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下藏传佛教的积极作用探究

来源 :商业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a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藏传佛教的普世思想与慈悲心的思想观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内涵,为引导藏传佛教走上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道路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就藏传佛教的内涵和与和谐理念解读作为切入,探析了和谐社会下藏传佛教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藏传佛教;积极作用
  藏传佛教涵盖了小乘、大乘和密乘佛教的思想和修学方法,是内容完善的佛学体系,它的成就一方面表现在宗教上的众生解脱;另一方面表现在稳定人心,促进家庭的与社会的和睦上。藏传佛教中蕴含着丰富可资利用于当前社会环境的思想和方法。
  一、藏传佛教的内涵和和谐理念
  (一)藏传佛教的内涵解读
  米拉日巴是西藏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则是藏传佛教内涵最好的展现。在桑杰坚赞著的《米拉日巴传》中描述了米拉日巴一生坎坷的经历。讲述了米拉日巴家世为咒师觉塞,后来由于叔父和姑母压迫受尽人间饥寒;为报仇雪恨,他放咒施雹杀死仇家。事后米拉日巴却产生厌世出离之心,为忏悔杀人罪行转信佛教。为了得到玛尔巴译师的传授,经历过种种凡人难以承受的苦行折磨,在6年时间里服事劳役、修建雕房,最终得以皈依玛尔巴。米拉日巴曾说:“我是一个博地凡夫,此生此世因刻苦修行而得成就。”正是这一点,使得西藏人认为他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普通人都能效仿的对象。米拉日巴体现了藏传佛教四摄六度的思想精髓,即在布施能中去掉人的悭吝贪欲;在持戒中免于违规犯法;忍辱的过程即能去掉嗔恨和暴力;不断的精进能克服人的懒惰;禅定能排解人的精神不定;般若能去除掉人的愚昧和无知。
  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观待生死,从贪婪的“我要”转变为慈悲的“我给”是一个虔诚的朝圣者该有的作为,唯有如此才能成就圆满的佛果。在藏族人看来,死是生命的最后一次布施,如同“磕长头”的修行方式;双手合掌表示礼敬三宝;触碰头顶、喉间与胸前分别代表以身语三门顶礼、供养并皈依三宝。同时心中观想身体如三千大世界的微尘布施与众生。
  (二) 藏传佛教的和谐理念解读
  生命平等是和谐理念存在的基础。藏传佛教要求僧众心性善良,抱有众生一体平等的生命观。藏传佛教认为自身的“我”与众生一体就应该相互爱护,不得相残。因此,藏语中常用“央”这个词表示生命力,表示人们将自己的生命与周围某个动物或植物的生命相联系。
  规则秩序是和谐理念实施的保障。藏传佛教强调人的一切行为、思想意识、人世间的一切法则和秩序都是佛法,并要求教徒在道德实践中行善戒恶,并制定了十善业道和各种戒律。藏传佛教强调人与生俱来的苦,鼓励人们从精神世界的信仰中追求内心的平静。正是这种原因,极大程度上化解了藏族人民对当时统治阶级的不满,更愿意安于现状忍辱无争的生活。
  普世思想是和谐理念的核心。藏传佛教教义的核心是普度众生,视一切有情众生为自己的父母,以大慈大悲之心去普渡受苦受难的众生。作为信佛的僧众应不为钱财所累,将终视他人利益于自我利益之上作为精神上的最高追求目标。
  二、藏传佛教与和谐社会的背景
  (一)藏传佛教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近年来, 随着社会文明的提高,宗教信仰者将不仅仅局限于关注从人与神的关系,而是更加注重宗教道德对自身思维的净化。藏传佛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藏传佛教戒律众多,任何不敬都将受到公众的指责,教义对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有着严格的规定。虽然宗教的出发点与社会主义道德不同, 但教义要求信众树立崇尚和平、追求人与自然等积极的宗教观对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十分吻合。
  藏传佛教教义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教育内容,对代表社会不安定因素的贪、嗔、痴有独到深刻的理解。所谓的痴,是指的是不会区分善恶的一种愚昧状态。例如有些人缺乏法律意识,犯下违法乱纪的罪行;僧人参不透佛法,将做出很多违背戒律之事。所谓的嗔指的是一种经常想伤害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恐怖极端分子,内心则是充满了嗔,对世界和平和安定团结、和谐局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破坏。贪则指的是对财富等抱着一种欲望的状态。教义中要求僧侣严格遵循戒律,并十分强调只有加强道德行为修养,才有益于修行及身心健康。
  (二)藏传佛教促进社会和谐的背景
  在藏区,佛教寺院往往是社会活动的中心。人们劳动时唱佛赞,休息时在读经或转经。藏族群众大多乐善好施、淳厚质朴,养殖与开垦相较汉地而言较少,不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一些藏区人民还会将多余的钱财都捐给了佛事和寺院。人们将广积佛德,求得佛报与解脱最为最终的精神目标。
  在民主改革以后, 藏传佛教逐渐走上了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方向。人们在宗教活动中更注重宣传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政策, 努力将创建平安和谐社会的要求与宗教信仰相结合。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藏传佛教要兼顾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教导信教群众提高警惕, 抵制国外分裂势力的渗透,要立场坚定,为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贡献。
  三、 和谐社会下藏传佛教的积极作用
  (一) 促进政治和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不仅要求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配合,更需要各民族的共同努力。藏族作为一个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藏传佛教伦理已不仅仅是宗教徒的行为准则,也早已成为了藏族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中普世思想与利他意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少数分裂分子企图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然而这与藏传佛教中崇尚和平的观念背道而驰,必将被人们嗤之以鼻,因此,藏传佛教是政治和谐的重要保障。
  (二) 稳固经济发展
  藏传佛教对藏族社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过去寺院是藏族社会惟一的教育机构,寺院依靠藏传佛教严格的教规戒律体系和学经修行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佛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对藏族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藏传佛教群体成员来自多地域、多阶层、多行业,社会文化背景与教育层次各不相同。藏传佛教特有的包容性使得不同信息得到交流与互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丰富地域的社会文化交流和商品贸易交流,从而打破了自给自养的封闭的藏族社会结构,对生产力的解放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弘扬道德规范
  藏传佛教有许多清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道德规范,其中最基本的如十善法、五戒等。十善与五戒提出了一个和谐社会中做人的基本底线,是弘扬藏传佛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也在倡导和谐理念和弘扬道德规范的强大理论基础。
  (四)促进文化和谐
