所以旧版本的注音是错误的。
  (二)现在我们来探讨“契”的音义情况。
  契有“q씓qi蔓xiè”三种读音。
  读“qì”时表示⑴券证,文卷。⑵兵符。⑶盟约,要约。⑷切合,投合。⑸感情志趣投合的朋友。⑹体会,领悟。
  另外,在读这个音时还表达⑴刻。⑵古代龟卜时用以钻凿的工具。⑶割断。
  读“qiè”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复合词“契阔”中“契”的读音,契阔的意思是:⑴勤苦。⑵久别。⑶以生死相约。二是通“挈”,表示“取,持。”的意思。
  “契阔谈,心念旧恩。”中的“契阔”表示“以生死相约”、“久别重逢”的意思,所以,这里的“契”应该读“qiè”,新版本的注音是正确的。
  (三)人教社老版本在《庖丁解牛》中把“綮”注音为“qǐng”,则纯属错误,无论是古代汉语词典还是现代汉语词典都查不到这个音。綮有两种读音:“qǐ”和“qìng”
  读qǐ时本义是细致的缯帛。又古代有用綮给戟作衣的习惯,以赤黑缯为之。綮戟,有衣之戟也,有衣之戟谓之棨也,棨戟,同义复合词,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仪仗。如王勃《滕王阁序》:“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
  读qìng时,表示筋肉结节处,如“肯綮”。《庄子·养生主》:“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也。”所以,人教版老版本把“綮”注音为“qǐng”是绝对错误的。
  
  二、据性定音
  性,指词性。有的多音字一身兼有多个词性,其词性与其读音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词性不同,读音便不同,即“音随词转”。我们可以借助它的词性来确定它的读音。比如“劲”,当名词时,读“jìn”;作形容词时,读“jìng”。再比如“处”,当动词使用时,读”chǔ”,当名词使用时读“chù”。
  媛也属于“音随词转”的情况。
  《广韵》玉眷切。《说文·女部》:“媛,美女也。”用作名词表示“美女”的意思,读“yuàn”。
  《广韵》雨元切,《广雅·释诂一》:“媛,美也。”用作形容词表示“美”的意思读“yuán”。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中的“媛”修饰“女”,是形容词,所以应该读“yuán”。新版本的注音是正确的。
  
  三、据域定音
  这里所谓的“域”,就是适用领域的意思,包括在口语、书面语中的读音区别,在古汉语、现代汉语中读音区别,在单纯词、复合词中读音的区别,作民族、姓氏、地名时的特殊读音等情况。如“薄”字,口语读音为báo,一般单用;比如:这种纸非常薄;书面语读音为bó,一般出现在复音词及成语中,例如:薄弱、淡薄、日薄西山。又如上文提到的“契”,读“xiè”时表示传说中商族的祖先名;姓氏。就是属于据域定音。
  掌握了每种读音在适用领域上的分别,也有助于辨别多音字的读音问题。
  
  周宜东,语文教师,现居安徽淮北。本文编校:王玲
其他文献
《阿Q正传》这篇小说,约二万五千字。一般安排六个课时教完,主要落实两个方面的教学任务:通过分析阿Q思想性格特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品味小说表面的风趣幽默,体会作者深层的严肃与悲哀,把握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为了教好这篇文章,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有效的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能力,避免泛泛而读,我就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行了如下的课堂提问设计。  1.第一章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和作
孙犁的《荷花淀》,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但是作品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残酷的战争场面(即使是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也安排在清香四溢、明媚如画的荷花淀里进行),而是通过水乡芦花飘飞、荷花飘香的多彩的唯美画面,烘托出主人公美好的性格和心理,展现出一幅清秀美丽的画卷。作者没有花大笔墨描写战争,而是用安静恬美代替枪炮轰鸣,用荷花清香代替硝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足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大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以身示范,教师多读书,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法。虽然“教无定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不无遗憾之处。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益于学生学习,我和其他语文教师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讨,提出了“整体感知、精点品悟”这一教学模式。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对这一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这一教学模式应从整体结构入手,掌握四个步骤。多数教师在讲授
新课标倡导民主的课堂教学,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个性,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应该承认,新课标的确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对被定性为僵化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强力反拨中,在进行全新的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中,一些声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将教学目标立在前方,引导学生朝着目标行进。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这个工作及定位之后的有效实施,需要依据文体特点的准确把握,依靠文本的准确解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以致用”。“致用”中极为重要的两条是读懂和表达。不同文体的教学对于这两条的要求不尽相同。  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是解说事物事理。这一文体的教学侧重于表达,因为作者写作时总是力求明白地把事物或事理解
[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知人论世”的鉴赏要求。本设计就以“知人论世”的角度解读诗歌为教学切入点,形成方案A。  鉴赏诗歌从诗歌意象入手,将会找到一把通往诗人情感大门的钥匙。本设计以“意象”为切入点,用诵读基本规律带动诗歌意象的品析和诗人情感的把握,形成方案B。  方案A  [教学目标]  1.感受闻一多先生特定历史时期复杂深沉的爱国情感,激发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到南京工作,一度担任《钟山》编辑,现为江苏作家协会驻会专业作家。随着其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蜚声海内外。主要作品有:《妻妾成群》《井中男孩》《你好,养蜂人》《离婚指南》《平静如水》《后宫》《米》《罂粟之家》《碧奴》等。    问者:苏童你好!你有一篇小说叫《仪式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幅春色盎然、优美感人的美丽画面,更是一曲至真至纯、其乐融融的亲情颂歌。品读这篇文章,我们仿佛沐浴在美的雨露里,发现着美、欣赏着美、感受着美、体验着美、探究着美。在学习这课时我采用美点寻踪的方法,让学生以“____美,美在____”的句式,来发现美、探究美。  美点寻踪,极适用于优美的散文。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分析美点,并学会总结
2006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在沿承江苏丰厚文化内涵、人文底蕴的同时,更注重了时代内蕴的彰显,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成为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题吻合时代的节拍    话题型命题作文是今年江苏作文的一大变化。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情景作文等作文样式在连续8年话题作文后“重现江湖”,既打破了自身弊端日益显露的话题作文长期一元垄断的局面,也是对语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