  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在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藏传佛教影响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藏族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别的民族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近年来, 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藏传佛教宗教文化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图书等形式得到广泛传播,人们对藏族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使得宗教文化的传播方式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真正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互通。
  四、结束语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为藏传佛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同时藏传佛教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辩证思想、利他思想、平等思想、伦理思想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尔盖·桑木旦.藏传佛教因明学入门[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 .
  [2]叶小文.为社会和谐做贡献为世界和平放光明[J].中国宗教,2005,5..
  [3]多识仁波切.活佛说佛[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
  [4]才华加.藏传佛教的心灵净化与引导功能—从五戒十善与出离心谈起[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3.
  作者简介:
  多杰尖措(1985—),男,藏族,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人,宗教学硕士,单位: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宗教学专业,研究方向:藏传佛教经典研究。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谣言的传播已经不局限于通过口口相传,而是被更多的通过网络这一便捷的途径进行传播。由于互联网的特点,谣言传播的速度和传播范围令人震惊。近些年来,网络谣言逐渐呈上升状态,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网络谣言传播的政府监管机制,论文从网络谣言的理论和特点出发,总结出目前我国网络政府管控的不足,并针对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教书育人,如果培养出的大多是不成仁之人,那么这于人于己都将是一种可叹的悲哀。美是教育的本质构成教育的核心、灵魂与出发点,而近几十年,中国的教育倡导的都是“唯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中国的“课程、教材、教法”由于缺少生命体验与自我的表述,形成了集体主义的没有个性的“假、大、空”的教科书文化。  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人情的庇护,人心的温暖,以及
期刊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是人类解放的革命理论,后者是人类宗教信仰的历史成果 前者是无神论的世界观,后者是有神论的创造说 前者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后者掩盖着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但就人文关怀而言,两者又有着共同性。本文从马克思的异化观入手分析了解决构想和实践的基本,问题提出,假设,解决的基本顺序,对这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为了更好、更高效地开展幼儿英语教育,让幼儿在园期间获得认知、情意、能力三方面水平的提高,本文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对幼儿英语教育活动做了认真思考。就英语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环境的创设、教育方法的确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方面如何结合幼儿生活来开展做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英语教育;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万世师表,现代中国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自媒体时代,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在网络空间内,某些人或事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了网民们的集中关注并成为被网络围观者,当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时,相关政府部门会介入。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事件逐渐冷却下来。有学者将这种新型的网络参政形式标签为“围观式政治参与”:即公民利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虚拟聚集,以话语为形式,围绕一定的政治事件或议题,展开虚拟集体政治行动,从而影响政治决
期刊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我国的税收机制法制化,政府收入机制规范化和国家预算法制化的深入,税费改革成为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和提高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近年来我国的税费改革虽然成果显著,但都倾向于将个别影响较大的费改
期刊
中图分类号:DF47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研究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CX2013055。  摘要: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在全国百分之10市、县、区、旗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试点,近5年来,新型农村社会养事业老取得显著成效。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无捷径可走,须踏踏实实、逐步推进,在实践过程中加速完善和发展。同时,我国现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所以,廉洁,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生命,既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建设廉洁政府,取信于民?我们应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思路,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建设人民满意政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处于当今时代的现代电力企业,担负着为国计民生提供可靠保证的重要使命。建设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和谐集体,既利于推动自身发展,也可以为整个社会肌体的正常运转做出重要贡献。而针对新形势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新的特点,如何提高认识,进而做好工作,构建和谐的富于战斗力的企业,成为企业思想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大事。本文从“工作原则”、“工作根本”和“工作动力”三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青壮年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空巢老人独自面对生活,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积极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应对  由于农村的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农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不断的增加,成为了我国日益庞大的人群。根据我国的调查的数据来看,我国人口逐渐的呈现老龄化的特点
期刊